1.我之前就听说过大下岗潮流下,很多男人让自己漂亮的老婆去卖淫,也有婆婆给儿媳拉皮条的,看了这篇文章,就像男主说的,要不是生活所迫,谁甘心戴十几年的绿帽子?
2.很多女方家长都觉得嫁女儿条件好不好不重要,男人品德好,对女儿好就行了。这个案子中的男主最初对女主确实没话说,可是现实面前,自己都吃不饱,如何养老婆孩子?
3.“贫穷夫妻百日哀”
4.如今还是有很多大龄剩男剩女迫于多方压力,选择完成任务似的婚姻,将来可能也会有类似的悲剧发生。
5.如果他们俩有了一套房子,就不会有悲剧了吗?
6.如果十几年前开始,她不是跟老陈一个人保持这种不正当的关系,而是直接去卖岂不是更好?或许早就奔小康了。
可惜,没有如果。
7.各位狼友也要做好良家管理。。。很多姑娘空有好看的皮囊,可是基本的认知和道德底线都没有,处理不好也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以下正文,侵删。
————————————————————————————————————
作为律师,见过的法盲不计其数,但这一个,让我记了 7 年。7 年之后,想起她,我还会跟人说:别招惹法盲,她可能把你冲进下水道。这是一个东北厂花的杀人真实故事手记,她叫李静梅 47 周岁,身材丰满,皮肤白皙,美得很独特,让我想到上个世纪的老港星。
我是李静梅的律师,这些事,是她在看守所里对我讲的。
天一亮,李静梅锁好卧室的门,直奔早市卖猪肉的摊位,挑了两块肉多的大骨棒。
「师傅,这骨头怎么才能砸碎?我儿子喜欢吃骨髓。」师傅二话不说,几斧子下去,好好的大骨棒就变成「打断骨头连着筋」了。
「自己回去多炖一会儿,使劲一敲就碎了。这玩意又不是金刚钻。」
前一天晚上。
李静梅坐在沙发上,汗还没消,她的丈夫拎着菜回来了。
她死死坐着不动,看丈夫在厨房里忙进忙出。厨房很小,如果李静梅进去帮忙,就会有点拥挤,而且家里一直是丈夫做饭。
晚饭时,她低头吃饭,有些走神,甚至没顾得上问问儿子在学校怎么样。
丈夫突然问了一句:「老陈今晚不来吃饭吗?」 儿子白了张伟一眼,低头扒拉饭,一句话也不愿意再说了。
老陈是李静梅的情人。这一家三口,都住在老陈的房子里。如此异样的生活,已经过了十几年。
老陈来家里吃晚饭,意味着晚上要在家里住。他通常和李静梅住在主卧,儿子住另外一个卧室。
而她的丈夫就睡客厅的沙发,这个沙发他也睡了十几年。
晚饭后,丈夫想去卧室跟李静梅一起睡。老陈已经两个晚上没出现了,估计今晚也不会来了。只有当老陈几天都不来,他才有机会进卧室跟李静梅睡。
今晚,李静梅明确地拒绝了丈夫。他从来都没有决策权。
李静梅进了卧室,关上门。
老陈的尸体,就躺在李静梅的床边。
李静梅闻着腻人的气味,思考着骨头应该怎么处理。她坚信这些骨头是可以处理掉的。
第二天,李静梅一起床,就锁好卧室门,直奔早市上的猪肉摊。
剁肉师傅手起刀落,告诉了李静梅答案。她肯定是明白了些什么,提着碎骨,往家的方向走去。
反正那玩意儿又不是金刚钻。
我是李静梅的律师,这些事,是她在看守所里对我讲的。
李静梅 47 周岁,身材丰满,皮肤白皙,美得很独特,让我想到上个世纪的老港星。
第一次在看守所里见到她,是夏天最热的那几天,会见室没有风扇,她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出了一身汗。
坐在铁椅子上,她手里握着一小团卫生纸,时不时擦擦额头上的汗,非常安静。
如果不是我接受指派时特意问了一下,很难想象她是个杀人犯。
我是法律援助派来的,我告诉李静梅,如果没人出钱给她请律师,这个案子就是我从头跟到尾了。
李静梅看了我一眼,「我没钱支付律师费。」我无奈笑一笑,说法律援助不收取任何费用。李静梅依旧很平静,「国家对我们这种人还是挺好的。」
我让她介绍案发情况。她微微低着头偷瞄我,显然对我并不够信任。我解释说,我们的会见是不被监听的。
「反正,怎么着我这时都板上钉钉了,我好好配合你,只会更好,不会更坏。」
李静梅颓然瘫在椅子上。大夏天的,她额头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汗珠,短袖的前心和腋下被汗水洇湿了一大块,身上散发着一股馊味儿。
我看她实在可怜,便问:「用不用通知家里人给你存钱、存衣服?」
李静梅直接否定了我的提议,「不用了,我身上的衣服都是捡别人穿剩的,我自己洗洗一样穿。」
我后来才知道,别的杀人犯都在监室里混成了大姐大,李静梅却是监室里地位最低的一个,就是因为没有衣服、没有吃的,大家都能看出,看守所外面没人想管她。
李静梅帮其他犯人打扫房间、整理床铺,偶尔可以从她们那儿换来半包红油金针菇。
我又问她:「你们家里人能不能给被害人家属一些赔偿?」
如果想活命的话,她唯一的办法就是取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
李静梅看了我一眼,「我要是有钱,还用去杀人吗?没有人会给我出这个钱的,我也不做那种没有意义的梦。」
我其实预料到了。大多数死刑案件,家属无论如何都会给请个律师。很少有人像李静梅这样,需要法律援助。
「我恐怕是没有活的机会了,别让我临死了还要欠你的人情。」李静梅不好意思地笑笑。
后来的谈话里,李静梅讲述了自己杀人和被捕的过程,我听得出了一身冷汗。
曾经那个被她「亏欠」过人情的男人,如今已被冲进了下水道。
被害人老陈一个月没有回家,电话也不接,他的妻子报了案。
据妻子说,李静梅是跟老陈最亲近的人。警方第一个传唤了李静梅,想了解情况。
起初,警察没有怀疑李静梅,她的分尸手法抹除了太多的证据。李静梅是自己撞到枪口上的。
李静梅在家乖乖等着传唤。警察觉得,这事八成跟她没关系,如果真是她干的,她早就跑出去躲着了。
局里安排了一个实习小警察接待李静梅。
她从容地坐下,小警察问:「你最近一个月有没有见过老陈?」
李静梅看了警察一眼,淡淡地说:「我把他杀了。」
小警察转着手里的笔,在笔录上完整地写出「我把他杀了」,才突然反应过来,差点扯着嗓子喊人。
后来我从警察那里了解到,如果没有这份口供,警察很可能无法抓到她。
我问李静梅:「你对杀人的情况供认不讳,这是为什么?」
我给她讲了「疑罪从无」的原则(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作出不起诉决定。)。
李静梅看着我,满眼惊诧。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后悔。
但随着越了解这个女人背后的秘密,愈发会让人感觉,她一生中最后悔的事儿,或许不是杀人,而是嫁给了丈夫张伟。
没结婚之前,李静梅是东北老钢厂的工人,接母亲的班进的厂,没什么技术,挣的钱还不够自己花。
但她从来不缺钱,就因为长得好看。
李静梅愿意给男人花钱的机会,她身边一直不乏追求者,张伟只是其中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静梅发现,想跟她结婚过日子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多数都是冲着她的艳名来的。她成了不折不扣的大龄剩女,处境尴尬。
原本凭借着长相,她可以像交际花一样让男人们供养。但现在不一样了,她必须得找到一个能够依附后半生的「老实人」。
张伟在她的追求者里是最普通的一个,没长相,没闲钱,只是个同厂的普通技术工人。但他给李静梅洗衣服洗袜子,用饭盒装吃的带给李静梅。
李静梅当时目标明确,她不想再过回穷日子了,就要找个能让她过好日子的。「我自己就是靠脸吃饭的,所以不在乎男人的长相。」
张伟不在乎她的过去,更重要的是,张伟愿意把所有的钱都给她花。
李静梅本想跟有房子的男人结婚,但迫于形势,在张伟家买不起房子的情况下,还是跟他领了证。
「跟他结婚也不是什么爱情不爱情的,那些男人嘴上说得死去活来,到最后谁跟我在一起?张伟是没钱,但多少是个老实人。」
事到如今,李静梅身陷铁窗,对「老实人」的评价早就变了——「张伟不能算是一个男人」。
不久后,我跟张伟约在一家咖啡厅见面。
我不确定张伟有没钱赔偿受害者家属,但是作为一个律师,我必须跟他明示一下这件事。
工作日的下午,咖啡厅几乎没有什么人,张伟进来的时候扫了一圈,走过来问我是不是刘律师。
我问张伟:「喝什么?」
「凉白开就好。凉白开不要钱吧?」张伟随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
「我请你喝杯咖啡吧。」我给张伟点了一杯冰拿铁,先把账结了,然后说起了赔偿的事情。
张伟听到要给被害人家属钱,马上就表现得不太友好了。
「我现在也很惨,没有房子住,没有钱花,我都已经出来上班了,还想让我怎么样?」
说得好像上班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而是被逼无奈。我确实看不起张伟这个样子。
「我已经十来年没上过班了,家里的花销也是李静梅管的。刘律师,你再去看她的时候,问问她有没有存款。」
说到存款,张伟的眼睛里又有了新希望,秃顶在阳光下格外明晃晃。
我有点愠怒,张伟可能看出一二,提高了声音,冲我吼:
「你也知道,李静梅跟老陈都干了些什么事,她要是再不给我钱,我能认吗?」
最后他大声质问我:「哪个男人愿意戴绿帽子!」
我跟张伟说了再见。上车后,我看到张伟还坐在窗边,双手捧着杯子,认真嘬饮咖啡。丝毫不为李静梅着急。
李静梅和张伟结婚近 20 年,其中,这对夫妻和老陈「共同生活」了十几年。
我当时刚做律师不久,接的多是像李静梅这种法律援助的案子。我还没有认识到,一个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我只是觉得李静梅可怜,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她。
那个夏天,我在明知赚不到钱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跑去看守所见李静梅,就为了听她把那离奇的家庭讲明白。
从结婚开始,两人对房子的渴望就没有断过。
那几年,他们跟人合租一套房子,「晚上干点什么隔壁都听得一清二楚的,那种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在李静梅辞职后不久,工厂开始集资建房,首先考虑夫妻双职工的家庭。如果仅一方为工厂职工的,只要交一定的集资款,也可以获得一套房子。
喝咖啡时,张伟告诉我,他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当时一套 50 平的房子,集资款首付只要 2 万多,剩下的 3 万元,厂子从工资里按月扣。
但是,当时的 2 万多彻底难住了张伟和李静梅,两个人连 100 块钱都凑不出来。各自借遍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只有张伟从家里拿回来 500 块钱。
这 500 块不是借,是给的——张伟的父母认为,这不过是小两口变着法的骗钱挥霍。
李静梅家里,连一分钱都不愿意给。结婚后,李静梅的兄弟姐妹过得不错,张伟便常去找他们,恬不知耻地诉苦要钱。时间长了,没人再信任小两口。
靠家里人买房这条路,是彻底断了。
这是两人这辈子离拥有自己的房子最近的一次。也是第一次,张伟觉得,「李静梅这样挥霍,我们会一直穷下去。」
李静梅也变了,哪怕张伟跟她冷战几天,她都敢嚷着打胎离婚。
孩子出生以后,花销更大了,生活开始有些捉襟见肘。其实在婚后,李静梅短暂上过一段时间班,但自从怀上了孩子,她说自己不能太累,果断辞职了。
对此,张伟刚开始举双手赞成,认为李静梅天天在家呆着,能收收心,远离外面的狂蜂浪蝶。然而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收入根本支撑不起这个小家庭,更不用说给到李静梅梦寐以求的房子。
张伟在工厂上班,朝九晚五,每个月拿死工资,两个人根本攒不下钱,离买房子的梦想越来越远。
李静梅想让张伟换一份工作,但是张伟总是畏首畏尾,想在工厂继续干下去,工资不高,但是稳定。李静梅甚至为此跟张伟吵过、打过,每次张伟都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没有办法,李静梅总算认清了现实,张伟根本无法让她依附。她只好走出家门,找工作贴补家用。
但她发现,短短几年,自己似乎与这个社会脱轨了。她原来看不上工厂的工作,但现在各大工厂都在改制,没有厂子肯要她。
找了一个月后,李静梅决定,先凑合着去饭店洗碗。这个工作累不说,在李静梅看来很掉价。她连一个月都没坚持上,就辞职了。
「原本多少人为我鞍前马后,没想到结婚生了小孩一落千丈,我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再出去找,还是一样,不是服务员就是洗碗工,再不就是保洁。又蹉跎了一个月,李静梅下定决心,去当服务员——端盘子总比洗碗好一些。
张伟说,其实他心里挺幸灾乐祸的,当初一定要从厂里辞职的李静梅,沦落到端盘子刷碗的地步了。「以前是别人对她献殷勤,现在变成她去伺候别人了」。
李静梅告诉我——当时她就知道,面对惨淡的现实,尊严一文不值。「小到买一块肉,大到买一件应季的新衣服都要斤斤计较,太压抑,让人觉得活着没意思。」
「我想过好日子,但是没有来钱的道,也就是爹妈给了一副好皮囊。」
说这些的时候,李静梅面色潮红。当时的李静梅也想不到,这些经历,就像蝴蝶轻轻煽动了一次翅膀,在十几年的以后形成风暴,让她身陷囹圄。
老陈就是在这时,走进了李静梅工作的饭店,也踏入了这一家人的生活。
老陈比李静梅大将近十岁,有自己的家庭。他做木材生意,在边境城市海拉尔有仓库,合作伙伴是俄罗斯那边的人,算是最早搞「外贸」的人之一。
李静梅只有初中文化,「外贸」两个字让她生出了一种崇拜感。她内心没有任何挣扎,就跟了老陈。
老陈对李静梅出手大方,她的生活很快宽裕了很多,李静梅也在老陈的要求下辞了职。
她说自己想通了:「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对我的生活没有实质性影响,老陈给的好处才是实实在在的。不管如何,我要把握好老陈这个人。」
更何况,老陈还有多余的一套房子。
张伟很快就察觉到了异样,发现妻子不上班还有闲钱。但他不敢贸然去找李静梅问,害怕她一怒之下提出离婚。
「这种女人只认钱的,夫妻感情这些太虚无缥缈,没有任何说服力。」
张伟开始纠结,甚至盘算起一旦离婚怎么分财产。
这时,李静梅告诉他,有朋友空出来一套房子,他们可以搬过去住。朋友不收租金,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
张伟跟着李静梅搬了过去。
「即使我不去,李静梅也会带着孩子搬过去,到时候我再想跟过去,就不这么容易了。免费的房子不住白不住,我不跟着过去,岂不是直接给别人腾地方。」
刚开始,老陈还是趁着张伟上班,偷偷摸摸地来,张伟下班之前就走。后来,老陈就名目张胆地住进来了。
张伟很快发现,邻居们的眼神充满了同情。李静梅也尽量回避出门。只有老陈坦荡荡地来去,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李静梅本来就没什么朋友,搬进老陈的房子后,她整天守在家里,几乎不出门。
张伟告诉我:「人的适应能力是特别强大的。」
他每次上下班,路过小区里三五成群的人,总能听到窃窃私语,他一度觉得自己幻听了,在车间里干活的时候,总有嘁嘁喳喳的声音,连机器的轰鸣声都盖不住。
但时间一长,他就完全接受了这种现状。
那几年,东北的老国营工厂受到冲击,效益滑坡特别厉害。张伟所在的老牌钢厂勉强撑了几年,因为技术老旧等问题,还是顶不住,决定裁员。张伟不是技术骨干,上班时老是出神,跟同事关系也不好,没有任何优势,很快就被淘汰了。
下岗以后,张伟没事在小区里溜达,有好事的邻居问他,「晚上到底是谁跟你媳妇一个床?还是你们三个一张床?」
张伟也不恼。当时下岗的人很多,有人饥不择食,什么掉价的活都干。唯独张伟,丝毫不担心没有收入,仿佛度假一般。
张伟不想再出去上班。他害怕到新的工厂之后,又成为别人的笑柄。
「这辈子只要不穷死,再也不会出去上班了,就窝在这个小区里直到老死算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陈光明正大地住进了卧室,张伟没有任何抵抗,接受了睡沙发的现实。
自此以后,老陈就负担起了这个家几乎全部的支出,每月给李静梅一两千块,让他们一家三口有吃有穿。
老陈在这个小家身上,严格地控制成本。虽然背负着「外贸商人」的名头,但老陈也不是什么大富豪,开的车只是辆丰田。
张伟去买菜的时候,带点黄色的叶子卖得便宜,只要不是全都黄了,他就不怕,照样买来吃。
李静梅说,张伟甚至会常买老陈喜欢吃的菜,提醒李静梅亲自下厨给老陈做。
但据张伟回忆,他是反抗过的。老陈住进来的第一晚,他站在主卧的门口,想拿菜刀进去剁了李静梅和老陈。他站到四肢麻木、意识模糊,最后不记得为什么,爬回沙发上睡着了。
最终,在触手可得的物质面前,张伟放弃了挣扎,坦荡荡地跟着妻子依附上了老陈。毕竟除了风言风语之外,他什么损失也没有,反倒活得越来越滋润。
「这也算是有得有失。」
自打有了老陈这个人以后,李静梅和张伟之间的交流少了很多,除了日常必不可少的交流之外,几乎是各干各的。李静梅说,张伟越忍让,她就越厌恶,想把张伟的尊严踩在脚底。
「他?他都不能算是个男人。家里的所有支出,都是我挣来的。」
我问她:「你没考虑过离婚吗?」
「没有,我们这代人跟你们不一样,说离婚就离婚。跟谁不都是凑合过日子吗?」
「为了我儿子我也不能离婚,我得给他一个完整的家。等他结婚生子,就把主卧倒给他们小两口,最好是能给他买套房子。」
在这个家里,李静梅最爱的就是她儿子。
夫妻俩因为老陈的原因,在孩子面前总像犯了错,习惯以讨好的姿态,想尽各种办法去弥补。
孩子在学校比较内向,几乎没什么朋友。李静梅也觉得挺好,「正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
李静梅还跟我分享了一个儿子「懂事」的小故事。
孩子跟前桌的小男孩关系不好。有一次,前桌男孩碰倒了儿子的书立,儿子气得把对方的笔袋给扔到蹲厕了。这事闹得请了家长。
笔袋里面有一只国外带回来的钢笔,男孩格外珍惜,想让他赔钢笔钱。儿子听到一支普通的钢笔竟然要大几百,当场破口大骂。男孩的母亲在谩骂声中,主动放弃了赔偿。
「我儿子还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不然肯定会被讹。」为了奖励孩子,晚上张伟在家烧了一桌子好菜。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也逐渐明白了依附的意义——有得有失,利益为先。
老陈在的时候,孩子总是一声不吭,就像没看见这个人一样。有次,李静梅授意老陈,给孩子买了双新款的阿迪达斯球鞋,儿子接过球鞋,热情地喊了声「谢谢陈叔叔」。
之后不久,他又恢复了沉默且防范的状态,像一只被侵犯了领地又无从反抗的小兽。
李静梅都看在眼里,「我孩子这样挺好,以后步入社会,也会懂得什么叫亲疏远近,什么是为自己争取利益。」
在李静梅的讲述中,她对张伟是完全不屑的,但说起老陈,她还有一丝愧疚和不舍。
「你当时为什么要杀老陈?」我始终想不明白李静梅的杀人动机。
「老陈死了,就没人跟我要房子了。」
李静梅跟我冷静地回忆起了那个中午。
初夏,中午已经挺热。老陈瘫在沙发上吹风扇,絮絮叨叨地数落着贷款公司多么的不人道。李静梅在厨房里,充耳不闻,只顾给老陈做面。
是她给老陈发了短信,让他中午回来吃饭,有他爱吃的过水面。李静梅想,先把老陈稳住,让老陈念及旧情,她才有保住房子的胜算。
老陈跟人合伙倒腾木材,最近生意上遇到点情况,他们在海拉尔的仓库起火,大伤元气。资金链断了,一时补不上。
他想把李静梅住的这套房子给卖了,在外面给李静梅再租一套。
卖房子这个事,老陈在两个月内提了好几次。前几次李静梅明确表示拒绝,最近几次直接不接话茬了。
在老陈睡了几宿安稳觉之后,李静梅小心翼翼地提出,想给儿子报个一对一的英语辅导班,以后让儿子去报大学里 2+2 的项目,两年在国内读,两年出国。
平时老陈都是直接给钱,但这次老陈没好气地拒绝了,「别说几加几了,过几天我可能就被追债的弄死了。」
第二天早上,老陈的态度明显强硬了,他看了眼张伟买回来的油条豆浆,没坐下,对李静梅说:「这房子恐怕最近就要卖了。」也没说再给李静梅租房子住这种话。
正闷头吃豆腐脑的张伟坐不住了,「卖房子?卖了我们住哪?我不同意。」
李静梅拽了张餐巾纸擦了擦手上的油,叹了口气,「你不同意有什么用?房主不是你。」这句话把张伟噎得半天没反应过来。
李静梅决定,中午给老陈做过水面,看能不能保住房子。
老陈吃完面条就在沙发上睡着了,李静梅默默地收拾,收拾好以后,她站在沙发边,看老陈睡午觉。
老陈睡觉的时候总是张着嘴,打呼噜,呼噜声就跟电钻似的。「大夫给监测过睡眠,说有呼吸骤停的现象。」
两人前天才爆发过争吵,老陈执意要卖掉房子,「再不卖就要出人命了,要么我被弄死,要么我去跳楼」
他果然被弄死了,不是被讨债的人,而是被李静梅。
后来我才知道,十几年里,李静梅多次跟老陈提出要过户房子,老陈从没松过口,只是敷衍她:「等我死了,这个房子就是你的。」
「如果老陈睡觉的时候呼吸停了,那他就再也不会醒过来说卖房子的事了。」
李静梅说,她从老陈脚底下抽出来一个抱枕,双手抓着抱枕,静静地看着老陈,过了 15 分钟。
「我把抱枕捂在老陈的脸上,老陈的呼噜声就断了,他还在动,我索性一屁股死死坐在他脸上。他抓住了我的大腿,钻心的疼。我坚持坐了五分钟,直到他没动静了。起来之后,我意识到,他从此以后不会再跟我说卖房子的事了。」
「我大腿上的那块淤青,用了 23 天才褪干净了。」李静梅下意识地低头瞅了一眼自己的腿,穿着塑料拖鞋的脚不安地扭动了一下。
「一到晚上,出去溜达的还有上学的都该回来了。」想到这里,李静梅下定决心要把老陈的尸体解决掉。
为了不弄脏布艺沙发,李静梅站到沙发里边,把老陈从沙发上掀了下去,差点把茶几给砸翻了。
她把老陈挪到了卧室的床边。平时卧室只有她和老陈可以进,孩子和张伟从来不进。
那一晚,老陈的尸体就躺在李静梅的床边。天亮之后,李静梅仔细锁好卧室的门,买了一把电锯,一口大的蒸锅。
李静梅不记得到底煮了几锅,满屋子弥漫着炖肉的味道。她把煮烂的肉汤全部倒进了下水道。
东北的老式住宅,下水道比较粗,冲起来没有什么压力。
躯干骨和头骨太硬,李静梅砸不碎。她说,自己把剩下的骨头用塑料袋收好,放到卧室里,然后把窗户和门打开通风,把卫生间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
第二天,她去早市卖猪肉的摊位,跟摊主讨教了处理大骨棒的方法,把老陈的最后一个部分也处理掉了。
据她供述,丈夫和儿子在这几天内,完全没有察觉。
「你别问了,这事就是这样,我一个人做的。」
会见结束的时候,我遇到了李静梅的办案警察。
我说:「你们真挺不容易,李静梅这个案子的证据很难找的。」
几个警察赶紧制止我,「姐,一说这事我们容易出现应激反应。今天中午又不用吃饭了。」
李静梅做完笔录,警察立即赶往案发的小区,「打捞」老陈的残骸。那是一个老式小区,所有住户的下水道都通向化粪池。
几个警察穿着渔民下海时穿的到腋窝的水服,下到化粪池里,筛粪,目标是老陈的小块骨头和牙齿。
小区里靠近化粪池的几栋楼,几天里都不敢开窗户。
筛出来的几颗牙齿和几块骨头送到法医那进行鉴定,确实是老陈的。
几个警察第一次觉得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警察跟我探讨了一个问题:李静梅一个人到底能不能完成杀人、分尸的过程?
人在熟睡时,突然被捂住口鼻,应激反应很强烈,老陈有 200 多斤,李静梅是个女性,只有 1 米 6,按说制服不了他。李静梅单独一人把尸体挪动那么远,也不太可能。
而且,李静梅用电锯分尸,这需要技巧,一个人很难控制,会切到地板。
警察怀疑,这一家三口里还有别人参与作案了,至少参与了一部分。
然而,李静梅在这一情节上却咬得死死的,坚决说是一个人做的。张伟也抵死不承认参与过。
警察问我怎么看。我提醒他们,根据无罪推定的原则,应该首先认为这个人无罪,用完整的证据链去证明犯罪事实。而不是相反,认为这个人有罪,然后去找证据证明。
但私下里,我觉得,警察说的在理,很可能除了李静梅之外,还有第二人甚至第三人参与作案。
再一次,我去看守所见李静梅。
我遗憾地告诉她,没有达成谅解协议。张伟暂时没有闲钱去赔偿被害人的家属,我尽力了。
李静梅倒是很从容坦荡,说这是意料之中。「张伟这辈子就没怎么见过钱,别说家里没钱,就算是有钱,张伟也不会给我花一毛钱的。」
张伟早就不是那个为她花钱的「老实人」了。
她只希望儿子能好好的,做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不要像张伟那样。
说起张伟,我忍不住问李静梅:「以老陈的身高和体重,你很难得手吧?」
李静梅面色大变,极力控制自己颤抖的声音,带着愠怒问我:「律师,您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作为律师,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本来就不该问这个问题。「姐,别紧张,我今天问你,是想提醒你,一旦开庭的时候公诉人或者审判长这么问你了,你如实回答就好。」
我接着说:「而且,我看你对张伟怨气挺大的,如果真是张伟帮你的,你肯定不会替他扛着的。」说完,我观察李静梅的反应。
李静梅眼神复杂,有不信任、有担忧、有厌恶。但是,最终目光坚定,「这事没有那么多疑问,就是我干的。」
她的反应让我觉得,当时知情的,至少不是张伟一个人。张伟,不值得她如此紧张。
李静梅还以为,自己杀了老陈,就能把房子保下来给儿子住。
我没见过对法律这么无知的人。
李静梅年轻时在工厂的封闭环境里,结婚后大部分时间又被包养、几乎不出门。对继承权的了解是一片空白——李静梅不是老陈的合法妻子,根本没有继承权。
「你什么意思?这套房子被收回去了?被谁收回去了?」李静梅激动得想从椅子上站起来,拷在铁椅子上的手铐被拽得哗啦啦直响。「那我杀人还有什么意义?」李静梅颓然地开始哭。
故意杀人从来就没有意义可谈。
十几年里,李静梅一直惦念着老陈的那句承诺:「等我死了,这个房子就是你的。」
老陈在生意场上混,有自己的手腕。但李静梅认准了这句话,看成遗嘱一样,一厢情愿地相信着,还以为有法律效应,甚至不惜亲自动手杀人。
「我是不是会被枪毙?」在听到房子保不住之后,李静梅第一次考虑到了死亡问题。
「你的案子还没下判决呢,不要想得太悲观。」我害怕李静梅的情绪波动太大,尽量把话说的留有余地。
「怎么死还不都是死。我死也是应该的。我这辈子,太亏了。」李静梅擤了擤鼻涕,擦干净眼泪,重新坐好。
那天会见的后半段一直伴随着李静梅压抑的哭泣。
李静梅开庭那天,张伟坐在角落里,整个过程中都低着头,只留下一个光秃秃的头顶,看不到任何表情,好像一个局外人,一不小心走进这个庭审现场,不好打扰法官开庭,只能硬着头皮听完。
李静梅认罪伏法。最后陈述的时候,她说:「这辈子其实要感谢老陈,是老陈给了我一个小窝,还有安稳的生活。」
「我没有任何要辩解的,能死也是一种解脱。」
李静梅的弟弟第一次出现,说家里凑了 20 万,派他作为代表跟法院说一声,希望能够对李静梅宽大处理。
老陈的妻子也来了,安静地坐在旁听席,嘴角一直挂着若有似无的笑。一个法警被安排在她旁边,丝毫不敢放松警惕,生怕她是在佯装冷静,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为。
老陈的妻子明确表示,就是给她几千万、几个亿也不会给李静梅出谅解的,这种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就该死。
李静梅最终被判死缓。
她在庭审笔录上签字的时候,老陈的妻子走过来,「你和老陈早就该死,都应该千刀万剐。可惜你会死得很轻松,不过不要紧,你这个样子,你儿子这辈子都抬不起头。」
隐忍了这么多年,她今天是来报仇雪恨的,每一句话都奔着李静梅的痛处。
李静梅把手里的笔狠狠朝老陈的妻子扔过去,但是由于戴着手铐,限制了李静梅,笔没扔出太远,被法警接住了。
在走出法庭的那一刻,老陈的妻子回头对李静梅喊:「房子已经被我收回来了,你儿子早就被我赶出去了,像条流浪狗。活该!」
李静梅突然嚎啕大哭。拒绝在庭审笔录上签字。
「张伟就是个窝囊废,他这个窝囊废,他买不起房子,买不起就算了,他连套房子都保不住……」这是我接触这个案子以来,李静梅第一次撒泼。法警只能先把她带下去。
后来,我又跟张伟见了一次面。我想找个咖啡店随便聊几句就好,但是张伟坚持要一起吃饭。无奈,我只能在离两个人都近的商场找了个饭店。
我问张伟能不能给李静梅存点钱,她早就没有换洗衣服了。
张伟只顾夹菜,「家里没那个条件,要不我也不用戴这么久的绿帽子。」一些饭菜渣从张伟嘴里飞出来,洒在碗碟里,我放下筷子。
饭后,张伟问我能不能把账结了,那种泰然自若的神情,好像要结账的是他一样。我结账期间,张伟把剩下的都打包了,说晚上回去给孩子改善一下伙食。
我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两个人吃饭他坚持要点六个菜,合着早就计划好了。
过了不久,张伟主动给我打了一次电话,响了几声后挂断了,我给回过去的。张伟说他儿子在学校被老师欺负了,问我能不能帮帮忙。我好了伤疤忘了疼,一口答应下来。
他儿子在学校帮老师收材料费,老师听到说收齐了,也没数,就把钱收进了抽屉里。这打钱里少了 500 块。
老师把张伟儿子找过来核实情况,结果孩子在办公室里哭诉家庭的不幸,从家里住着母亲的情妇,讲到母亲杀人入狱。老师找来了家长,不成想,张伟的所作所为跟他儿子如出一辙。
最终,老师要求张伟把这 500 块补上。张伟告诉我,这 500 块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想让我出这 500 块钱。我哭笑不得。
每个法律援助的案件,都会拿到千余元的补助。这笔钱,我给了李静梅的儿子。作为父母,李静梅和张伟给他的一切,确实太过于沉重。
递钱的同时,我劝这个孩子:「每个人的一生都要背负很多东西,你我都一样。」
后来,这个案子结束很久了,一个陌生的微信号加我,申请信息里写着「姐姐我是李静梅的儿子」,我也没有想太多,直接通过了请求。
我很不喜欢两种人,一种是疯狂发语音的人,另一种是长篇累牍地发文字,读不到头,又没个重点的人。
李静梅的儿子给我发了得有两千字,大意是他最近过的很辛苦,父亲的收入比较少,他已经很久没有买过新衣服了,被同学瞧不起,也很久没有出去吃过饭了,感觉身体被繁重的学业透支了。
结尾不出所料,希望我能伸出援助之手。
不知道他为什么向我求援,可能是我把法律援助补助给了他吧。既然开口了,我也没有说太多,转过去一千块钱,希望能给他买些学习用品。
在接受了这一千块钱的转账之后,他又发来消息:「姐姐,你能不能再帮助我一点?」
「你为什么觉得我还应该再给你一些?」
「我听说律师赚的都挺多的,举手之劳就能很大程度地改变我的生活。我真的不知道还能去找谁寻求帮助。我看你之前对我和李静梅的那种状态,我就知道你是个好人。」
网络那一端的人,用了「李静梅」而不是「我妈」。
看完这段话,我很冲动,跟他长篇大论了一番,我不希望一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孩子,越来越像他父亲。
过了好久,没有任何回信。我发了一个表情过去,想缓解一下气氛,毕竟对方还只是个孩子。
消息显示,我已经被对方拉黑了。
我突然意识到,手机对面这个人,太「像」他父亲了。
作为一个律师,我或许是有点多管闲事了。张伟这对父子,大概是把我当成又一个老陈了。
后来,我还帮张伟找了一份工作。
李静梅入狱后,张伟父子俩搬进了老人的房子里。张伟换了几份工作,勉强能挣够跟儿子一日三餐的钱。最穷的时候,他扫过大街,每个月 1300 块,刚刚过最低工资标准线。
我看不下去,帮忙介绍张伟到一个小区当保安,一个月 1800。
我昨天又去见了张伟,他还在当保安,似乎对这份工作很满意。我约他在小区附近的一个小饭店吃饭。路上遇到他的同事,张伟眉飞色舞地指着我说:「咱们物业的律师,请我吃饭!」
吃饭的过程中,他儿子打来好几个电话,声音大到我能在旁边听到,是在催张伟回去给他做饭。
我邀请他儿子一起过来吃,他儿子说地方太远,他不爱坐公交。我又说给他叫辆车,开到饭店门口我来付钱,他儿子又说不爱动弹。
张伟说,他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上大学时,有个姑娘特别喜欢他儿子,姑娘家境也好,父母双方都是老师。儿子想攒钱买房子结婚,结果毕业后,他出海去当了几个月船员,回来后,女朋友直接失联了。
儿子觉得女方肯定在他出海期间出轨。他不愿意再谈恋爱了,说天底下的女人都一样很「恶心」。
他把船员的工作也辞了,在家准备创业,但一直处于筹备阶段。我不知道啥时候能创业成功,我也没敢问。
张伟叨叨着,大学生根本没用,当初就不应该供他儿子读书,读成了一个废人,早点出来打工,指不定就混成大老板了。
李静梅的死缓已经改成了无期,张伟从来没有去探望过李静梅。
张伟说,即使李静梅减刑出来了,他也不会管这个女人。我说:「你们还是夫妻呢,你有义务管她的。」他说,「那就离婚。」
我后背一凉。
我想起,最后一次会见时,李静梅告诉我,她和张伟,总有一个人要留在外面照顾孩子,张伟比她挣得多,能给儿子更好的生活。
也许就为了这个,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不知几年过去,李静梅有没有后悔过。
我还记得帮去学校交钱的那一天,那是我和她小孩第一次见面。他正在读高中,长着一张白净秀气的脸,只是越看,五官越像李静梅。
男孩不太爱说话,只是在接过钱的那一刻才问我:「姐姐,你说,我会不会就这样了?」
后记:
李静梅初中毕业后,只在工厂上过一段时间班,结婚后在家带孩子,被包养后更是鲜少与外界接触,对法律几乎一无所知。
会见李静梅的时候,我问她,为什么认定老陈死了以后,房子就是你的?李静梅说,这是老陈活着的时候亲口说过的。
这一句没有落实到纸面上、没有任何见证人、没有经过公证的一句话,在她看来,竟然具备了遗嘱一样的效力。
这也是法盲最可怕的地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读法律。
那几年,中国的法律制度正在飞速健全,证据链不够完整的刑事案件都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
但凡她稍微关注一下法制节目,就能知道这一原则。她的想当然,最终使自己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李静梅是一个喜欢走捷径的人。她以为,做一碗过水面就可以保住房子,杀一个人就可以继承财产。
法律对她来说,是修筑在捷径半道上的围墙,只要若无其事地跨过去,就一切安好。
直到这家人被「捷径」带到沟里,他们也没明白——违背法律行方便,换来的往往是无穷无尽的麻烦。法律划出的大路,才是真正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