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
“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到了寒露气温开始降低,露水也快要凝结成霜了。正如白居易《池上》描述的那样:“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寒露开始,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养生全攻略送给大家!
第一招:足部保养
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宜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也要收起来啦,以防“寒从足底生”。
每天晚上可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而且泡脚可以引导在上的虚热下行,有利于睡眠哦~
第二招: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虽然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特别注意:这些地方不要暴露!!
肚脐: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的阳气。胃部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腰眼: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常出现腰酸软、怕冷、尿频或容易困倦疲乏。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双脚和小腿:爱穿裙子的妹子注意了!寒气大都是由下而上侵入体内的。脚趾、踝关节、膝关节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导致下肢酸胀、沉重、关节僵直、走路酸痛等。别看现在穿得美,小心将来老寒腿。另外,患心血管疾病和妇科病的机率也非常高。
第三招:朝盐晚蜜
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第四招:灸脐养秋
脾胃虚寒等疾病,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使用艾条对准神阙穴(肚脐),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小贴士:艾灸前后最好能喝一杯稍微有点烫嘴的热水,晚上艾灸不宜过晚,最好不要超过21点。另外艾灸还要注意不要着凉、着风哦~
第五招:经方养胃
秋季气温下降,日常饮食等其他活动,稍有不慎,就容易有着凉,导致腹胀、腹痛、积食等情况,除了以上的小方法,不要忘了咱们的经方大招哦~
厚姜半甘参汤
可以帮助解决腹胀满的问题。
原方: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升,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参考剂量:厚朴45g 生姜45g 半夏15g 炙甘草30g 红参15g
《外台》茯苓饮
可以健胃进食祛水,止打嗝、嗳气。
原方:茯苓三两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参考剂量:茯苓45g 红参15g 白术45g 枳实30g 陈皮30g 生姜45g
枳术汤
平时脾胃功能差,就容易有腹胀、打嗝的情况,轻微的打嗝腹胀可考虑经方
《金匮要略》原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主汤主之”。
原方: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参考剂量:枳实45g 白术30g
女性朋友小腹容易胀,可以在此方基础上加吴茱萸30g (具体用药,一定要系统学中医或咨询经方医师,根据当时的情况辨证论治)
熬药方法:
将全部药材倒入锅中(如有附子,需要先煎90分钟),第一次煎药时间为大火烧开,小火煎50分钟,倒出药液。
将剩下的药材再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煎30分钟,倒出药液。
服用方法:
将两次的药液合到一起,搅拌均匀后分成两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饭后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服用。喝之前热透。
特别说明:汉制剂量一两约等于15.625g。
所选方剂,仅供参考,方剂的选用化裁一定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整体情况,如有需求,须遵医嘱。
作者微信:ysc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