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夏夜‖龙友良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平淡无奇却又耐人寻味的诗句描写的仿佛就是眼前之景。白天的炎热逐渐消退,月亮初上带来一丝清凉,更有清风送荷香,竹露出翠音,乡村夏夜已悄然而至。
落日余晖洒满林表,晚风中摇曳的荫荫夏木似乎也在为欢送斜阳而舞、迎接月明而乐。漠漠水田中,农夫在妻子的召唤声中收拾农具准备归家,家里那鸡妈妈也带着一群孩子早早进了窝,在双翼的温暖下进入梦乡。门前宽敞的水泥大道上一群人迈着轻快步伐走过,自在的哼着歌,惬意的聊着天,与流水般的蝉唱蛙鸣如此和谐,如此一致。酒足饭饱后的乡村人开始了多彩的夏夜生活。
可我记忆中的乡村夏夜并非多彩,而是简单。
每当夜幕降临,父亲总会拿着他那把视若珍宝的破旧二胡,拉几曲欢快明朗的花鼓调,兴起时还边哼边唱,乐在其中,父亲的听众似乎只有那桌前舞动着的莹莹烛光。地坪上坐满了乘风纳凉的邻居们,他们总喜欢和母亲一起畅聊,把家长里短的那些事说个明白,说个痛快。他们有时候也会讲起乡村独有的奇闻异事,可这时听众就多了我和小伙伴们,大家围坐成团,在月光的一片清辉下,我们好奇却又充满害怕的表情显得更加清晰,可害怕的情绪又在母亲紧紧的拥抱下慢慢放松。
那时候,村里只对面邻居家生活比较宽裕,一台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成了大家眼中的稀罕之物,天刚暗,邻居家就宾客满堂,有的客还趁着天色赶了十几里,奶奶带着我也很早就去占了坐。或许有不识字,或许有听不懂普通话,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剧中人物表现,让大家目不转睛,瞠目咋舌。直到深夜十一点多,我们才依依不舍离去。夏的深夜,月色更明亮,一番对剧中情节的议论飘荡在乡村的上空,许久才散。
当然,那时候小小年纪的我们,虽然没什么好玩的,但是我们会自己找事干。捕捉萤火虫可是必玩项目之一,杨柳树下,小溪桥头,来回奔跑着,母亲不时还扯着嗓子喊“慢点,慢点,小心蛇”,我和小伙伴们才不怕这些呢。萤火虫舞动着它那轻盈曼妙的身姿,时而低垂,时而高起,时而发亮故意引人注目,时而躲进深丛惶惶不安,像是在逗乐,又像是陪同龄人玩,那么淘气,那么喜人。
晚上用手电筒照黄鳝是必玩项目之二。看远处水田中闪闪烁烁如点点星光的灯,定是有人在田间照捉泥鳅,我们也会去凑凑热闹,看到清澈见底的水田中一条条黄鳝在纳凉,灯光照射下更是一动不动,我们见状后激动万分,哇哇的大叫起来,等大家再看,只有一趟被黄鳝搅了的浑水。大人的一声斥喝,使我们顿时安静,然后转头就跑,斥喝声没停,我们早不见了踪影。
记忆中的夏夜就是如此简单而有趣,而今,十几年时光过去,夏夜也由简单变多彩。
如今夏夜,父亲还拉那曲花鼓戏调,只是他的听众不再是莹莹烛光,而是他微信朋友圈里的上百好友,抖音号里的上百粉丝。乡村公路两旁挂起了似一轮轮明月的路灯,把整个乡村都点亮,水田中早已不见闪闪烁烁如星光般的手电筒光,照黄鳝成了引起共愤的事情。以前在地坪上围坐一起总喜欢家长里短的邻居们,对健康的认识提高得比谁都快,我也加入到了他们散步的大部队中,一路上听他们聊起了时事政治,所言观点并非一定正确,可是总有一种比观点是否正确来得更重要的东西种在了他们心里。
路过王婶家,只听见她们一家子在召开家庭大会,打算趁这次贫困户免费种植朝天椒产业的机会成立合作社,可以挣不少收入,到时候儿子上大学的学费都可以早早准备好。
听!一曲《又见山里红》从文化广场传来,歌声回荡,余音绕梁。一群小伙伴们在舞队中使劲摇摆着似乎跟不上节奏的身体,就像清风中飘摆的柳絮,好动又充满活力。
广场角落里,一个个挥动着羽毛球拍的小小“比赛者”们,虽已大汗淋漓却丝毫没有劳累之意,在这个最美好的年纪,他们,正放肆的美好着。见状也只能发“紫遛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之感,童年时代一去便不复返,可是在美好的青年时代便要“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乡村的夏夜!美好的夏夜!一切的躁动,一切的不安,都已被晚风吹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