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
快乐是 快乐的方式不只一种
最荣幸是 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
不用闪躲 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开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喜欢我 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孤独的沙漠里 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多么高兴 在琉璃屋中快乐生活
对世界说 什么是光明和磊落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张国荣《我》
歌词很美,现实很残酷,世界知道你的不同,质疑总是随之降落。都知道,顺应生活的主流是最轻松的活法,拆分开来的细节应该是这样:规规矩矩读书保持名列前茅,乐此不疲参加各类兴趣特长班,众望所归考上本硕连读,脱颖而出的取得铁饭碗,毫无悬念的和一个同等优质的伴侣结婚,继续照本宣科式的走别人眼中的罗马大道。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吗?确实,一路掌声,人人艳羡,就那些个羡慕的小眼神都够你虚荣心受用半辈子了吧。当然,当你的追求是如此时能做到以上每项达标也确实是能人,怕就怕在用你的优秀衡量他人的才华,甚至鄙夷别人的与众不同。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某天假期回家,和妈妈在商场遇到一名久未谋面的邻居,她也带着女儿,母女俩下巴抬得高高,姿势端得正正的站在我们对面开始一番询问。
对方:你女儿啊?
母亲:是。
我:阿姨好。
对方:多大了?
母亲:刚上的大一。
对方:哟,跟我女儿一样大啊。不听说你们也学钢琴吗?考哪个学校?
母亲:普通本科,没上音乐学院。
聊天戛然而止,只见对方母女俩对望一眼相互努努嘴,一副不一小心戳破别人家丑事的样子,极勉强的挤出一句那有机会再聊,不待我们母女俩有个合理的反应对方已经端着走了,我妈是当下就反应过来,比较气愤的说至于嘛,我是在多年以后才弄明白那份赤裸裸的鄙视以及当事人那份尊贵的优越感。事后得知那位与我同龄的女儿当时正在星海音乐学院就读。
孔圣人曾经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换句话说,为什么学钢琴的就要跟你一样?我的才华并不在此,钢琴于我而言是兴趣是爱好是消遣,我并没打算把这样一个事情发扬光大成为一生的职业,错了吗?没有啊。但类似的情节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上演过,只因你的不同,异样的眼观,想法,讨论就会堂而皇之的围绕在你的身旁,怪谁?就怪你的不一样。所以我活该?当然不是!
我们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容忍不一样的存在,特别是在成长路上的选择,个性化教育一直都是一种说说而已的存在,除了那条独木桥,你想游过去或飞过去都有人告诉你你会死的。国外有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从哈佛退学拥抱全世界的神奇存在,而到了我们这,要是缺了那一纸文凭,有可能连亲爹亲娘你都抱不到,他们会觉得你叛逆,妄想,有病。确实,在这里缺了敲门砖那纸文凭,我们就失去竞争的公平。这样的大环境另特立独行很难显现成效但也不是你固步自封的借口,做自己很难但做别人眼中自己更不容易,你又不是人民币,怎么可能人人都追捧你?《奇葩大会》曾经有个参赛辩手小哥蔡聪,当所有人都说你眼睛看不见完蛋了,盲人只能按摩和算命的时候,他心存疑虑,甚至有人问他:“上厕所时看不见,你怎么擦屁股呢?”蔡聪心想:“擦屁股需要用看的吗?”他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可能性放弃了常规按摩路,结果在众人的质疑和不看好甚至冷笑中他成长为残障人士的培训师,并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没有什么是既定的事实,在良性的、正确的、积极的方向上一切的努力都值得尝试和突破,我与你方向不同、想法不同、优势不同,并不代表错。哥伦布起航前大家都觉得这是个疯狂的想法,却是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尝试使人类发现了新大陆,这有什么问题呢?别用你的墨守成规来评价我的创新突破,别用你框框里的成绩抹杀你世界外的成就,谁人料定人生的价值,如若我们本不在一个体系内成长,你的风光自有人欣赏,我的瞩目也能无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