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郑州的小奇奇。
电视里经常会看到脑力爆棚的孩子,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记忆力好,让人羡慕。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超强大脑”,拥有好的记忆力。其实,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孩子的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来提升的。记忆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今天,小奇奇就来为您揭秘记忆力其中的奥秘,盘点一下提高孩子记忆力的方法。
解析“记忆力”
良好的记忆力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基础,记忆力的形成是需要过程的。孩子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信息,如果不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他们就会被信息吞没。因为记忆需要有选择的对信息进行编码,以便能够让大脑记住它们。但仅仅进行编码还不够,为了以后能够用到这些信息,还要适当的存储在大脑中。最后,能够把这些信息用好,则取决于提取过程。通过对记忆存储中的材料进行定位,将其带入意识并使用。至此,编码——存储——提取,构成了信息加工的完整过程。
婴儿和儿童的记忆力往往好于成人,主要体现在编码和存储过程,如果不能根据需要迅速提取所需信息,那么,背记的内容就会遗忘。因此,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不能单纯背记,还要经常使用,使记忆的过程实现自动化。
孩子记忆力的特点
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6岁前的孩子对鲜明、生动、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重复多次后,往往能够不费力的记住相关事物。像“幼儿园”、“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具体形象的概念,孩子对这些具体形象记忆深刻,但要将这些具体形象与它的概念联系起来,还需要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
以机械记忆为主,不善于理解记忆。
孩子的大脑就像一架照相机,可以不假思索的拍摄下周围的一切。即便对所要记忆的内容根本不理解,但在爸妈的反复教导下,仍然能够将很多东西保留在记忆深处。比如,孩子不理解唐诗、英语单词等,但仍能背诵很多唐诗、英语单词。机械记忆有利于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会理解记忆。
记忆活动容易受情境或情绪影响。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差异。心情愉快时,记忆效果良好;心情沮丧时,则有可能什么都记不住。一些伴随动作或给孩子较强情绪体验的内容可以强化他们的记忆,使记忆的效果更好。
记忆准确性差,且很容易遗忘。
孩子的记忆特点是很容易遗忘,尤其3岁前的宝宝,因此一般人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情,心理学称之为“人类幼年健忘”。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回忆的准确性较差,往往是片段的、不完整的回忆,常常会出现丢失细节、颠倒时空或将人物事件与时空随意组合等情况。
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
当孩子见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宝宝根本回忆不起来;2岁左右的宝宝可以回忆几天以前的事;3岁左右的宝宝可以回忆几个星期以前的事。
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3岁以内的宝宝记忆没有目的性,凡是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都能记住。因此,父母如果不记得把某个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如果宝宝曾经看到过,他的记忆深处就会保留当时的情景,很可能轻易得就能帮助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