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舍友追姑娘的时候屡屡受挫,甚至还受挫有感创作了金句:
“这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的界限,而是你说“有事回聊”之后,我却发现你王者荣耀处于游戏中。”
“那为什么人姑娘跑了呢?”
“好像是我们...尬聊了?她说了个什么电视剧还有里面的人名,我就接不上话了。”
“不知道你不会查吗?”“我当时拿手机查也来不及啊。”
“要么手机聊天电脑查,要么提前查好下次聊,你要是对我表述的东西一无所知,那我为什么要在这里跟你呼吸安静的空气?当然不如去做别的事情咯。”
虽然后来舍友还是没练狄仁杰,但在两人都迷上吃鸡手游之后,舍友凭借多年苦练的枪法,最终还是抱得了美人归。
玩笑归玩笑,正经来看这个事例,聊天聊到一半把对面聊跑了,这到底是人性的缺失,还是道德的沦丧?
不,是你没有产品思维啊大叔。
其实追求喜欢的人的过程,跟推广一个产品没有什么两样,目的都是让对方接受,只不过此处的产品是指自己。
所以在这个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活动中,我们倘若连对方喜欢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够指望成功?
再回看先前所举的例子,当我们面对话题中出现的未知事物时,怎样才能不尬?
换言之,倘若是用户提出了我们并不了解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是强行尬聊?那只能看见对方出现在手游的世界中;还是迅速作出反应,对信息进行搜集,或者至少是为下次做好准备?
当下一次我们主动提及那曾经令空气突然安静的电视剧或明星时,可能就会带来惊喜:‘欸,你也看了吗?’
这其实就是一个自我迭代的过程。
而当你迭代的足够多,足够快,自然也就能让对方觉察到你的用心。
但单纯的按照用户的需求来完成自身的迭代,就足够了吗?
非也非也。
还是引用我在心理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
你以为你以为的都是你以为的吗?
Humans are themselvs volotile creatures,let alone women.
人本身就是善变的动物,更不要说女人。
所以当我们一昧向外探求的时候,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假设和判断做到100%符合,甚至往往在现实中这偏差十分的大。
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对价思维。
调侃着来说就是:“兄弟,你凭什么觉得自己比阴阳师,王者荣耀或者是更有趣呢?”
都听说过这句“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咱们没机会成为好看的皮囊,试着成为一个有趣的灵魂还不行吗?
行,但并不简单。
首先,试问自己有多久没有翻开过书籍了?除了在考试季?
总有人说“读那么多书没用”,那为什么清华的植物学选修课要远多于其他偏门学科?————“你想啊,你带着喜欢的女生在校园里走的时候,随便看见什么植物都能说上几点,不是很加分的一件事吗?”授课教师如是说——倘若我们脑中没有知识,难道要就着“到底该怎么玩好狄仁杰”说上一整天吗?
接着,是保持十二分的尊重。
直男癌的根源往往源于对女性尊重的缺失——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的想法正确,强行主观臆断女生的内心活动。
无论我们读过再多的书,能说出怎样有见解的论调或者是开出我们觉得如何风趣幽默的玩笑,都要注意适可而止。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自己全无了解,甚至还总是假设出错的群体。
在开口前,在行动前,先问问自己这样做是否有可能带来不快的风险?若有,是立马否决,还是加以修改?如果这话对自己的另一位异性普通朋友说起,她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如果跟自己的老姐说起(若有),又会是怎样的结果?
这不单是对自己言行的谨慎,更是对另一种平等群体的谦逊。
一言以蔽之:甭太把自个儿当回事儿了。
最后,是内化的自我迭代。
这不同于先前在产品思维中提到的迭代的是,先前更强调用户导向,而此处更强调自我修行。
“我想要什么?我有什么?我拿什么去换?”
当我们通过自身的修行——工作,生活,学习,读书,旅行...——不断地塑造并修整了自己的三观之后,我们对自己想要选择的伴侣和圈子就会有愈发清晰的认知。
我们不再需要勉强融入令自己不适的关系以弥补生活的空缺,我们的生活时刻都会充满着力量、意义和生机。
而有趣的灵魂终将在一轮轮的淘洗之后相遇,或许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模样,但请相信: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所以,先去打怪升级吧~
至于读者经常问的为什么我这种有腹肌,英语好,喜读书,做饭还好吃的男孩子还没有对象。
我只有这样一张图以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