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认为要获得一个成功的人生需要遵循的原则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获得成功的事业、确定幸福的生活和远离犯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部分---保持正直。
三、保持正直、远离犯罪
如果你问自己或你的朋友,自己是否是正直的人?应该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不正直吧。许多人认为生活中有关道德的决定是那种重大的决定,都会闪烁着红灯警示我们:注意这是有关正直与否的重要决定。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许多人面对的都是日常琐碎的决定,这些决定看似微不足道,但是长时间的累积,这些小决定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像在企业竞争中没有哪家公司会故意给竞争对手扳倒自己的机会,然而一些很久以前做的看似无害的决定,可能会让这家公司失去所有。
边际思维
你知道, 最早研制出数码相机的是谁吗?是柯达公司。这个胶片业的巨头,最早研制并生产了数码相机。虽然柯达公司也意识到数码相机可能是图像市场的未来。但是由于他的胶片业务太成功了,传统业务占据了它的所有人才和资源。而数码相机生产的初期,会挤压柯达公司原先的业务,严重影响利润。于是柯达对迟迟不能对数码相机的投入足够的资源。结果柯达错过了数码图像的时代,已经沦落为无足轻重的公司。柯达的沉沦很具有代表性,有许多成功的公司都有这种普遍的思维模式-----边缘思维。他们往往会陷入沉没成本(注:沉没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经付出的成本)的陷阱不能自拔,在面对一个新事物、新机会时,只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是指新增的成本及这些成本带来的收益)的方式去思考。要想让新事物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肯定需要不小的投入,而初期的收益可能不是那么明显。然而存量的成本又是那么巨大,利润又是这么可观,怎么能放弃呢?然而,这个边际思维模式却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判断一个业务是否应该全力以赴,应该聚焦在它的未来,而不应该聚焦在你的过去。否则你丢失的可不是边际成本,而可能是全部的成本。这种边际思维和犯罪有什么关系呢?对企业而言,可能因为边际思维,认为新事物,成本大,收益小,而错过新事物。对个人而言,你可能因为有些事情,成本小,而收益大,而做出错误的行为。作者把这种行为模式,称为“就这一次”。通常都有一个声音在耳边说“我知道哪些一般性规定,但是现在情有可原,就这一次,不会有什么影响的”。一件错误的事情只做一次时,它的代价可能低的诱人。但是这一次之后,你可能深陷其中,并且看不到这条路的尽头,也想象不到你可能为此付出你的全部成本。政界高官、华尔街的大人物、世界冠军等等都经常被曝光丑闻。然而.所有这些人在开始自己的职业时,没有人会认为自己需要用欺骗来获得成功,但当他们第一次尝试欺骗的时候,就走到了悬崖的边缘。就这一次 ......
100%的坚持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
所有违反规则的事情在第一次时,都不会被认为是改变人生的决定。边际成本总是很低的,但是这样的决定有可能越滚越大,最终使你成为你不想成为的人。边际思维使我们看不到为这仅一次的行动所付出的真正代价。作者在16岁时发生了一件他终生都难忘的一件事。他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球队终于打进了全国联赛的总决赛。但是总决赛哪天是星期天。而作者是一个基督徒。作为基督徒,星期天是不能工作的。这让他非常的为难。几乎所有的队友都劝他说:“打入全国联赛是多么不容易啊,你就破例一次吧,球队需要你。”从很多方面看,那个星期天只不过是人生中几千个星期天中的一天。但是如果为此破例,那么下一次情有可原的情况就会紧接着出现。作者最终还是没有去比赛。他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这个决定。并且从这件事他体悟到一个道理-----“100%的坚持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确定你要坚持的事,然后始终坚持它。人生总是从今天开始,不是吗?避免道德让步带来严重后果的唯一方法就是坚决不要跨出第一步。
结束语
要想将本书中的建议价值最大化,你必须为你的人生设定目标。为此你需要知道设定目标的方法。
第一是“画像”,也就是确定愿景,你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用语言给把自己给定义出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庭和工作是你想象自己未来“画像”的丰富源泉。上帝不会派人给你送来使人信服的目标,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需要你深思熟虑,精心去构造、选择和管理。并且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形成和不断调整的过程。
第二忠诚。要保持对人生目标的忠诚,在自己每个阶段都要不断地问自己:“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某一天你开始觉得自己勾画的未来的“画像”不对,那么重新考虑并选择。但是一旦你清楚地确定那就是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就应该用一生的努力去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确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许可能比较简单,但是真正把自己献身于成为这样的人却不容易。作者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课业压力非常重。但是作为一个基督徒,他每天晚上11点到12点都会来阅读《圣经》,做祈祷。他感到非常矛盾,如果花一个小时在人生目标的思考上,就不能花一个小时去学习计量经济学之类的课程。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花得起这样的时间。但是最后作者坚持下来,并想明白了:“也许每年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机会很少,但是对人生目标的理解却在人生中每天都可以用到。”
第三是标尺。“画像”像灯塔,虽然明亮,但距离你太远。你需要找到正确评价你人生的标尺。作者用自己举例。他是在离开牛津15年后,由一件事触发他想明白他的人生标尺的。有一次,他所在的教堂,有一位领导即将离开。他推测自己能获得这个职位。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另外一个人接手了这个工作。当时作者几近崩溃。不是因为他渴望神权职位,而是他一直都渴望能在壮大教堂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为此,他度过了两个月的低潮期,因为他感觉他能够把这个工作做的很好。这个事情触发他思考,究竟用什么方法来衡量自己的人生。最终他想明白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以总体相加的方法来衡量人生------比如人数、获奖文章的数量、银行里的存款等等。但是上帝不同,上帝不需要用总体相加的方法去了解人们,上帝是要成就每一个人。所以作者把他人生的标尺定义为:每一个我帮助过的人,都能成为更好的人,无论我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在我的帮助下,加强了别人的自尊心,减轻了对方的痛苦,或者增加了信念等,我就是一个做好事的人。正因为如此,作者的幸福感和价值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最后,作者向你保证-------如果你花时间来寻找你的人生目标,你将会学到最重要的东西。
后记
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之所以花这么长时间,一是平时工作多,我的阅读主要放在周末。第二是这本书写的非常好,我认为要需要仔细的阅读,慢慢地体会并记忆作者讲的这些原则。通过读书笔记形式来读书,可以非常好的掌握这本书,同时可以得到更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