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是太阳,是象形字的典型代表,在最早的甲骨文中,人们用圆圈中间加一短横,表示发光的天体“日”,它是太阳的精华。古人把太阳叫做“日”。
最早的汉字,用画儿一样的象形甲骨文字记录了天地万物。正因为太阳是亘古的自然现象, 所以,“日”几千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在汉字文化圈(德文:Kulturkreis)里,中文、韩文、日文、越南文的“日”都是同一个字形,意思也相同。
人们喜欢太阳。阳光代表着精气神。在中医里,一个人阳气足代表身体健康。阳气不足,人的身体虚,就会没有力气。年轻人因为朝气蓬勃,常常被比喻为早上的太阳。太阳影响着万物生长活动。有研究表明,气候会影响区域人们的性格和各种活动,日照时间就是其中一个关键指标。阳光充沛的地方,人们因为进行更多户外交际或生产活动,性格相对开朗,娱乐生活也丰富。相反,阳光稀少的地方,比如北欧,人们室内时间更多,从而导致北欧人性格相对冷淡。人们在室内不得不找事情来消磨时间,不经意促进了文创活动的发展。
太阳与人类生活劳作也息息相关,自古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不少。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是赫利俄斯,他英俊魁梧、气宇轩昂。传说他每天乘着火马所拉的日辇,从东到西,从早到晚,不停地在天空驰骋,以确保光明能普照世间。在西方人眼里,太阳是高高在上,造福人世的形象,人们对太阳只能仰望并崇拜。而中国神话中没有让万众仰望的太阳神,只有常跟人类捣蛋的太阳。传说古时天上挂着九个太阳,人们无法生活,庄稼不能生长,勇士后羿一口气射下八个太阳,还严厉警告最后一个太阳,让它好好工作,不然也会射下它。太阳吓得瑟瑟发抖,只好乖乖地早上升起,傍晚落下。另一个神话传说是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跟太阳赛跑,一路跑一路追,却怎么也追不上,喝光了黄河、渭河的水,还追不到就在半路渴死了。死后夸父手中的杖化作桃林,为路过的人们造福。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人们敢于与恶劣天气作斗争,并试图征服大自然, 太阳自然成为了最大的对手之一。古代中国人与太阳相爱相杀,有射下八个太阳的胜利时刻,有追日而死的无奈,但更多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锄禾日当午”,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画面。
太阳对人类太重要了,取暖需要阳光,万物生长离不开日光,古人计时也靠太阳。古人用底下一横表示大地,“日”从大地升起,天地分明就有了“旦”。元旦,就是这一年太阳从大地升起的第一个日子,指新年第一天,如元旦、通宵达旦。按日来计算,一个月有三「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和下旬均为十日,下旬可以为八日、九日、十日或十一日。
「早」,为日在草上,是日初升,小草带露的清晨。早,就像是日照草地的清晨。早,晨也。故有了早晨、早间、早安。一日之际在于晨,勤劳的古人起得早,醒来饿了,可以吃早点、早饭、早餐等,吃完可以到早市,开始一天的忙碌。学生到了学校,可以早读,做早操,上早课。任何事情提前做,也可成为早,比如早恋、早婚、早熟。
「晚」,由「日」和「免」构成。免,来自「挽」,意为抓住不放。所以「晚」指的是白天时光将近,落日依依不舍,想要挽留住太阳。「乍」,为刚刚结束的时间,与日一起为「昨」,表示刚刚逝去的一天,如昨日、昨天、昨夜。
勤劳的人们,一月三旬,早劳作,晚歇息,不悔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