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41天前为自己写下的那段话:
勇敢的开始,然后坚持,静待花开;
思想落于笔,成就始于恒!只要开始,就已成长!
也许跟不上同伴的步伐,但我会从自己的角度,从自己能力所及之处出发。勇敢的开始!
没有想过自己会坚持多久,也没有想过当别人一目十行便可洋洋洒洒地落笔成章时,我却还跟只蜗牛似的,有时一篇文章、甚至一个段落都要反复读几天才能理清自己的思绪。我知道,有的时候,我就是个“慢性子”,也是个“倔性子”。没有人催促,我就能死磕,直到磕出自己的路。
有同伴问我:吴虹校长给我们推荐了12本书,为何你就单单挑选了从陶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开始?人家都是《五维突破》、《教学勇气》、《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跟着导师们边读边思考的,那简书写得溜溜的,“日更达人”们也跟雨后春笋似的涌现出来咯。
我知道,学而无友久了便是孤陋寡闻了。可我还是选择了自己想要的开始,因为我并非单一的存在。在大众热捧追逐时,还有不少的“陶迷”也跟我一样,正日日聆听着陶先生为我们指点迷津。我喜欢跟着陶先生的思路,透过现象论本质,从过去看到未来,用大局的眼光审视当下。
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学生所学是人生之道,即生存之道、生活之道。
教育,不是为了养一群圈养的金丝雀取悦自己,也不是为了驯养一群学舌的鹦鹉重复机械的话语,而是回归自然,天高任鸟飞!
都说菩萨可普度众生,那是因为真佛首先能自渡,之余才能渡人。而泥菩萨过江自身尚且难保,又何以渡人?
我们的教与学同样如此。若自己对待事物都只是一知半解的,试问何以明说与人?
“为教而学”好比要分予他人水,那么首先得为自己储蓄足够的水才行。教,是给予;学,是储备。
当所有人都在慨叹:现在的教育太难了!可曾想过为何会如此?曾经,中国的发展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各个击破,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然而,放眼当下教育,俨然走成了“城市包围农村”的模式。
教育体制的改革,倡导以先进的“未来教育”模式引领中国教育。于是,教育人们,尤其偏远地区的农村教育人们,一方面依靠着仅有的“小米+步枪”摸索前行,一方面却又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保管不便于打“游击战”的“坦克、大炮”——这是统一的标配。
未来,只会一路向前,这是大势之趋。所谓:不适应社会者,必遭社会所淘汰。于是,一纸令下,全国齐步前行。腿长者,仗着先天优势,轻松迈步;腿短者,拼尽全力,想方设法地也要与之同步,即便是无奈安装“假肢”。
教育,不难,生活处处是教育;教育,很难,难在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难在我们明知有太多的不公,还要努力要求绝对的公平。这就好比:本身只有蒸汽机车的配置,却要求与高铁齐头并进一般。
蒸汽机车,也曾是十九世纪人们最引以为傲的发明。只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蒸汽机车逐步改良后便有了绿皮火车,有了空调车,有了动车、高铁。以后,或许还会有更快、更稳、更舒适的铁路交通工具,然而这一切都是拥有了蒸汽机车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得。我们可以歌颂当下甚至未来的科技,但不代表曾经的创举便是一文不值的“伪科技”。
蒸汽机车终有一天会改良成为高铁的模样,这只是时间问题。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坚持在前行的路上,有一天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已走过了很远。我们可以偶尔驻足回首,稍作休憩后,还需要继续赶路,因为我们都是人生驿站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