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在大学的这两年里能够意识到阅读和跑步重要性,并一如既往地将此赋予行动。
大一的时候,因闲而染上了阅读,就此一发不可收拾,那个时候,我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了。
大二的时候,因阅读到了扎克伯格的跑步、阿甘的跑步、村上春树的跑步、以及晨间日记的奇迹,让我开始对跑步有所坚定的好感。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尝试着晨跑了。
我把晨间美好的时光花在晨跑上,把晚上安静的时光花在阅读上,我觉得这样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想要的生活方式。
但有时,我会因为学习专业课程的需要或者是考证的需求,我不得不对此有所舍取。
这个学期以来,因要考一张大证,我确实对阅读和晨跑舍弃了好多,但每天还是至少保持着一个小时的阅读,半个小时的晨跑。
我克制自己阅读到一个小时就立刻停止,省下的时候用来备考,我克制自己晨跑不要跑太远,省下的时间用来备考。阅读和晨跑每次都不能够尽兴。
在备考的时间里,我不只一次在想,等我考完了,我一定要痛快的阅读,痛快的跑步,不用在担心因此而耽误备考的时间。
终于到了考试的那一天,因为刚好在我一个高中同学国强的那个地方考,于是就住在他的寝室里。
考试的两天里,其实是考一天半,考完的当天下午,我就去了另外两个高中同学(鑫桦和徐涛)的大学里玩。
在这两天,给我最大的触动并不是考试的难易程度,而是我那三位高中同学给我带来的感触。
高中的时候,我最佩服的就是他们仨个,结果双双考入了一本院校,非常不错。
都说,大学是一个整容所,而我所看到的他们仨,和我在高中的时候看到的,几乎没有二样。不管是外表还是语气语调都是当初最熟悉样子。
他们对我的考证并没有投有太大的佩服,从他们的语气中,我能够意识到,他们对考证这一类的词很是回避。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点,而拒绝了在大学里本应该做的事。
而我却因为不清楚自己的点,在大学的期间里考到所有本应该考的证,而这些证在未来的三四年里将会是一张废纸,我却因为废纸而舍弃了我最想做的事情,我真是太聪明了。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而这个差距就是个人的认知。
认知低的人,只看到未来一年左右的格局,甚至是几个月的格局,他们拼命的忙于局限性的事情,努力了一生,最后还是碌碌无为。
认知高的人,他们能够看到未来十几年的格局,或者几十年的格局,拥有这样的格局,就不会为眼前的利益而挡住了眼睛。
低的认知,削弱了我们的能力,让强大的我们,沦为弱者。
阅读是能够提升认知的最好方式。
都说,大学里最应该做的事就是把专业知识学好,学的精明。这句话是没错。
但我最近看了一本《未来简史》,说是未来所以的技能都能够通过算法在机器人身上体现,于是,我在想如果我们拼命的学习那种纯专业的技艺,而不去阅读点其他文学方面的书籍,那我们跟算法机器人还有什么区别呢?
《穷查理典》这本书就提到,如果我们要聪明,就必须要拥有多元的思维模型。而大学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学科之间的独立,而不能够完美的结合。
我觉得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也要学一些其他学科专业,因为学科与学科之间会联系,会给另一个学科带来灵感。
阅读给我带来的好处是认知上的提升,而晨跑给我带来的是状态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