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王昌龄一直是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意境开阔,雄浑大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秦汉,时间久远,万里,空间辽阔,慷慨悲壮却不凄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雄壮有力,充满豪情壮志。近来读到他的闺怨诗,发现一直以来,认为很豪迈的诗人,原来如此细腻哀婉,情深动人!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不用典,不修饰,通俗易懂,明白如话,闺中少妇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蕴含字里行间,不着痕迹,如风过无痕,雁过无迹,却在刹那间触动心事,如溪水慢慢润过心田,那样飘渺难言的心事,羞于对人言,“我有所思在远道”。面对这满园春色,一片葱翠,只能独守空闺,虚度韶华,这难言的寂寞与无奈,使人心生惋惜。
《闺怨》只是表达普通妇人思念着自己的丈夫,日子还是有盼头,人生还是有希望,思而不怨,哀而不伤。但《长信秋词》表达宫人哀怨的诗,却让人有难以言喻的哀伤,挥之不去的惆怅!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深秋季节,黄叶满地,夜凉如水,霜如月光,寂寂深宫里,一声声更漏,清晰入耳,余韵绵长,百无聊赖的女子,忧思如潮,愁恨难眠,更显得长夜漫漫,孤单凄清。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秋扇见捐,女子被弃,美丽的容颜还比不上寒鸦,寒鸦还能从昭阳殿上飞过,身上还带着昭阳殿的日影,而美丽的容颜呢,只能在这深宫高墙内,终年不见君王面,寂寂老去。“玉颜”“寒鸦”两个天壤之别的意象,孰美孰丑,一目了然,而深宫中的女子觉得玉颜还不如寒鸦,乍惊之下,不由得痛彻心扉,这是多么深沉的怨愤,这是怎样不见天日的绝望。杜牧在《阿房宫赋》里写道: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据说,唐玄宗时期,后宫中人达四万人之多,这红墙黛瓦的殿宇内,不知埋葬了多少人的青春,多少人的梦想,有过多少人的清泪,多少人的夜不成眠,积聚了多少人的情丝,多少人的哀怨,多少人的痛苦和诅咒,又有多少个哀怨孤寂的灵魂。无望的等待,寂寥的人生,哪怕是无定河边骨,春闺梦里人,仍然有梦可做,有泪可洒。可如今,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于断壁残垣。只剩下这寂寞宫廷,一院深锁的清愁,只剩下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愤懑。短暂的人生对这些宫人来说,确实漫长了一点!
宫中女子的前程和恩宠全在君王的枕榻之上,而这喜与不喜也全在君王一念之间,半点由不得自己做主!枉你如花容貌,敌不过他的厌倦,敌不过一波又一波新鲜娇媚的容颜。怨也无须怨,怒也如何怒,只能在日复一日的清冷月光里把自己磨蚀和坚定成淡漠的雍容。
只能寄希望于来生,万丈红尘里,草长莺飞的季节,抛却爱恨情仇,偶遇自己的良人,白首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