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马赛尔布鲁斯特《皮囊》--蔡崇达
这是本非虚构的独立文学。看似一个个互不相关的独立故事,然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是本书的观察者又是参与者,他用自己的眼睛看着这个在他身边的世界,用心感受着这个世界里与他相关的人、事、物。
“ 人与人关系的建立,显得那么充满偶然又似乎必然——我们的朋友参与我们的生活,改变了甚至塑造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之所以是今天的我们,是由所有经历过的一切人、事、物所塑造的。
就如蔡崇达所言:“人各有异,这是一种幸运: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构成了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丰富的世界。但人本质上又那么一致,这也是一种幸运:如果有心,便能通过这共通的部分,最终看见彼此,映照出彼此,温暖彼此。”
是的,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不正是希望因此而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更能温暖彼此吗?
将夜,打开柔和的暖光灯,一篇篇不同的独立故事娓娓道来,我体验着别人的人生,同时感悟着自己的生活。
“人最怕的是发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我的神明朋友》
也许作者没有写完的后半句是,人最怕的是发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却又清楚自己再如何努力也不可及。人之所以痛苦,无非是欲望高于自己的能力。
“我一个人默默搭着电梯,走到楼下。燃放烟花的痕迹还在那,灰灰的,像一层淡淡的纱。我知道过不了几天,风一吹,沙子一埋,这痕迹也会不见的。一切轻薄得,好像从来没发生过。”--《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当拥有着生命时,生命似乎一直在那儿,不受关注。然而,突然有一天,当意识到生命可能即将离你而去,你变得措手不及。生命之轻,轻如鸿毛,却不可承受。
“我知道,他和我这辈子都注定无处安身。”--《天才文展》
小镇孩子孤注一掷只为了考取自己理想的学校,最终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只是,那份努力,太过沉重。而当结局并非如那孩子所愿,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时,他该何去何从?他的出生,或许已经被许多可能性关在了门外,只是也许他自己并不知。他只能凭借仅有的唯一的方法,通过努力奋斗来期许被命运女神眷顾。他,又有什么错呢?要怪只能怪命运女神并未眷顾他。那么,命运是注定的吗?如果是,那么努力的意义何在?
“他很用力地打招呼,很用力地介绍自己。看到活得这么用力的人,我总会不舒服,仿佛对方在时时提醒我要思考如何生活。”“不清楚真实的标准时,越用力就越让人觉得可笑。”--《厚朴》
出生于小镇的孩子没有见过外面太多的花花世界,在他们的心中,世界是美好的,人们都是善良的。而他们自己则是单纯的,有时单纯的另人心疼。
“表面上我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事实上,我讲每句话的时候,总担心会冒犯他人。我总在拼命感知,人们希望听到什么?如何表达到位?说不出的恐惧,恐惧自己成为别人不喜欢的人。为什么这么需要让别人喜欢?或许是求生的本能。”--《厚朴》
这样的人是敏感的,别人的一丝异样情绪,一个特殊眼神,他们都能体察。也许是因为自卑,所以特别在乎别人的感受,因为急切地希翼得到别人的认同。
“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梦想原来是卑微的执着。”--《厚朴》
“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为节制或者自我用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地掩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永远在那躁动起伏。”--《海是藏不住的》
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如何与这片海安然和睦相处,就如同人如何与自己的欲望和睦相处而非愚昧的压抑亦或是任其肆意滋长。
“生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梦想以及磨难,不是简单的所谓理想还有阴谋,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概念,真实的生活要过成什么样是要我们自己完成和回答的。或许,生活就是张这样的问卷,你没有回答,它会一直追问下去,而且你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永远看不到下一个问题。”--《我们最终要回答的问题》
“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皮囊》
这是出自《皮囊》里最经典的一段描述。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副皮囊的包裹下能够行走、感知、体验喜怒哀乐的灵魂。有皮囊该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