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手机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如何与手机相处?
让我们试图回想一下:从什么时候开始你离不开手机了?你可以忍受的无手机时间是多久?可以接受的无网络时间又是多少?是1小时、1天还是1周呢?也许你连10分钟都坚持不了,不信你试试!手机带给我们一个无以伦比便捷的时代,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无以伦比嘈杂的世界。数一数你的手机里有多少个app,算一算每个app的使用时间是多少?想一想你每天要在不同的app间切换穿梭多少个来回?好像有点精疲力竭,但还是乐此不疲。在手机上花费那么多时间,多少与工作相关?多少与生活相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多少?阻碍工作进展的又有多少?
我们是不是应该坐下来、静下心,好好想想以上这些问题了。
为了深入展开这个问题,我将以自己为例。一步步抽丝剥茧,回答清楚以上这几个问题。希望你与我一同,以建立“人与手机”的和谐关系为目的,完成这次对手机与自我的探索之旅。如果你我能够共同走完这一程,将会对我们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提高专注力,建立一个平稳peaceful的情绪状态,大有助益。这种平和而高效、甚至是超然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恰恰是嘈杂、浮躁的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吧。
第一步,我们与手机是什么关系?
记录
在一周内,完整的记录手机使用情况。你可以像我一样使用手机app (ios有moment,aTimeLogger等,android有Gleeo Time Tracker等)自动记录,可能有些app需要一些手动操作。或者你也可以使用最原始的方式,手动进行记录,但是这可能会花费你一些时间和精力,无形中提高了你执行记录的难度和门槛,所以建议你使用手机app做记录。无论使用哪种方式,记录的内容无外乎:
1. 手机总体的使用时间
2. app的使用时间
3. app的开启次数
4. 不同app间的切换次数(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或者app有该功能)。
评估
完成了为期一周的记录后,该对手机整体的使用情况进行系统评估了。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4项:
1. 哪些时间与工作相关?
2. 哪些时间与生活相关?
3. 各个app的有效利用时间/总消耗时间的比率是多少?
4. 哪些app是时间消耗的黑洞?
第二步,我们使用手机时的情绪状态与认知状态?
在记录手机使用情况的同时,我们还要记录我们自己,也就是手机使用者的相关状态,包括情绪和认知状态。其中情绪状态,可以记录情绪的效价(情绪的类型),我们有六种基本的情绪(害怕、愤怒、厌恶、悲伤、高兴和兴趣),你可以从中选择,另外同时记录下情绪感受的强烈程度(学名为唤醒度),可以从弱到强进行1-9点评分。 除了记录你的情绪之外,你同时也要记录你的认知表现,这包括和人们日常工作息息的控制力,也就是你对自我和任务的把控能力,可以从不好、适中、好,进行-2到2的5点评分。这里有必要列出一个时间表,从起床到睡前,以1小时为时间间隔(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时间间隔设置为半小时),每小时记录一次,这个情绪和控制的时间记录表要与app使用时间表进行对齐和匹配。这一步最好也使用手机app来完成,比如印象笔记,其中就有表格的功能,方便及时的记录和调用。
第三步,手机带给了我们什么?
记录了手机的使用情况、使用者的情绪和认知状态后,我们要对我们与手机的关系进行一个系统的评估。列出手机到底带给我们什么,逐条列出好处和坏处,可以细分到每一个app。
第四步,如何建立与手机更加良性的关系?
打破现有“我”与“手机”的关系,进行手机的“断舍离”。“断”:切断“我”与“手机”不必要的联系。“舍”:舍弃手机中不无用的、黑洞app和应用。“离”:离开手机一段时间,给我们一点与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哪怕是发发呆,走走神。
本文的初衷是提出一个动议,或者是一个倡导。最起码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们与手机的关系,首先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与手机的关系是存在问题的。通过进一步的记录,我们发现问题到底在哪里?找到了问题,对症下药,因为每个人的问题可能不尽相同,所有还要因材施教。一周后的下一篇系列文章,我会针对我自己的问题,进一步展开第三、四步。
如果你觉得自己与手机的关系是不健康的,如果你想了解你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如果你想改变这种关系。请mark本文,作为你改变的开始吧。也可以持续关注我后续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记录见证这次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