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千里
抑郁患者把自我看作是那已经被抛弃的对象
那些施加于对象之上的一切攻击行为和凶恶的表示
都转加于自我的身上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抑郁者的空虚感受是一种无意义感的增强,然后在他生命某一段中开始蔓延、泛化,最终认为人活着是没有意义的。
人之所以能够快乐的生活很重要的一点是赋予了生活意义感,简单形容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奔头”、“目标”。
一个家庭主妇整天忙于做饭、收拾、照料孩子、打扫,日复一日从不厌烦,或者只有短暂的烦恼,也不会把这种生活认为是无趣的、单调的、无聊的,而是变换着花样给孩子做各类饭菜、种植各类鲜花植物,让家庭成员有个干净的、舒适的生活环境。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她给在这样的生活状态赋予了意义,意义就是能够让孩子过得更加舒适,让家人吃到更加可口的美食,从而实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感。
每当孩子狼吞虎咽的进餐,或者伴侣舒适的午睡,母亲或者妻子总是有一种欣慰的满足,而当孩子考取了名牌学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每当丈夫事业有成赚回大把的钞票,母亲或者妻子就是幸福的、有意义的、骄傲的、知足的,甚至比当事人取得成就还要满意,是因为在里面赋予了意义,获得了价值,得到了充实。
而工作也是如此,做一番事业并不在于事业本身,升职加薪也不在于本身,而是给了工作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感。
而成功路上的每一次,都是这种价值感的有力体现,他们才会加班加点、不辞辛劳、周旋于各种项目里面,而如果他们认为工作就是一种谋生手段而不得不去做的时候,就降低了意义感,没有了成功的喜悦,就变成了一种负担,负担就不再是一种轻松,也不再是一种价值感。
家庭主妇如果没有在心中给家务赋予意义,就变成了一种敷衍,就会感受到一种不被尊重或者不值得被尊重,就认为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就会唠叨、抱怨、变成一个怨妇。
而抑郁者就是没法给事情赋予一种意义,不知道自己为何做事情,不知道自己为何结婚、离婚,不知道工作是为了什么,不知道忙碌以后有什么结果,成功又怎样,失败又何妨。
是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甚至不知道睡眠是为了什么,不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最终会认为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并不自知,这就是一种空虚的感受,一种普遍的没有意义的感受。
抑郁者或者悲观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会向死亡迈进,生与死中间被称为“人生”,而人生的结局早已经注定,这一切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场幻境而已,因此所有的付出、奋斗、努力、经历都没有意义,都是空的。
正是因为如此,如何在本是空的人生过程中活出精彩,如何在没有意义的生命里活出意义,如何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抑郁者,缺乏的正是这个。
他们会认为,“做什么都无所谓”、“做也行,不做也行”、“没什么意思”、“这只不过是短暂的停留”等,这就是一种无意义感,小到吃饭购物,大到事业、战争都没有意思,当一种人生没有了意义,空虚的感觉就会如影随形,慢慢的侵蚀人的内心。
从而更加加固了低自尊、低价值的恶性循环。
这种空虚的感觉一旦产生便很难消除,然后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填补,比如我们前篇文章说的物质成瘾,填满胃的不是食物、酒精,而是一种填补空虚感觉的替代品。
比如玩命的工作、学习也是一种填补空虚的工具。因为在里面已经寻不到意义感,只是一种形式、一种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么努力、奋斗、规划、目标这一切也就失去价值,只是用麻木行为替代空虚。
因此一个人区分对待同一件事情的感受,会让自己知道是有意义的生活,还是无意义的活着。
比如同样的是工作,有的人的感受是充实,有的人感受是无聊
对待恋人,有的人感受是甜蜜,有的人感受是应该
对待孩子,有的人感受是希望,有的人感受是麻烦
对待父母,有人感恩,有人忽略
对待旅游,有人感受是愉悦,有人感受是任务
相同事物引发的不同感受,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生命意义的赋予有多少,意义感的重要性就是内心的一种真实,意义感会让人活着有尊严、有价值、有担当。
而抑郁者会极大削弱这种意义感,来证明活着的“没有意思”,这也是自杀风险的一个诱因。
而空虚感对抑郁者来说,还有种获益,比如可以“免责”,我不对一件事情赋予意义,那么这件事失败就和我没关系。
因为我本身就没有看重成功,所以我认为自己也就没有了责任感,也就没有了压力,同时也就没有了动力,动力与活力的消失,就会增加人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反过来也会加重空虚感。
空虚感也可让人“暂时躲避”,一种危险的突如其来,会给人带来极大冲击,甚至可引发“创伤应激障碍”,而空虚并没有给危险赋予意义,就好像一把尖刀刺在棉花上,失去了锋利。
因此抑郁者就会利用空虚感逃避危险,尽管外人看来只是一种麻木,但是对于错综复杂的外来干扰,不给他们意义感,就不会有危险,就好像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来源,影响了正常的评估系统,而这正是抑郁者经常采用的手法。
请期待下篇:抑郁症状之人际关系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