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6分钟,时间的朋友|金玉带你一起学习时间管理…人人都需要时间管理!”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到底有啥用?—我们只要找到内在动机,就能挑战自己的目标。今天听第41讲,先学习了解驱动力的三种形态。
转述:(以下内容来自叶老师喜马拉雅专题课程 【叶武滨时间管理100讲】)
如何避免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这就不能不提学习背后的规律:学习一定要积极主动;学习要重复,没有重复的学习我们不可能把它转化为内在的能力;重复也有技巧,我们需要通过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八大周期来进行复习与练习。天才不仅仅是有天赋,天才能成功更重要在于他们后天的努力,努力不是简单的重复,我们还要在周期中不断地刻意练习自己不会的那部分;成功很难,成功路上并不拥挤,能开始的人就不多,能坚持的人更加寥寥无几。为什么会这样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要开始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话题---动机。我们做事要有动机,如果没有动机那就是冲动。冲动,就让我们只有3分钟的热度,不能持续。“动机”分为三个层次。当我们能够自主地引导自己,我们就进入了“动机”的第三层,叫“内在驱动”。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份力量,那在第二层,我们会得到很多外部驱动,例如:寻求奖励、避免惩罚......如果没有奖惩机制,那么我们就只能活在第一层,叫“生物冲动”。大家认为哪个层次的“动机”会对我们更有帮助,会更持续,更持久呢?刚才已经谈到了,冲动是3分钟热度;寻求奖励和避免惩罚这个层次,其实它与我们人生的追求是不兼容的,因为它更多追求的是结果,没有过程和修正的意愿,所以这一层我们尽量要避免;我们要去到第三层,叫做“内在驱动”!第二层我们就叫它“外在动机”吧。那么,内在驱动和外在动机的区别在哪里呢?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大家就能明白了:一个农村的老人在一片空地上晒稻谷,这时候一群小孩也要在这个地方玩儿。小孩们在晒谷子的地方跑来跑去玩得很开心,但是这让老人很不爽,因为谷子被弄得乱糟糟到处都是!这时老人应该怎么做才能赶走这群小孩呢?打骂没有用,因为等他一离开,小孩们又会回来!于是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把这群孩子的“老大”叫了过来,对他说:“小朋友你们真棒!如果你们能每天都在这里玩,我就每天给你10块钱!”小孩听了很开心,拿着老人给的10块钱就在这里玩了。第二天该给钱的时候,老人对这个“孩子王”说:“今天只能给你5块,很抱歉啊。”孩子王想了想,觉得老人变抠门了,但是5块也行,毕竟还是有钱拿嘛,于是就带领小伙伴继续在这个地方玩。第三天的时候,老人对孩子王说:“我只能给你1块钱了。”这时候孩子王就不干了!说:“你真是抠门!我们不在这里玩了!”于是叫上小伙伴走了!这样,老人成功地把这群孩子赶走了。总结整个故事我们发现:本来孩子们在这里玩是出于内在的驱动力,他们喜欢在这里玩,愿意在这里玩。但是这位老人,用外在动机激励的方式,让孩子们失去了内在驱动---也就是玩的乐趣。然后又把外在奖励不断压缩,直到奖励消失。这就把孩子们从内在驱动降到外在动机,由第三层降到了第二层,又把第二层的奖励调到最低,就这样成功地让孩子们彻底离开了。所以大家就知道了:内在的驱动对人行为的影响更大,外在动机对人的驱动力是下降的,生物冲动更是一时的!这套理念来自美国人丹尼尔·平克写的一本叫《驱动力》的书。任何人只有在找到做某件事的动机后,才能持续地做下去。动机也能避免大家在做这件事遇到痛苦时就快速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