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别人眼里的乖乖女。朋友们都这样说我:乖巧,懂事,暖心宝宝,勤快,执行力强。
我很努力,努力去做很多事。的确,我是个很不错的姑娘,我也这么认为;但事实上,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如果让我自行发展我大约会变成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书法家,而不是此刻坐在电脑前码字。
5岁那年,母亲带着我田里。她把我放在一边,自个儿就忙去了。而我呢?我看着田里绿绿的芋艿叶,就有个异想天空的想法:恩,既然芋艿是从长出来的,那如果我把芋头叶一根根拔下来重新种一下,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芋头呢?大约我那时候就是个熊孩子,于是我拔光了整个田的芋艿叶,重新种了一次。等妈妈回来,我跑过去兴奋的邀功,原以为自己那么辛苦的劳作应该得到母亲的夸奖,母亲狠揍了我一顿,就在那绿绿的田埂上。当时,并不懂得,自己毁了一整田的芋头,但是我记得我挨揍了,因为自己的天马行空,因为我没有听母亲的话,所以我被狠狠揍了一顿。
我是从什么时候深深懂得要听母亲的话,大约是妹妹出生后。妹妹出生后,父母的关注点转移到小宝贝的身上,我变成那个每天玩耍的“野孩子”。某一天,看着母亲怀里粉粉的娃娃,我很惊恐,就像是自己的被抛弃了。上学了,母亲还在床上奶孩子,没有注意到我离开;放学回来,我饿了,吃不上最爱吃的的点心了。我很害怕,在自己的恐惧里,我学会了如何“取悦”母亲——做个省心的孩子。我学会了自己做饭吃,甚至可以做饭给父母吃;我学会了格式杨的家务,勤快的很;我学会了照顾妹妹,抱着那个让我嫉妒的小娃娃,很小心的抱着,牵着;我很努力,去做那些让大家都高兴的事情,即便我并不喜欢……
那种被抛弃的感觉一直在童年以及之后的时光里延续。大约,这就是我变成乖巧宝贝的原因吧,害怕被抛弃。自己做好一切,不用父母担心;自己解决一切,期待着目前看到优秀的自己,然后说一声:我家大宝是最乖最好的。
不过是那点可怜的关注罢了,于是我就一直继续着,做个好孩子,好姐姐——乖巧、负责,懂事,不会拒绝,于是我没有继续坚持练毛笔字,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科,没有到去自己想去的专业。每当母亲有所要求,最后的结果都变成了我妥协。即便有再多的想法,再多的委屈都习惯性的吞下,尽管喉咙里干涸的疼痛,却变成了最熟悉的感觉。
每一个孩子都通过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来评价世界,而我们的父母却始终在引导孩子“歪曲”真实感受。当我最亲近的人给爱加上了条件,我开始害怕失去,于是顺着她的条件开始往下走。于是,我懂得了什么是有条件的爱,什么时候能够得到爱。真实的感受是什么,也许在加了条件之后的爱面前, 显得并不重要。不重要么?其实很重要,真实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评价,我失去的是原始的价值观。
我并不排斥现在的自己,乖巧懂事又能干的我,并不是一件坏事;然而另一个能够让自己偶尔幻想一下的自己,兴许是自己一直期待的。如果有平行时空,我希望她把一切都实现了。
大约那是个做不完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