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朋友和瀚哥说,前一段时间朋友回家碰到了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过年的时候, 朋友回到了中部小城的老家,朋友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刚刚入职不久,过年回家在享受阖家团圆的祥和氛围的时候,老爸把朋友喊到了一边,问了他一件事。
“儿子,你现在也在大上海工作了,老爸没怎么问你,这么一年时间你平均月薪能有多少啊?”
“爸,是这样的,我们的收入主要分成几个部分,平时的基本工资,工作时候的绩效工资,还有年终发的年终奖,加在一起算算大概也有一个月一万多吧。”朋友答道。
“嗯,一万多还是可以的,那你怎么还是过得这么苦逼呢?”他爸爸接着问。
“额, 爸,其实一万多看上去不少,但是花起来也真不多,扣掉房租水电,吃饭的钱,七扣八扣的也不剩多少了。”朋友无奈地回答。
“你还说这个?你看看当年你出生的时候老爸我的工资一个月也就一百多块呢?不也把你养大了,还过得不错,我觉得你还是太不懂得省钱,太喜欢乱花钱了……“
朋友向瀚哥吐槽,本想着回家可以过点安生日子,怎么还这么莫名其妙的被老爸教育了一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我们的收入真的比我们的父母多了吗?
听到朋友的叙述,瀚哥也不禁陷入了沉思,我们真的比我们的父辈赚的钱多很多了吗?诚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我们也从当年的落后农业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三十年前所谓的“三转一响”在我们现在看来基本上随随便便都能买得起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无疑是增加了不少,但是我们的收入水平真的也增加了很多吗?
从数字上说,我们的收入无疑已经增加了很多倍了,瀚哥在这边查到了一份改革开放之初的收入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86年全国人均工资标准是1329元一年,平均到每个月的收入是110.7元。
而到了2017年的今天,我们仅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上海市的平均工资标准是6378元,从110.7元到6378元,三十年间我们的工资标准从绝对数来说已经上涨了57倍还多,那么从绝对数字来看,我们的收入水平真的已经实现了长足提高了。
但是,且慢,相信有些经济常识的朋友肯定知道,收入的比较是完全不能用绝对数字来比较的,因为不仅收入水平会涨,物价水平更会涨,因此比较收入是不能给用所谓的工资绝对数来比较的,我们需要引入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货币供应量水平,第二个概念是购买力平价。
首先,什么是货币供应量呢?这个概念简单点说,就是从1986年到2006年的30年间,我们的人民银行到底发了多少钱?根据Wind数据库的资料显示,在1986年年底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为6720.9亿元,而到了2016年12月,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是155万亿,两者相差了230倍还多,所以我们用一个最为直观的计算方式,当然这个计算很不精确,我们姑且看看,就是三十年前平均工资的110.7元在社会财富中的分量相当于现在的25472元,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至少需要一个月赚上两万多,才能和我们父辈三十年前一百多的工资相提并论。(瀚哥再次强调这种计算方式非常不严谨,仅仅只能作为参考)
其次,我们再看购买力平价。在经济学上有一种算法,是比较公认的用来比较物价水平的方式,这个就是购买力平价,什么是购买力平价呢?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三十年前我们购买的大米和现在购买的大米其实差距是不太大的,所以我们可以把金钱折算成我们买的东西来比较一下物价水平的涨幅,瀚哥查到1986年公布的一斤大米的价格是0.06元一斤,那么110.7元的月工资可以购买大米1845斤,而现在商务部公布的大米价格行情数据,最近一年之内的平均价格是3.5元一斤,那么我们现在的收入可以购买大米1822斤,所以从购买力平价以大米计算来说,我们现在的平均收入水平还比不上1986年的时候。
无论是第一种货币供应量的比较,我们现在的收入远低于1986年的水平,还是第二种以购买力平价来比较我们的收入略低于1986年,至少说明了一件事,我们现在的收入其实是比不上我们父辈的。
二、为什么我们过得比父辈还苦逼呢?
从第一部分,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从两个指标来计算,我们的收入水平是比不上我们的父辈的,那为什么我们过得比父辈还苦逼呢?瀚哥觉得我们不能光看数字,再从实际情况上看看到底有了什么差距?
一是花钱的地方变得更多了。三十年的时间,我们的确经济发展的更好了,但是很多的东西都开始变得市场化了,市场化的结果就是原先很多都是社会福利的地方变得需要花费更多的钱了。瀚哥不说太多,就比较几个地方,在三十年前基本上看病走的都是公费医疗,虽然医疗水平不高,但是至少看病的家庭负担并不高,基本上看病不用花钱,但是现在随便看个感冒发烧至少要花好几百。还有当时的大学生读书都是不用花钱的,不仅不用花钱而且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还可以拿到国家的补助,大学毕业了国家还负责分配工作。医疗、教育等等行业的市场化,让我们的支出变得更多了。
二是买房的压力变得更大了。三十年前,国家还是处于福利分房的阶段,所谓福利分房就是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位会给你安排员工的宿舍,等你结婚了之后会给你安排一套婚房,可能宿舍的环境不好,可能婚房的面积也不够大,但是至少没有人担心没房住这个问题,但是现在租房开支就是很多人很头疼的问题了,不少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可能辛辛苦苦一年的时间连个厕所都不一定买得起,所以房子成为了出社会福利以外的第二大开支点。
三是大家的消费需求更多了。当时由于物资的供应不够,所以很多的东西都难以买到,能够拥有所谓的“三转一响”基本上就是那个年代生活不错家庭的代表了,然而现在手机、电脑、电视、平板电脑,甚至女生的包包、化妆品,孩子的进口奶粉、纸尿布都是那个年代所难以想象的东西,所以更多的需求,让大家所要开支的地方也变得更多了。
一方面收入水平可能并没有提高太多,另一方面本来不用花钱的地方需要花钱了,再加上大家想买的东西更多了,此消彼长之下你过得更苦逼也就是情有可原的了。所以,综上所述,即使现在你月入过万了,但是你的实际生活品质不一定赶得上你爸妈当年的水平,这个时候大家也就明白,为什么文章开头的那位小伙子那么郁闷了。但是,大家还是要有梦想的,因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很多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还是有可能得到解决的,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本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和本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