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礼仪课,老师说:把你们的大拇指放在额头上。接着她做了个示范,把大拇指抵在了下巴上,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自觉抵在了下巴上。
老师抿嘴笑了下,说:我是让大家把手放在哪里呢?我们齐声回答:额头。这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只是按照看到的去做了,并没有认真听说了什么。
这说明什么呢?无论你是一名教师,还是一位家长,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01
前几日上课做了一个小调查,我出示了一张图片——葛优躺,问学生:你们家谁最爱这样做。学生的回答几乎不是爸就是妈,同时还强调,躺着的“葛优”势必手中握着手机。
学生还形象的做出了这个动作。其他学生哄堂大笑,我趁势一问:那你的父母中,经常看书的有多少?寥寥无几。
也难怪,当我跟学生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时,大部分孩子第一个反应大多是:没有时间;家里没有书,甚至家长都觉得写作业比读书重要的多。
为什么?成绩多重要啊,现在就需要,读书也重要,可是现在“用不到”啊!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是幼时不知晓。想想这是谁之责,父母榜样就没做好。
02
之前上课程,导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的孩子出生时,你给ta打多少分,打100分的请举手。大部分人举手了,刚出生的孩子只要是健康的,对父母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接着,导师问了第二个问题:你现在还打100分的请举手。结果就剩3%了。
随着孩子长大,我们给她们越来越多的期望,达不到就觉得孩子不够好,不去反思是不是自己强加了太多自己的不满足,一味的去责怪,一厢情愿的认为是孩子不努力,多少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孩子,一辈子都活在父母的阴影里。
有个小类比很形象,说有些家长就像三类鸟,第一类是他知道自己笨,所以努力先飞;
第二类知道自己笨,不想努力,那就得过且过,也还好,自己的选择嘛;
第三类是自己笨怎么办,那就憋出来一个蛋,养大了,让它替自己飞。这颗蛋的使命就是替父母活出他的不甘心,是不是很可悲。
后来这个导师又问了第三个问题:你觉得孩子如果给你打分,会打多少分?大部分家长都会觉得分数不会高,70-80分占多数。
结果后来调查显示,我们的预期值比真实的低的多,孩子很善良,在他们的心中,父母是最好的,最低也就90分左右,有的孩子还想打200分。
最后的问题直击我的灵魂:你们有多少孩子说过,我的妈妈或爸爸就是我的榜样,以后我要做ta那样的人。这个问题一问出,大部分家长不说话了,只有三个家长举起手来。
最好的教育就是活成孩子的榜样。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却从未想过自己先成为那类人。
我们天天强调榜样的力量,不惜使用孩子最不喜欢的方式——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也不知道先问问自己:我爱人如果天天说隔壁家谁漂亮,我爱不爱听。
修己以安人,自己修炼好了,孩子才会知道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你就是ta心中最想成为的人。
03
从2018年开始,我开始意识到学习如此重要,成长如此美妙。我不断的修好自己,早起、写作、画思维导图,希望用行为给孩子和学生做好引领示范。庆幸的是,我有被看到。
母亲节的时候,女儿学校有活动。有一个环节是采访孩子:你妈妈最喜欢做什么?你最喜欢妈妈做什么?女儿骄傲的说:妈妈喜欢读书写作,还喜欢画画,我最喜欢和妈妈一起读书,长大了我也要像妈妈一样,做个好老师。
当时正我坐在椅子上正给他录像,隔着镜头,我看见她突然跑下台,冲过来使劲抱着我,亲了一下,说:妈妈,我爱你。
我当时就哭了,有时做父母也需要孩子关注,她看到了我在成长,反馈给她的是,也要做这样的人。
有些家长认为我们把孩子生出来,就是他们的恩人,实际上,反过来才是对的。孩子选择我们做父母,教会我们爱,给我们机会体会不同的人生,没有ta,你怎么会有这么完整的人生。
最好的教育,就是活成孩子的榜样;最好的自我教育,是活成自己的父母。不要去责怪自己的父母当年为什么没有给你更好,他们已经做到了当时能够做的最好。
想要活的好,就把自己活成自己内在父母。不怨天尤人,不向内攻击,只向内挖掘,探索,活出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