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忙,很久没有坐下来写写和目前手头工作没有太多关系的文章了,忙着规划产品,忙着给产品做文案,忙着组建团队,忙着处理日常工作中各种琐事。
然而,自觉或不自觉的,这一两个月被小程序刷屏了,自己也时不时会和别人聊两句小程序。身边不少人都在狂热的讨论和看好着小程序,然而我是一个在狂热中会自我浇灌一些冷水的人,所以,我想写点什么,来系统性的整理一下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也希望各位吃瓜群众,读过之后,能得到一点不一样的视角。
微信如此大动作的推出小程序,意外也不意外。意外的是几乎在2016年沉寂了一整年的微信(虽然也有很多动作,但大多都是延续以往的既定战略),突然如此大张旗鼓的往一个方向上发力。然而,仔细想想,其实小程序本身也是微信连接一切战略的延续罢了。
大概是罗胖说过,互联网产品本质是对用户时间的争夺,把用户圈在自己的生态体系之内。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产品,微信每天占据用户的时间、关注度自然是不需多言的。然而占据用户时间这件事情,本质上是一场战争,是战争就永远没有和局,不进则退。所以,哪怕是微信,也得疯狂的不断进攻,才能一如既往的保持自己王者的地位。
小程序其实就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以及微信连接一切的宏大构想下所推出的一个重磅产品罢了。微信通过公众号,把很多企业的服务和产品都圈在自己的体系内,让用户可以不离开自己的生态,就能访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但是更多的企业,仍然选择在微信体系外,构建着自己的城墙,搭建自己的用户体系。本质上,他们也是在和微信抢夺用户时间,而他们能这样做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源生APP所能带来的用户体验确实是微信公众号中所绑定的H5链接无法带来的。
我想,微信正是看到了这样一个战略要点,才会发起这样一次攻击,直接釜底抽薪,让很多企业APP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复存在。从这一点上来说,张小龙的用完即走彻头彻尾的就是一个大忽悠,对别人的应用确实是用完即走了,但是走了还是在微信里面,张小龙所谓的用完即走我想大约指的是用完可以走但是始终还是要在我这吧。
小程序对微信而言,无疑是一个战略级产品。微信对于这个产品所抱有的希望,从小程序连翻的动作上可见一斑。姑且不说小龙自己打了自己的脸,各种不支持都先后开放,连马化腾的脸恐怕都打了,作为移动互联网教父级人物,在三年前大肆鼓吹的去中心化论,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然而小程序所推出的周边小程序,小程序关键字搜索,还有据说已经在内测的广告系统和竞价系统,嗯,哪一点还有去中心化的影子?
我不知道是腾讯的危机感太强,还是腾讯急于将这么大的流量用更多方式来变现,才会接连做出这么多在我看来违反自己初心的一些事情。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坐在一个大金矿上,能忍住不动心,太难了。
Anyway,我们的企业用户沸腾了,憋屈了好久,没有新的获客渠道,没有流量红利,微信坐拥7亿活跃用户,然后似乎和我并没有什么卵关系。小龙再三强调,公众号想要粉丝,自己can自己UP,要给用户创造有价值的内容、产品、巴拉巴拉。现在好了,小程序给你们想要的,中心化入口?我给,流量红利?我给,要花钱的竞价排名?好,我能给。
所以,微信自己、企业,以及围绕微信周边提供服务的服务商都沸腾了,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都要抓着这一波风口。要抓风口,当然是好事情,小米能做到今天,也是抓了风口抓了红利。
然而,任何事物,风口也好,红利也罢,背后一定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小程序的价值在于比H5更流畅,没有安装成本。这是它最核心的东西,但是我们企业今天在做这样一件事情的时候,有多少是出于对本质价值的尊重,多少又是在追逐微信的流量红利呢?
而所谓的流量红利,真的存在吗?或许真的有,谁知道小程序不会是第二个公众号呢?
姑且浅薄的说一下我浅薄的看法,大家姑且一听。微信是一个平台型产品,连接一切,所以它要成事,光搞定任何一端都是没有用的。更直接一点讲,B端用户跟着微信,现在是挺high的,但是C端用户呢?互联网圈外的普通用户,那一些爷爷奶奶们、大伯大叔们、门店的收银的大哥大姐们、校园的青涩男女们,听说过小程序吗?会主动去搜索小程序吗?每天会去周边的小程序看一看我附近现在有哪些小程序可以用吗?
很惭愧,哪怕我天天在耳边听到小程序,今天我在当当的公众号里找书,发现体验实在是太烂了,太不流畅了,大家知道我做了什么事情吗?我居然没出息的想起我装了当当的APP,然后很兴奋的打开当当的APP,完成购物后还感慨的说了一句APP的体验真是TM好。。。。
直到我决定写这篇文章,我才回忆起当当的公众号不是早就绑了小程序吗???
也许这就是理想与现实,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个用户长期培养起来的使用习惯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这种惯性的改变起来一定比吸引一批企业跟着玩更难。
谷歌和百度的商业模式能够成功,并非是谷歌和百度先做了一个浏览器,然后定义了html标准,再让无数个企业用他们的标准来构建自己的网站,然后他再灵机一动,来做搜索,去连接人和信息。
然而,今天的微信,似乎又想做浏览器,又要定义应用开发标准,完了之后还要做中间商,撮合企业和人。它要改变微信自己,改变企业,改变普通用户,它只有彻头彻尾的完全的改变了这三方,它的商业模式才能够建立,它的流量红利才真的存在。
也许有人会急着下结论,你这不就是在唱衰小程序吗,那么多人看好的东西被你说的一无是处。真不是,我怀疑的只是小程序的红利价值,以及微信中心化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就小程序本身,我一开始就讲过它最本质的价值在于更顺畅的体验以及更低的使用成本,只要回归到这一点上,小程序仍会是一个不错的产品。
然而,现实的尴尬在于,如果流量红利的逻辑不成立,多少企业会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来付出不菲的成本,替换自己原来的H5页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