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听到大。小的时候是大人说自己,现在成家立业了,是自己说孩子。
造成马虎的原因是什么?粗心大意?不认真?是,但却不全是,还有更多的原因蕴含其中。
马虎的毛病长大了就好了?未必。。。
这两天我和儿子一起看任溶溶老爷爷写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故事里的没头脑总是马马虎虎、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还念念有词地说:"这点小事,也犯得着嘀咕个没完!哼,瞧我大起来好好儿做几件大事情给你们看看。可是我哪天才能大起来呢?等不及了!等不及了!"
可巧的是,有一天,他碰到了一个白胡子仙人,替他实现了愿望。原来他长大以后,成为了一名非常了下起的建筑设计师,还为小朋友们设计了一座三百层的少年宫,里面有剧场、运动场、游艺场、图书馆。。。应有尽有。
可不想,这么完美的一座大楼,却独独忘了设计电梯,以至于孩子们去二百二十五楼看一场演出,要带着帐篷、炉子、锅子、粮食、水桶、被子。。。走上半个月,才能到达,回来再走半个月,一个暑假就过去了。。。
讲到这儿的时候,儿子哈哈大笑,笑话没头脑的粗心大意、马马虎虎。。。
原来“马虎”的坏毛病这么耽误事儿,原来“马虎”不是大了就能好的。
一、马虎的毛病是怎么来的呢?
1.手眼不协调。正常我们在做一件事时,眼睛看到的和手上做的应该是一致的。但是这个能力并非孩子天生就具备,得靠后天的习得。孩子出生后会用自己的感、知觉系统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比如五、六个月的婴儿,喜欢用嘴来尝身边的物体,再大一点的孩子会爬来爬去,用手摸摸这个、碰碰那个,甚至会去抠电源的洞洞。
如果,大人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探索空间,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摸,就让孩子坐在原地,那他的能力就会停止不前,发育不足。到了学龄期,家长往往过于强调学习,孩子没有足够的时候练习拍球、跳绳、玩滑梯、荡秋千等等,这对孩子的手眼协调发展也极为不利。
还有就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就行,其它的都不用做,不愿让孩子把时间用在做家务、做手工等等这些“没用”的事情上,导致孩子动手能力差,殊不知,这其实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
2. 视觉振动现象。宝宝刚出生时,眼睛会有振动现象,就是说婴儿的眼睛看东西是不稳定的,不能平滑地转动眼球,也不能很好地盯住一个目标。
当宝宝大一点,家长会和孩子玩各种游戏,比如在玩球的时候,孩子需要眼睛一直盯着球,慢慢地,在游戏中,孩子的视觉振动就消失了。可如果孩子很少玩,而是坐在家里看电视,电视的画面本身就是抖动的,则会加重孩子的视觉振动。
3.家长一切包办。现代社会,家长对孩子尤其重视,方方面面都照顾妥妥贴贴,几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情况也很普遍。所以,孩子便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上学书包家长给收、手工家长帮做、渴了水递到手边、饿了饭送进口里,孩子自己什么都不用操心,什么都不用思考。一旦离开家庭环境,到了学校,就很自然地会丢三落四、精心大意了。
二、不要让“马虎”成为孩子掌握知识不牢固的“挡箭牌”
前天听小虎妈说,小虎做题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5+7=11,看到这样的问题,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地把小虎训了一顿,问他下次能不能认真点,小虎边哭边点头,可是没过两天,“马虎”毛病又犯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碰到孩子犯这种低级错误时,先别急着骂,其实首先要分清,究竟是不是马虎。
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说,其实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是马虎,而是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不够熟练。1+1=2他怎么不错呢?而是错5+7=11?也许有人会说大一点就好了,当然,再大一点,5+7=12他肯定不会错,但会错更复杂一点的问题。
家长们聚会时,必然会聊起孩子的学习,而马虎的问题,是不分年级的通病,一定会有人说:“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不认真。”其他家长也随声附和,哈哈一笑,事情就过去了。可是这样的方式和归因,并不能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而是家长将“挡箭牌”送到了孩子手里,好像一句“又马虎了!”就可以掩盖事实,将事情搪塞过去。
三、把问题细化,找到解决办法
孩子到底是不是马虎,马虎在哪里,把问题搞清楚,细化,再逐个攻破,才是正解。
1.审题不清。有的孩子在审题时囫囵吞枣,丢字落字,题根本就没审清楚,想当然地用自己的想法做题,会出现低级错误就不奇怪了。
如果家长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孩子存在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对症下药。比如,让孩子把读题速度放慢,或者要求孩子每道题都要读两遍,指读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2.容易走神。如果孩子在做题的时候,想着赶紧做完出去玩,或者被其它事情吸引,走了神,回来再接着做的时候,就可能把这一题的结果写在另一题的位置。也有可能回过神来的时候,把前面读到的内容已经给忘了,那这一题也肯定是做不对了。
如果你家的孩子,成绩时高时低,就证明他在专注的时候可以做的很好,不专注的时候就糊里糊涂,这样的孩子就是专注力不够,家长可以试着和孩子做一些训练专注力的游戏。比如,给出25个不连续数字,给孩子15秒的时间,然后写出记得的数字,训练孩子在做题时,能够保持高度专注的状态。
3.注意力不够。考试时,需要在一段连续的时间里做很多的题,很多孩子做到后面就累了,做不动了,所以就会出现简单题也会错的情况。
这就需要家长,花时间长期陪练了,一开始做题的量不要太大,避免给孩子带来挫败感,以提高正确率为主,逐步提高题量,让孩子适应考试的节奏,这就像肌肉训练一样需要长期坚持。当然强健的体魄和均衡的营养也是维持注意力的基础。
4.感觉统合失调。人体的各部分器官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转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种活动。当这一系统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在学习上通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流利阅读、不会计算、抄错题;身体上会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正常运动;情绪方面表现为缺乏自信、过分敏感、语言表达能力差、孤僻或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爱玩生殖器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属于这种情况,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参加感觉统合失调训练。
5.不会检查。一份卷子,能够做一次就全对,不出现错、漏,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教会孩子如何检查,帮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教的时候要教具体,比如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检查,教会孩子看不同层级的题号,按顺序检查,做完的题要再计算一遍等等。
“马虎”这个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可不只是粗心大意那么简单,背后蕴藏着很多原因,家长要细心观察,对症下药,耐心陪伴,坚持到底,相信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将这个拦路虎给赶走。
《颜氏家训》中有云:“教子婴孩”,“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孔子也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些都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等习惯成自然了,后面就少了许多冲突和惩罚。
相信家长们的辛苦和用心不会白费,付出一定会带来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