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感觉浑浑噩噩,头痛无力,再怎么清洗头脸,也觉得提不起劲儿,夜里的失眠噩梦依然如影随形,那可能要注意,自己是否患上轻度抑郁了!
抑郁症易感人群,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很可能自己就是其中一员——身为宝妈一枚,每次看到其他宝妈被绝望和痛苦包围,以致做出极端行为,都让我震撼和心痛。无须讳言,这样的痛我有过。
为什么我们经常被痛苦和不幸包围?尤其是有了宝宝后的女人,感觉生活好像掉入绝望的深渊?《与内心的冲突和解》这本书帮我们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本关于心灵修复和救赎的书,作者加藤谛三,毕业于东京大学,是享誉日本的社会心理学家。他主持日本家喻户晓的“电话人生咨询”栏目长达半个世纪,用温和平静的语言,和大家聊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用精简深刻的语言来抚慰和引导人们受伤的心灵。
《与内心的冲突和解》按照逻辑线分为三个部分:内心冲突的来源;我们是如何困在内心的冲突里的;应该如何与内心的冲突和解。下面,我们按照这条逻辑线,一起来揭开自我救赎的神秘面纱。
01.内心冲突是个什么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乔治温伯格表示:
不愿意正视和感受某种真理的心理欲求,被看作是神经官能症的根源。而这,就是内心冲突。
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得当初怀孕时,老家长辈曾紧张兮兮给我打了好几通电话。告诫我一些怀孕时的禁忌和注意事项。比如不能用剪刀,不能搬床铺沙发,不能看到火等等,让人难以理解。本来内心就很紧张忐忑,被他们这么一说,更觉得做什么都有危险,辗转难眠,差点陷入产前抑郁。
为了求证老人们说的话,也为了以后能更科学的育儿,后来我看了不少孕产类的书籍,接受了科学育儿观念,才发现老人的一些迷信说法,也不乏许多有益的暗示,比如不让用剪刀是害怕不小心伤害到自己,不能随意搬动床铺是担心导致孩子流产。找到了这些事情的根源,我勇气倍增,担心和恐惧也不治而愈。
像这样因为之前的无知,而陷入恐惧产生自我怀疑的行为,就是一种内心的冲突。当一个人有了内心的冲突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纾解,压抑的情绪很容易带着一个人的心理走向抑郁。
02.我们如何被困在内心的冲突里?
有一天很晚了,一位读者还在后台给我留言: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已经自己带孩子10个月,很少出门,感觉快要崩溃了。”
这位妈妈深夜无眠,内心的失落郁闷已快达临界点。相信很多当了妈的女人,都曾经历跟她一样的心理状态:累,无力,无助,临近崩溃边缘。
每天的生活,都围着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孩转悠:宝宝哭闹了赶紧哄,照顾好吃喝拉撒各种事儿;睡了赶紧吃口饭、打扫卫生或休息一下。
长久待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忙到感觉没有意义,这个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表现为烦恼、哭闹、失眠、压抑,这种虚无和空洞感越来越大,大到最后吞噬自己,有的甚至连带家人。
是妈妈角色的如山重压,把自己逼入了一个濒临绝境的死胡同。当妈妈后,我们常常不安于是否把孩子照顾好?这种不安别人无法替代,所以往往陷入低价值的重复劳动中,内心也种上了压抑的种子。
因为人生而被设置成要努力活下去,在初始设置中包含追求幸福,却不包含一定能幸福。相对于追求幸福,我们追求安心的欲望更强烈。
比如明明生病了,却装作很健康;明明不喜欢这份工作,却装作喜笑颜开的样子;明明照顾小孩子很绝望,依然要微笑着面对身边的人……
困在内心那个世界里的原因:
①缺乏式动机使然。有一种心理陷阱叫做缺乏式动机,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动机可分为缺乏式动机和成长式动机。当欲望、愿望、憧憬等梦寐以求的东西不足时,人会产生动机,这是缺乏式动机,如果动机得不到满足会危害健康。
②缺乏自我的成长。有一个词叫微笑抑郁症,即为了隐藏自己内在的痛苦而强颜欢笑。当我们内心不够强大时,就会自动选择逃避机制。此时,正确的做法是努力察觉强弱的距离。强指的是人格的统合性,弱指的是内心的纠葛,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乖离。
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承认内心存在这种纠葛,人格的统合性会增强,于是真正的能力会涌现出来,人格的统一性越强,情绪越不容易陷入被动。接受了不愿意接受的现实人就成长了。
③缺乏愤怒的边界。任何关系中,我们都要敢于用愤怒守住自己的界限。人没有愤怒,犹如一个国家没有武装。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者象征性地表达他的攻击性,否则,他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好人”总是压抑心中的愤怒,在一次次内心厮杀中,假自我总是占据上风。而当人的生命力不能向外伸展时,就会向内塌陷。
综上所述,很多宝妈困在“围城”里左冲右突而不可得,最后选择伤害自己。
03.如何与内心的冲突和解?
一直都很乐观自信的我,从来没有想到产后抑郁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以为怀孕和分娩才是最痛苦、最受煎熬的,生完孩子才知道,产后的痛苦才是最大的烦恼。面对柔软的婴儿,面对一大堆要自己打理的琐事,甚至有时要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内心感觉极度压抑……这是不少宝妈遇到的骨感现实。
产后妈妈为什么特别容易抑郁呢?
首先肯定是身体原因,荷尔蒙的改变。以前很要强的我,生完孩子变得多愁善感,一点小事不如意就哭。宝宝咳嗽我哭,宝宝吃不下饭我也哭。
其次是缺乏育儿经验,封闭环境的生活,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过度夸大的不安情绪里不可自拔。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与内心的冲突和解?尤其是妈妈族,怎样才能让自己远离崩溃抑郁的泥沼?
第一、直面现实,承认自己的不足,学会接受不完美,做回真实的自己。
比如不强迫自己做事事追求完美的妈妈,有时候孩子少吃一点少玩一点都没关系,只要快乐健康就好。
第二、适当排解不良情绪,不让愤怒和崩溃的坏情绪左右自己。
写下《不吼不叫,妈妈的一场修行》的作者鲁鹏程,曾谈及不少被不良情绪控制妈妈的所作所为,其出发点是为了发泄情绪,而不是为了教育孩子。
教养孩子考较家长的耐心毅力,若没有成就感,容易陷入坏情绪的空洞。这时候需要妈妈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做点“取悦”自己的事,比如做杯蜂蜜柚子茶犒劳自己,或者完成自己一直期待的手工活。适时夸夸自己“我很棒!”
第三、努力成长,跳出看孩子的小格局,把自己放在更有价值的大世界。
由于爱好舞动文字,所以看书、思考和写作都是我的兴趣,有了这个爱好我郁闷的时候也找到了解决办法:比如因为看孩子束手无策时就多看些育儿书,因为内心抑郁无助时则多看点励志书或心理疗愈书,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整理成文。这就形成一个安全又正向的情绪出口。
如今很多有智慧的宝妈都拾起了自己的兴趣点,各种“达人”纷纷涌现,譬如烹饪、烘焙、刺绣,甚至木作,都让人刮目相看。她们内心充盈,自带光华,即使遭遇生活的不幸,也能凭借强大内心重聚幸福的焦点。
第四、加强沟通,寻求外在力量的支撑,努力壮大内心世界。
这里包括家人的鼓励、支持和向有育儿经验者的学习。只有让自己的生活打破闭环模式,才能让内心和整个世界产生更多交互,寻得外在力量的支撑,从而走出孤独压抑的泥沼。
还是《与内心的冲突和解》一书中说得好:人类的终极智慧是不要逃避,不要否认现实。活着很艰难,但是艰难能够通往成长与救赎,人生同样如此,如何面对人生决定了你是走向天国还是走向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