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柯榕树下~原创
馍
一早上班,比往常稍晚一点,给孩子准备了简单的早餐,自己却来不及吃。
送孩子去练球,之后便在路口等待通勤车。
初冬的早晨,寒气逼人,不由地抖擞一下。
工作繁忙,接近晌午,饿的扛不住,拿起餐桌上的馍便往嘴里塞。
阿姨赶忙说,“冰箱里有蔬菜饼,我给你热一下。”
“不用麻烦的,我还是喜欢这个。”我阻挡着阿姨。
是啊!多少年了,这个馍的味道似乎没有改变,依旧甘甜可口,只是咀嚼时有点噎人……
记忆一下被拉回多少年以前,那是吃馍的年代。
从读初中开始,由于离家较远,我们兄弟俩就进入了住校生活。
住校生活里,每天午饭和晚饭是学校给管,不过也就是菜汤馒头、米饭这些简单的饭菜。似乎就是这样的饭菜我们也从来没有挑食的习惯,因为即使是这样的饭菜也填不饱肚子,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早饭就是自己解决,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每次周末从家里带干粮,我们兄弟俩也不例外。
一个星期的时间,带的干粮既要够吃,还不能坏掉,对于村里的孩子来说,馍是最佳选择!
小麦是自家种的,加工成白面,然后再蒸成馒头,最后再把馒头切片烤成馍。
在那时,没有什么烤箱。所以,每逢周末,烤馍成了母亲的一项重大工程。
有句话形容的特别贴切,“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对,说的就是我们兄弟俩这样的,比较费饭的后生。
最初,母亲是把切好的馒头片儿放在一口大锅里,干瘪着锅,烤着,炉子里用木头烧着。
尤其在寒冷的冬天,锅里烤着馍,炉子直接通在炕头,那是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式的热炕头……
记忆中,父亲总会盘着腿坐在炕头,手里捧着馍,小心翼翼地咀嚼着馍的醇香。而母亲,总会说,“少吃点,给孩子们留着。”
再后来,随着我们兄弟俩的饭量增加,单纯的在锅里烤馍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胃。母亲就把馍表面烤成金黄色,再等炉子里的火基本烧完之后,在炉子里铺上大报纸,把馍搁在上面,经过一夜的烘干,馍的味道更自然更香醇啦!
不过,我们兄弟俩似乎对于母亲的这份疼爱并不领情。馍吃的多了,总会腻的。看着家庭条件好的那些同学们,手里攥着方便面,我们兄弟俩会不由地咽口水。
但是,没有办法,每周家里能够给我们兄弟俩带10块钱的生活费,对于父母来说已经是很拮据了。
过去的生活无论多么艰苦,现在回想起来依旧美好。
现在的生活是过得富裕了,人们在吃的方面更是选择多样化。但是,最初的美好,还是不能忘掉的。
而如今,如果方便面和馍摆在我面前,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馍。
或许,馍已经成为一种念想。
母亲总会说,“你是完全继承了你爸艰苦朴素的作风,啥都不浪费。”
而我,始终都以继承了父亲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为荣,不浪费一点粮食。
如同,此刻手里的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