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华和小莲十九岁那年就分开了,此后天各一方,五十年过去了,终于见到了对方。两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坐在一起,聊起了属于她们的芳华岁月。
玲华是下乡的知青,小莲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那一年,她们十六岁,那是她们第一次见面的年纪。
小莲的家乡在山大沟深的山窝窝里,交通很不方便,信息也比较闭塞。玲华第一次离开父母,生活起居,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打理。没过几天,那股兴奋劲就过去了。白天要去队里干活,晚上独自一个人伤心。
玲华从小喜欢戏曲,一个人的时候总喜欢哼唱几句,有一次被路过的小莲听到了。玲华在屋里轻轻地哼唱,小莲在外面静静地倾听。那时候,时间仿佛因为她们而放慢了脚步,那旋律、那词曲,小莲觉得,这是她长这么大听过的最好听的声音。不知不觉的,小莲也跟着哼唱起来,直到屋里的玲华跟随着声音来到小莲旁边。玲华拉着小莲的手进了屋,小莲一直低着头,不知是因为外面太冷了还是因为害羞,脸蛋红扑扑的。“你也喜欢戏曲吗?你的声音真好听。”玲华的发问打破了小莲的尴尬,小莲轻轻地点了点头,“我不知道啥是戏曲,不过你唱的真好听,可以教我吗?”那一天,戏曲就像纽带一样让她们开始慢慢了解彼此,讲述彼此的故事。
白天她们一起去队里干活,晚上她们时而像师生,时而又像是玩伴。玲华总是把父母从城里托人稍过来的好吃的好玩的分给小莲一半,甜甜的白兔奶糖、花花绿绿的小发卡、花头绳......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有幸成为这一队小姐妹友情的见证者。逢年过节,小莲也总是要把玲华带到家里来过,村里人老说她们就跟双胞胎一样。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们以为可以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永远不分开。转眼间,她们都长成了大姑娘,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小莲家不断有说媒的人过来,小莲对玲华说她不想早早的就嫁人了,她想到外面的大城市去看看。
十一国庆节刚过,玲华来找小莲,说她要回家了。爸妈在那边也给她找了个对象,已经安排好了,过两天就走了。玲华给了小莲一个小布袋,说等她走了以后再看。那天,在那个她们一起生活了三年的村子路口,小莲送走了玲华。车子渐行渐远,两个十九岁的姑娘哭红了眼睛,自此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
回到家,小莲解开布袋的纽扣,里面有一封信、几个大白兔奶糖、还有一张戏曲画报。这些全是她喜欢的东西,可是现在,她却满是失落和伤心。一个知识青年,一个农村姑娘,在最好的年纪里她们携手走过,田间地头、简陋的舞台上留下了她们成长的印记。
后来,小莲还是没能走出那座大山,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小伙子,确切的说,是父母让她嫁给了他。那是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小莲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她的孩子身上,她希望她的孩子能走出这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后来,玲华给小莲写过几封信,信中玲华说她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丈夫很疼她。小莲没上过学,不会写字,更别说回信了,玲华的来信还是她找人读给她的。
再后来,小莲已经从一个大姑娘变成了老奶奶。她的孩子们都走出了大山,在外面的世界落稳了脚跟。无意间听到妈妈的青春岁月里的故事,他们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那位玲华阿姨,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影片片尾,萧穗子说:“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芳华散去时,我们曾热泪盈眶。辗转多年,终得相聚那一刻,却又似那般平静如水。那段红红火火的青春岁月,将永远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