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阅读巜遥远的向日葵地》,文中有一句"所有人只热衷于捕捉向日葵金色的辉煌瞬间,无人在意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令我思索试图去了解。
第一代.外婆
外婆是流浪儿,仆佣的养女,第一代援疆青年,十个孩子的母亲,经历八个孩子的离世,大半生寡居,但她仍然犹如向日葵般温暖的生活着,七十多岁被政府召回四川照顾百岁高龄的养母。靠拾荒为生独自抚养外孙女,后随外孙女到阿勒泰市……在八十八岁随小女儿再次回到新疆,直至永远,也没能回到她念念不忘的故乡四川。
第二代.母亲
作为知青的母亲,在外婆去世后,便代替了外婆的位置。母亲真是一生好强,居无定所,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总是给我一丝丝的感动:去阿勒泰探望我和外婆时,不知她是否有神般的力量,一个人带来了五六个人的行李,更令人刮目叹奇的是还得辗转几趟班车,还捎上两根又长又直,细而匀均珍奇木棍给我当晒衣杆,让我为身处戈壁荒漠的母亲点赞,真不知她哪来的神力!生活拮据也不影响母亲的情趣,她养了两只狗赛虎和小白增加了生活的气息。养鸡更有味,收购了一批残缺的鸡,天冷她给小鸡各有所需的做了衣衫让其穿上,它们行走在荒野增添了一些滑稽的韵味。养鸭、养兔、养猫……让原本的荒漠中演绎着属于母亲的动物王国。母亲犹如向日葵般的向着太阳,母亲带着希望来到乌伦古南岸的荒漠上,开辟了上百亩葵花地,住着地窝子,在经历着鹅喉羚啃食,她心中存着希望,连续补种了四次,但最终虽残遭失败,她还说明年继续种,我不信明年的天气还会是这样……虽然经历了鹅喉羚啃食、干旱、虫害、牛啃……等艰辛,在贫瘠的土地上收获那微弱的希望。虽葵花子收获不多,但种植的心灵成功了。这轮种植经历了100 年,奶奶是种子,母亲是枝叶我是金色的葵花子。
第三代"我"
"我"生于新疆,与外婆成长于四川,长大后又辗转于四川与新疆之间,后来在阿勒泰市、北疆牧场等地打工。打工仍然带着外婆,可见生命的传承,婆孙之间的情感。外婆是我"的奠基人,而母亲却是我的参照物,一家三代,百年的沧桑,精神全浓缩于作者身上,又流淌着中原文化的血液,更吸允着北疆的雪水,沐浴着大漠戈壁的风沙……
读此书,让我感悟:孩子的成长,需要几代人不懈的陪伴与熏陶。从外婆到母亲,再到作者李娟,她们的家教没有说教,而是行动,用生活在教育,父母唯有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状态,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活出最精彩的自己,巜遥远的向日葵地》就是最好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