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读书笔记

17年5月买了《亲密关系》这本书,草草翻了几页,发现书中充斥着图表和理论,实在难以下咽,就放在书柜束之高阁了,20年春节时再拿起,可能因为步入婚姻,对亲密关系有了更加实际而深刻的体会,读起来感觉字字珠玑,醍醐灌顶。

先聊聊这本书是否值得读,知乎一个答案讲述了选书的几个维度,很有意思,分别是作者背景、作序者背景、大众评分、出版社、参考文献。先看作者罗兰米勒,她是美国萨姆休斯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08年获得了人际关系研究国际学会卓越教学奖;其中英文版序是斯坦福荣誉退休教授津巴多同志写的,他是美国心理学协会的前会长,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就是他设计的。中文版序作者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他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终身教授,两位大牛作序让人信心大增;在豆瓣上本书的评分高达9.4分(3010人评价);本书由McGraw-Hill Education公司出版的,这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专业出版学术书籍和教材的出版公司;再看参考文献,总计544页的书中有近100页的参考文献,书里的每一小段甚至每句话后面都跟着一个或几个参考文献作为引证,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除此之外,作为美国社会心理学专业的教材,本书第二章还介绍了研究的方法,包括参与者/场景如何选取、各种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等,鼓励读者崇尚事实,反对迷信,审慎的思考优秀研究的复杂性,坦率而真实的态度也令人敬佩。

整本书讲了从关系的开始到结束的各方面和各个阶段的因素,包括人际关系的构成、吸引、沟通、依赖、友谊、爱情、性爱、压力与紧张、冲突、权利和暴力、亲密关系的解题和消亡、亲密关系的维持和修复,通过详实的数据给我们呈现了一幅亲密关系宏伟的篇章,很感谢在刚步入婚姻不久有幸读了此书,我想如果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读过这本书,他一定会对自己和伴侣的行为和起因有深刻的认识,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也更容易理解彼此,所以可以在练习和实践中会不断修正自己,让亲密关系保持长期的和谐美满。


一、人际关系的构成

亲密关系的性质

包括六个特征,了解(彼此间有广泛而秘密的了解)、关心、相互依赖性(彼此需要的程度和影响对方的程度)、相互一致性(认同双方在生活上的融合,自称我们而非我和他/她)、信任(期待对方会善待和尊重自己)、承诺(希望关系长久持续,为此不惜投入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最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应当包括所有6个特征,如果只有部分亲密程度就会减弱。

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在亲密关系中包含马斯洛提出的归属需要,归属需要使“我们与亲密之人正常的社会交往变得必不可少”,实验证明 1)具有亲密关系的人较之单身生活的人更幸福健康长寿,比如有人接纳支持时伤口愈合更快,看爱侣照片减弱疼痛,缺乏亲密关系的人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3倍 2)亲密关系影响身心健康,比如能与关心自己的人愉快相处的人与比缺乏这种社会联系的人满意度更高

我们为什么强烈地需要亲密关系?我们为什么如此的社会化?可能的解释是归属是人类长期演化的产物,逐渐成为所有人共同的倾向,逻辑就是早期部落生存环境恶劣,到处都是猛兽,孤僻的人比合群的人在繁衍子女和养育后代的成功率上更低。在这种环境下,与他人建立稳定持续和充满关爱的人际关系的个性倾向就具有演化学上的适应意义。

哪些因素影响亲密关系

文化

经济水平、科技都会影响,但最重要是性别比率(特定人群中每100位女性对应多少位男性),高性别比率的社会离婚率低,因为女性稀缺,丈夫希望长相厮守,方法一是鼓励妻子成为家庭主妇,从而使在经济上依赖丈夫,方法二就是反对离婚

个人经历

根据依恋类型区分为四种,安全型(婴儿时受到照料者悉心照顾,觉得他人可以信任,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安全和友善,他们成人后可以快乐的与他人交往,很容易与他人发展出轻松信任的人际关系);痴迷型(婴儿时大人对孩子的照顾无法预测并且不持续,照料者有时热情关注,有时心不在焉,焦急烦躁,有时根本不出现,这些孩子由于不能确定照料者是否以及何时会回来照顾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和过分依赖,成人后若要感觉心安,就得过分依赖于他人的赞许,所以过渡的寻求认同,沉溺于人际关系,担心关系破裂);恐惧型(因为害怕被拒绝而极力避免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虽然他们希望有人喜欢自己,但更担心自己因此离不开别人);疏离型(认为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得不偿失,拒绝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欢自己)

可以看出童年经验(父母对我们接纳或拒绝的程度在很早就有巨大影响,安全型的妈妈往往有安全型的孩子)对我们的影响,而依恋类型不单的收到成人后经历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烈性会发生改变,比如一次悲痛欲绝的分手让安全型不再安全,一段甜蜜的恋情也能让回避型不再怀疑和戒备亲密感情。尽管依恋能改变,但它们一旦确立后,既稳定又持久,如果没有大起大落的新经理,依恋类型可以持续十年。

总结来看,我们幼时对人际交往价值和他人是否可信的观念,起源于我们与照料者的交往,由于运气的好坏,我们就此走向了信任或恐惧的亲密关系之路。这段历程永远不会停止,同行者随后给予的阻碍或帮助会改变我们亲密关系的走向和进程。根据人际交往经验的不同,我们习得的依恋类型可随时间发生变化,也可永久保持稳定。

个体差异

性别差异:男女差异很小

性认同差异:以性别角色为例,社会文化期待的男女两性正常行为是男人具有男子气,自信独立果敢能干好强,即工具性;女人有女人味,热情敏感多情友善,即表达性,两种特质都有的为双性化;其中工具性和表达性都是有价值的特质,幸福、适应能力强、有效率和心理健康的人士通常同时具有这两组技能,大多数人更喜欢和双性化恋人

人格:按照重要性依次增高为开放性(富有想象力,不墨守成规)、外倾性(开朗热情,喜欢社交)、尽责性(靠谱)、宜人性(同理心,对人信任)、神经质(善变,容易担忧、焦虑和愤怒的程度),神经质的人容易发怒和焦虑

自尊:对自我的评价构成了自尊,若对自己正面评价自尊水平就高,反之就低,高自尊一般更健康和幸福。但人们是怎么喜欢上自己的呢?自尊是人们的主观计量器,如果他人喜欢我们,我们就喜欢自己;如果他们积极的对待我们并看重与我们的关系,我们的自尊水平就高;然而我们不能吸引别人的关注则自尊水平就低。可以看出我们从他人那里感觉到的尊重明显影响到随后的自我评价,人际拒绝会影响人们的自尊,而其他沮丧事件则不会。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如果他们不喜欢我们,我们要喜欢自己非常困难,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足够的接纳和欣赏,长期处在低自尊的人就会形成负面的自我评价。

低自尊者即使处在亲密关系中也往往(毫无根据)地认为伴侣对自己的感情非常不可靠,这使得他们对伴侣偶尔糟糕的情绪反应过度,与高自尊者相比,他们感到更多的拒绝,遭受更多的伤害,更容易发怒。当亲密关系出现挫折时,自我评价高的人能拉近和伴侣的距离,努力修复亲密关系,低自尊者则防御性地把自己隔离起来,生闷气,乱搞一通,还觉得自己更加糟糕。默里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变得依赖他人时要冒很大的风险,与亲密伴侣的紧密联系让我们享受到支持,但如果发现伴侣不值得信赖也让我们容易受到背叛的伤害。高自尊的人对伴侣给自己的爱恋充满信心,即使出现问题也能与伴侣拉近距离。低自尊着则持续的怀疑伴侣对自己的关心和依赖,一旦关系变差就从伴侣身边离去,以免自己受到伤害。

最终低自尊者的自我怀疑和敏感脆弱使他们从无数的琐事中制造出很多问题,他们错误的以为爱情路上的磕碰是伴侣拒绝承诺的不祥之兆,然后又表现出令人反感和自我打击式的伤害和愤怒,完全隔断自己渴望的伴侣的安慰。与之相反,高自尊者对同样的小磕碰完全不在意,信心十足的期待伴侣对自己的接纳和正面评价。

人际关系的消极面

我们需要亲密关系,但有时我们与他人打交道也会带来不幸和痛苦,我们可能要经历令人沮丧的伤害。确实,没有任何事物是十全十美的,人们常说爱情美好,爱情可以是铠甲,也可以是软肋。

那为什么还要冒这种风险呢?如重要性小结所说,因为我们人类是社会化的动物,需要彼此。


二、吸引力

吸引力的基础

从心理学来看,迈向成功人际关系的第一步永远一样:人际吸引,即接近他人的愿望。感觉到他人的吸引力不一定就能保证建立人际联系,但却使人际交往成为可能。

人与人之间产生吸引力最基本的假设是:他人的出现对于我们有奖赏意义,影响吸引力的奖赏包括两种类型:直接奖赏间接奖赏,直接奖赏指的是他人提供给我们的显而易见的愉悦,比如他人给予我们兴趣和赞许,我们就会对这种关注和接纳感到高兴。如果他人聪明美丽,我们就会享受这些赏心悦目的个人特征。如果他人能给我们带来物质利益比如金钱或者地位,我们更会乐于接受这些好处。间接奖赏相对微弱,有时甚至意识不到,比如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自己,而新结识的人如果和我们有某些共同点,哪怕多少不着边际,他们都可能看上去更讨人喜欢,比如叫Dennis丹尼斯的家伙很喜欢自己的名字,应为首字母是D,所以他更喜欢城市如Denver丹佛,职业如牙医 Dentistry,恋人如丹妮斯Denise。

影响吸引力的因素

临近

现实空间上的临近通常首先决定了人们能否相遇,多数情况下友谊和爱情都源自与身边人的交往。临近产生吸引力的可能包括:

1. 方便:如果他人在我们身边,我们很容易得到他们提供的各种奖赏,远距离的伙伴则要消耗更多金钱和努力-诸如电话费、油费、路上耗时等,交往成本更高。另外远距离的人际关系奖赏价值也低,文字声音表达的爱意远不如脸颊上真实的一吻动人。

2. 熟识:重复接触,重复接触他人(甚至只看到他人照片)通常能增加我们对他们的喜欢程度,而不会导致厌烦,此即曝光效应,即使我们从来没有和陌生人说过话,我们仍倾向于喜欢见过很多次的面孔。

长相

通过看陌生面孔来猜测性格特点和人生前景的实验,研究发现人们认为外貌具有吸引力的人更有趣,更善于社会交往,在生活中和爱情方面也更可能取得成功。对美丽的偏见还可能使人混淆容貌和才能,在职场中貌美之人比一般长相的人工资更高、晋升更快。

哪些长相吸引人呢?女人拥有娃娃脸+女人味吸引人,两种男性风格都会比较吸引人:1)结实下颚和宽阔前额-看上去坚强而有主宰力 2)娃娃脸-看上去热情友好

不同体型吸引力也存在差异,男性认为匀称的女性最具吸引力,最吸引人的腰臀比比率是0.7(不论种族、古今);男性富有吸引力的是腰臀比0.9,肩臀比1.2,肌肉强壮

文化对审美也有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变化,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女人看起来显得过于肥胖,因为经济困难时期,食物供应都成问题,苗条的妇女不如丰满的女人吸引人,而在全民富足的年代人们认为苗条更吸引人。另外不同种族人群也有差异,美国黑人和拉丁裔妇女可接纳的体重比白人妇女要重些,黑人和拉丁裔男性喜欢稍胖的妇女

大家都喜欢长相更好看的人,不过最终通常和自己容貌相当的人配对,已确定爱情关系的伴侣,他们的长相吸引力往往是类似的,这种现象称为匹配。亲密关系越严肃、投入程度越多时,匹配就越明显,有时运气好的话人们偶尔能与长相胜于自己的人约会,但这种关系并不稳定,因为双方并不是同一种人。这说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伴侣长相俊美,但只有那些容貌也俊美的人才能如愿,长相俊美的人不愿意和平庸的人成为伴侣,我们普通人也不愿意和长相差于我们的伴侣厮守。

礼尚往来: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对未来伴侣的期望值=伴侣的长相吸引力*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

相似性

遇到与我们相像的人,也能令人感到愉悦快乐,幸福伴侣在各方面都比随机选出的陌生人更为相像。

相像几乎包括所有方面。首先是人口统计学上的相似,包括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其次是态度和价值观,伴侣态度相同的程度和彼此吸引力有着简单直接的关系:共同点越多,彼此越喜欢,相同点太多没有危险;最后伴侣们还可能有着相似的性格,处事风格和人格特质相像的人往往在彼此邂逅时就能和睦相处,比如两位爱好交际的人或两位害羞内向的人首次相遇往往比内向和外向的人彼此相遇更愉快。因此长期来看具有相似性格的人比性格迥异的人更加喜欢彼此。

关于很多人相信的“相异相吸”,是否存在共同点越少就越喜欢对方的例子?有几种解释:(我个人对第二和第四点更加赞同)

1)匹配是一种广泛的过程,涉及各种资源和特质,可能是人们用一种优势交换伴侣的另一种优势,比如女子以美貌交换男子金钱等,最终便得到伴侣类似的社会地位  

2)发现差异需要时间,即时吸引力更多的取决于长相,根据刺激-价值观-角色理论,我们从伴侣获得三种信息,它们会影响亲密关系的发展。当伴侣第一次相遇,彼此吸引力主要建立在“刺激”基础上,包括年龄、性别和长相等明显的外部特征;随后进入“价值观”阶段,吸引力取决于彼此态度和信念的相像程度,人们开始了解彼此是否喜欢同样的披萨、电影和度假方式;再往后“角色”相容性变得重要,此时伴侣发现他们在养育方式、事业、居家等基本生活要务上是否一致。有时重大的分歧只有在婚后才凸显出来,尽管存在这些差异,夫妻仍可能生活在一起,但这并不是因为相异而相吸。

3)知觉到的相像与真实的相像,伴侣容易过高的估计彼此的相像,有趣的是知觉到的相像程度与关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度高于真实的相像和关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似乎是和幻想中的伴侣结婚

4)差异可能随时间减少,随着时间推移,伴侣在面临各种事件时体验到的态度和情绪反应会越来越像,有些是夫妻共同体验到令人信服的经验时自动减少的,有些是有意识的寻求和谐满足而人为减少的。所以相异并不相吸,但伴侣如果因为其他原因呆在一起,某些差异会逐渐消退。并且久而久之,新发现的相像有助于伴侣们聚在一起,即使最初他们的共同点不多。

5)并非所有相像都重要,是否重要取决于伴侣双方是否看重这种差异,比如宗教,如果双方都不是积极地信徒,那宗教上的相像就没什么影响,所以相异并不相吸,但如果双方都不看重这种差异,相异就没有影响。其中家务和性别角色通常影响力比较大,共同分担家务的伴侣更加满足,与性别角色更为相像的配偶相比,大男子主义丈夫和小女人妻子彼此感受到的理解和情义更少,满足感越少。

最后做个总结,为什么相像具有吸引力?因为遇见和我们相像的人通常令人心安、具有奖赏价值,提醒我们这样是没有问题的。另外如果我们与他人有很多共同点,会期望彼此相处融洽,我们期望他们喜欢我们,这又使他们更讨人喜欢。

障碍:得不到的就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男女两性期望的理想伴侣

世界各地人们评价未来伴侣有三条基本标准:1)热情和忠诚 2)吸引力和活力,长相俊美、性感、外向 3)社会地位和资源。男人的优先级是热情1-2-3,女人优先级是1-3-2,这个和我们平时的观察和认知基本一致


三、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一般指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知觉和判断过程,重点是人们理解人际关系的思维方式,以及人们对同伴关系知觉和解释的重要性:认知决定了人们的感受和行动。

第一印象

从彼此相遇的一瞬间(39ms)人们就判断陌生人长相是否有吸引力、是否可爱、是否值得信赖,这一判断的准确性和仔细审视1分钟后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

研究发现初期认知在数月后还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而且即使第一印象是错的,也仍会顽固的继续存在。原因在于首因效应:无论对错,快速形成的第一印象会影响人们对后来所获信息的解释,也影响人们对新信息的择取,这就涉及到验证性偏差(人们常常寻找能够证明自己正确的信息,而不是那些证明自己错误的证据)已经过度自信(人们不仅坚持错误的轻率判断,而且常常自以为对他人的看法准确无误),所以第一印象重要在于:1)把人们的注意力导向新信息 2)影响对后来获得的新事实的解释,最终结果是导致人们不能客观公平的处理来自他人的信息

随着亲密关系的发展和对伴侣了解的增多,第一印象的阴影仍存在,比如要预测恋爱前景,父母和室友做出的评价通常比本人更准确,因为当事人只关注自己亲密关系的优点而忽略了缺点,所以自信而乐观的预测自己的亲密关系持久,但父母和室友相对冷静客观

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时刻保持自己良好的形象非常重要,尤其是市场销售类工作,在第一次拜访客户时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外表,因为这次的拜访影响巨大。

知觉的力量

人们很少意识到自己持有的观点往往都是通过选择而采纳的,这种选择进而会促进或妨碍亲密关系的满足。

伴侣的理想化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伴侣非常优秀,但现实爱侣与理想中总是有差距,如何与爱侣快乐相处呢?一种方法是建立对伴侣善意和大度的认知,突出他们的美德而缩小他们的缺陷,人们经常以积极错觉来评价自己的爱人,尽可能用积极的眼光来描述伴侣,这种错觉混合了对伴侣现实的认识和理想化了的知觉。这并非意味着忽略伴侣的缺点,只是认为这些缺憾并不重要。他们将伴侣理想化,比其他人更积极地评价伴侣,甚至比伴侣对自己的评价还要积极。

归因过程

归因指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特别是指人为什么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提出的解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发点。归因能确定事情的起因,强调某些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这点很重要,因为日常发生的大多数事件都有很多可能的解释,这些解释的意义相差甚远。我们可以强调个体内部因素(人格,能力,努力),或者外部因素(外界环境)。归因研究发现几个普遍现象:

1)伴侣受到行动者/旁观者效应的影响,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对观察到的伴侣的类似行为的解释完全两样,人们常能感受到影响自己的外部压力,因而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容易做出外部归因,但他们注意不到同样的环境也会影响他人,从而在解释他人一样的行为时归因于他们的内部原因,如意图或性格。这个现象的启发意义在于:它使伴侣们忽略了他们在彼此身上观察到的行为正是自己引发的,这种偏差很普遍,几乎人际交往的任何一方对彼此具体行为表现有相当程度的共识,但在解释行为的原因时却可能各执一词。更糟糕的是,伴侣双方可能意识不到彼此归因上的这个差异,每个人都可能认为另一方会像自己一样看问题。如果伴侣有意识的去了解对方的观点,行动者/旁观者效应就会减少。最保险的策略是在心中假定:即便是你最亲密的伴侣也很少能真正理解你所有行为的原因。

2)自我服务偏差:欣然地把成功归功于自己,而极力推脱自己在失败中的罪责。事情顺心时很容易意识到自己所起的作用,情况变糟时喜欢寻找外部理由。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于人们大都能轻易的认识到别人对功劳过分的自居,对失败苍白的托词,但却认为自己类似的自我服务偏差明智而准确,这部分的是因为即使在自己的善良意图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人们仍能清醒的意识到它,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判断别人则仅仅依据他们的行为,完全无视他们行动的意图

举个例子,丈夫晚上上床睡觉前想我敢打赌明天老婆看到早餐时很高兴,他打算为妻子做点什么,并为自己是个体贴的伴侣而欣喜。但当他睡过了头不得不去上班,根本没有人任何善意之举时仍感觉良好:毕竟自己有颗为对方着想的心。相比之下妻子只能从丈夫的行为去评价他,她又不会读心术怎能懂得丈夫心中所想,这里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丈夫的好心好意。不同的信息来源使丈夫认为自己是为尽心尽力周到体贴的好伴侣,但妻子(或任何其他人)并不这么认为。(还记得那些你想对亲人说出却未曾表达的感谢吗?你或许为自己曾找机会向他们表达而认为自己是个感恩的人,但失望的亲人却未曾感到你的一丝谢意,认为你的所作所为就是个白眼狼)

这点我自己也深有感触,之前岳母来到家里,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做饭,收拾家务等等,对此我非常感激,但总觉得跟亲人说感谢有些矫情,心想她应该是知道我的感激的,加上自我服务偏差心理:自己心里确实感谢过了就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就一直没有说出来,岳母自然体会不到,妻子也感觉不到自己的感激,这就带来了一些小矛盾,看到这个例子感觉就是在说自己,所以对亲人有感谢的话一定要表达出来。

关系信念

包括宿命信念和成长信念两种,宿命信念相信伴侣不会改变、真爱天注定,认为任何争议都意味着双方的爱是不完美的,出现问题时不采用建设性的行动来改善关系,就不会去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成长信念认为幸福的关系是努力和付出的回报,如果伴侣一起努力战胜挑战,克服困难,良性的亲密关系就能建立,基本假设是只要努力,任何亲密关系都能取得成功。

期望

自我实现的预言:错误的期望最终会变成现实,因为它诱导被期望人的行为,从而使错误的期望得到实现。过程即1)知觉者形成对目标的期望,预测目标会怎么行动 2)知觉者以自己期望一致的方式来行动,知觉者很难避免微妙地传达出对目标的看法,比如眼光接触和微笑等 3)知觉者行为的接受方注意到知觉者,然后解释知觉者的行为 4)目标作出反应,其方式通常和知觉者对他/她的行为方式类似 5)知觉者解释目标反应。整个过程中最好玩的点是知觉者不太可能认识到他自己在引起目标反应中起的作用。


四、沟通

这一章有三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极大兴趣,分别是人际隔阂、应答性和沟通问题

人际隔阂

传递者的意图和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人际隔阂更可能发生在亲密关系中,而非陌生人之间,我们不会想到伴侣也会误解自己,故而不像与陌生人相处那样努力检查彼此是否达成共识

应答性

当我们对他人敞开心扉,我们希望自己的表露能引起他人明显的兴趣、同情和尊重。我们希望他人表达出应答性,以证明他们理解和关心我们,如果他们应答适当,就能建立互信,表露会加深,亲密感也会增加;反之如果他们看起来漠不关心或心不在焉,我们就会向后退缩,表露就会减少。

沟通问题

沟通问题通常出现三种方式:

1. 偏离主题/数怨并诉,抱怨某事时不准确到位,同时谈及几个问题,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以至于谈到许多问题反而忘记了刚刚抱怨过的事情,这通常使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掩埋在同时责难的许多沮丧事件之中,在一长串关心的问题上扯来扯去,结果一个都不能解决好

2. 糟糕的倾听:很少耐心仔细思索伴侣的话,反而仓促得出糟糕的结论,不幸福的伴侣更多以消极方式打断对方谈话,总是用是的-不过句式,并进行反向抱怨(我讨厌你把盘子堆在洗涤池里不洗,哼,我讨厌你把衣服乱丢)

3. 消极情感:常常对伴侣的抱怨报以讽刺挖苦,贬低和鄙视伴侣的人格,这类批评常以批评开场,攻击伴侣的人格和品德,而不是针对引起抱怨的具体行为,比如不讨论“你把衣服乱丢让我不开心”,而是“你就是烂人一个”,这样的批评使矛盾激化。不良沟通还包括以侮辱,嘲笑或者充满敌意的幽默等形式表现的蔑视。婚姻注定失败的夫妻比长相厮守的夫妻明显的表现出更多的蔑视、防卫和交战状态。

针对这几种情况,需要做到

1)精确表述:对事不对人,描述专指某一特定事件,不涉及普遍性,使用第一人称来明确说明自己的感受,这样句式可以驱使我们辨识自己的情感,因而应该说“我现在感到很生气”而非“你真惹怒我了” 

2)积极倾听: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准确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二是要向对方传递关注和理解,让他知道我们对他的话在意,积极主动的努力理解自己的伴侣,这种关心和体贴往往能得到伴侣极大的赞赏(应答性);这两个任务都可以通过复述接受到的信息来完成。书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妻子说我“感到很高兴,婆婆下周要回老家了”,丈夫(发怒)说“我妈怎么了,你总是拿她说事,你真是个忘恩负义的贱人”。也需在丈夫冒火之前做一点复述就可以解决,回答“你是说你不喜欢她来咱们家吗?” 妻子回答“不,我一直欢迎,只是我下周要交论文,没多少时间在家陪她”。

3)守礼而镇定:保持冷静,发现处在消极情感中时暂停一下来打断,要求休息片刻,等不再激动时再来讨论,或者独自一人呆着,做深呼吸来平静下来。


五、相互依赖

如果你现在维持着和伴侣的亲密关系,为什么你会保持下去?相互依赖理论认为所有人都在寻找以最小代价获取能提取最大奖赏价值的人际交往,所以说与他人相互交换理想的奖赏是必须的,这个过程就是社会交换。

奖赏与代价

奖赏是指我们与他人接触时所获得的的令人高兴的经验和物品,泛指人际交往中任何值得拥有和受人欢迎的事物;代价是具有惩罚性的、令人不悦的经验,包括金钱支出、心理代价(对亲密关系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对伴侣缺点感到沮丧和因身处亲密关系而不得不放弃某些事物而感到的遗憾),某一特定的人际交往带来的奖赏和代价之和就是结果,结果=奖赏-代价。结果是正是负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标准:第一个是期望,第二个是假如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认为自己会过的怎样。

期望: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比较水平CL,即我们认为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当得到的结果值,CL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之上,如果人们曾经有过奖赏价值很高的伴侣关系,就可能有较高的CL。CL测量我们对关系的满意程度。结果-CL=满意度

幸福的配偶都会控制期望CL:最幸福的夫妻是一开始就对婚姻生活有着最现实看法的人,对亲密关系的未来有保守而慎重的期望远比浪漫的理想主义更明智和理性,因为1)我们都知道如何才能显得谦恭有礼和体贴入微,但需要花点心思,怕麻烦的话就不想这样 2)相互依赖会放大冲突和摩擦,因为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所以他们肯定比别人带给我们更多的挫折感-即便处于无心 3)伴侣了解你的秘密缺点劣势,发生冲突时这些都是伴侣嘲笑和伤害的武器 3)不受欢迎的意外,比如孩子,养育孩子是件无休止的工作,会让伴侣快乐相处的时间急剧减少,当孩子出生,冲突会增多,对婚姻满意度会减少 

替代的比较水平:CLalt是指我们抛弃目前的亲密关系,而转投可以选择的更好的伴侣或情境,所能得到的交往结果。CLalt决定我们对亲密关系的依赖程度。结果-CLalt=依赖度。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对伴侣去留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关键在于CLalt。

亲密关系中负面行为比相同数量的正面行为有着更大的心理影响力:坏的比好的更有力量。失去通常比同等程度的得到对我们的影响更大,类似的,亲密关系中的讨论事件比理论上同等程度的合意事件更引人注意。要保持满意的亲密关系,需要至少保持5:1的奖赏-代价比。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发现两性对伴侣所说的正面行为的注意还不到四分之一,这点更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

寻求奖赏时,我们企图满足自己喜好体验的欲望即接近动机,我们追求快乐;我们逃避代价的是驱动力是回避动机,避开惩罚逃离痛苦。这两种驱动力独立作用,结合在一起影响亲密关系的情感,亲密关系中即使不存在冲突和批评,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关系快乐而充实,正如快乐和充实的关系中未必没有冲突和批评。

根据接近动机和回避动机,我们把关系分为四种:1)丰盛的,两种同时满足,充满快乐少有烦恼 2)痛苦的,两种都没满足,代价大奖赏小  3)高危的,充满快乐,但同时充满了疑虑和纷争,潜藏着不确定性 4)沉闷的,代价烦恼小,但也不快乐,缺乏新意和刺激。如果要亲密关系快乐充实,我们不仅要避开痛苦的代价,还要克服沉闷的关系,尽力满足伴侣的接近目标,为他们提供快乐的、有趣的、兴奋的经验。这一结论也是人类动机的自我延伸模型的核心思想:能扩展我们兴趣、技能和经验的伴侣关系就能吸引我们,新奇的活动,新才能的发展和新的思想观点的获得都具有内在的满足性,这就是为什么刚恋爱的人常常快乐无比,因为新建立的亲密关系通常包含知识的增加和能促进自我概念发展的相互关系。但伴侣关系一旦建立,自我延伸往往变慢,很多人就觉得伴侣比起当初显得枯燥和平庸。根据自我延伸模型,保持快乐的关键是创造性的发现持续你个人成长的方法,消除关系的沉闷。

公平

处在不公平的亲密关系的任何人都是紧张的,获益不足的感到欺骗和剥削,受益方感到愧疚,所以只有双方都得到公平结果,每个人才最为满足

在家务劳动和照料小孩两个敏感问题上,保持公平是明智之举,如果这些杂物由双方平均分担,夫妻们往往都会对婚姻感到满意。

承诺

对亲密伴侣的幸福依赖可以孕育承诺,即持续亲密关系的意图。

承诺有三种:个人承诺(人们受到伴侣吸引、亲密关系令人满意,而希望关系继续表现出的承诺);强迫承诺(离开关系的代价太高,不得不持续现有关系时表现的承诺);道德承诺(来自对伴侣的道德责任感,认为违背试验和许诺,倾向于信仰婚姻的神圣性)。对应在三种情况下人们希望与现有伴侣保持亲密:1)感到幸福 2)没有其他更好选择,CLatl低 3)离开代价太高

承诺的后果:1)指向长期发展,减少伴侣遭遇坎坷时产生的痛苦,如果人们认为他们的亲密关系会长久发展,就能很好的容忍一时出现的低奖赏和高代价,正如价值投资者在盈利较低时也会持有某种股票  2)使人们采取行动保持和维持亲密关系,即使代价很高,比如顺应性行为,人们克制自己不以愤怒来应对伴侣的愤怒,容忍伴侣的破坏性行为而不还击,避免了争吵和口角,有助于消除伴侣糟糕情绪,但这类行为需要相当程度的自我约束,绝不是因为软弱使然,相反,顺应行为是要有意识地做出努力来保护亲密关系免受伤害。 3)承诺还使人表现出更大程度的牺牲意愿,会做那些只是为了自己就不会做的事情,克制自己不去做那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六、友谊

友谊定义:一种自发的人际关系,通常表现出亲密和互助,双方彼此欣赏,并企求对方的陪伴。

友谊和爱情都包括对伙伴正面、热情的评价,但浪漫的爱情还包括对伴侣的着迷,性的欲望和比友谊强得多的排他性的愿望。

女性之间友谊以情感分享和自我表露为主,男性友谊围绕共同活动、搞笑娱乐展开。

友谊发展的障碍

羞怯

是指在社交情境下沉默寡言和抑制行为结合紧张不安的综合症状。几乎所有人都不时受到羞怯的困扰,当我们置身陌生的环境,第一次见到有魅力、地位高的陌生人,很容易产生羞怯。

与坦荡的人相比,容易羞怯的人有三个特征:1)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他人的嘲笑和蔑视让他们感到恐惧 2)倾向于自我怀疑,羞怯者往往低自尊 3)感到自己能力不足。

羞怯者这种负面认知和行为缺陷使得他们与人交往时进退两难,他们担心别人的看法,害怕别人的指责,却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营造良好的印象,结果他们的社会交往显得小心谨慎,畏畏缩缩,这会打断和转移别人对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疏离冷漠的行为并不能博得别人的同情,反而经常予人以沉闷单调、索然无味的印象。书中举了个例子,你在舞会现场,一些熟人在跳舞,他们喊你跳舞,但你对自己舞步没有信心,不想让别人觉得你蠢笨,所以呆在舞池的边缘,你当然想和他们跳舞,但过分在乎他们对你的评价,所以踌躇不前,保持观望。这种沉默寡言会妨碍你的社会交往,不能表现出你的岁和友善,也无助于聚会欢快的氛围,你只是干站在那儿。你的心里或许还觉得自己很友好,但别人从你的行为上很难察觉到这点。从各方面表现看,你都看上去笨手笨脚,呆头呆脑。其实与其一个人在舞池边尴尬地站立给人负面印象,还不如加入跳舞的队列笨拙的舞动起来;只要你生气勃勃,兴高采烈,没有人在乎你的舞姿如何,但当你站在舞池边了无趣味时,人们的确会注意到你。羞怯会引起人际循环效应,羞怯给人带来负面印象,通常还会产生羞怯者所害怕的不利评价,引起对方冷淡和排斥的反应,久而久之羞怯者更可能受到别人的忽视和拒绝,而非谅解和通清醒,这样的结果又会强化他们的羞怯。

对于羞怯者,大多数人根本不必接受培训,他们只要精神放松,不再担心别人的评判,就可以表现的坦荡豁达。

孤独

当我们想拥有与他人更多、更亲密的接触而不得时,就会产生孤独感。

人们受到两种孤独的困扰,其一是社会隔离,指的是我们不满于缺少朋友和熟人的社交网络而引起的;其二是情感隔离,指的是我们缺乏深厚的人际关系而引起,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就是缺乏人际关系的广度和深度。

之前提到归属需求,孤独就是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结果,长期看孤独者与有些丰富、满意友情的人相比,他们血压更高,血液中应激荷尔蒙的水平更高,睡眠质量和免疫能力也更差。好的消息是孤独通常是一种短暂的状态,坏消息是孤独具有遗传性。

男性与其他男性只能保持相对肤浅的人际交往,一般只有与女性交往时,他们才能敞开心扉,因为男性似乎更依赖女性以避免孤独,而女性则不会依恋男性避免孤独。

孤独还会引起抑郁,抑郁是比孤独更宽泛、不满和苦恼的状态-孤独产生于人际障碍,而抑郁则来自各种各样的失落和挫败,除了悲观和忧郁之外,抑郁者还表现出过度寻求保证:持续不断地探查以确保他人喜欢并接纳他们,但当他们得到保证后又质疑这种保证的真实性。


七、爱情

纵观人类历史,通常择偶标准和浪漫爱情并无多大的关联,人们的婚配有着政治的、经济的、实用的和家庭的原因,而独独不会仅仅因彼此相爱而结合,即使在北美,人们也是直到最近才开始觉得爱情是婚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967年76%的美国女性和35%的美国男性愿意与自己并不爱恋的但各方面都比较完美的伴侣结婚,而现在多数人会拒绝这样的婚姻。

爱情的三个成分

罗伯特 斯滕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成分构成:亲密,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激,特征是性的唤醒和欲望;承诺,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这三者中激情是最容易发生变化,也是最不容易控制的成分。从生理学角度看,支配激情的脑区与支配亲密和承诺的脑区截然不同,激情由荷尔蒙调控,亲密由多巴胺调控,而承诺由神经肽催产素调节。

这三个成分组合可以形成四种不同的爱情状态:

浪漫之爱:有着强烈的亲密和激情,会表现出承诺但承诺并非浪漫之爱的典型特征。任何形式的强烈唤醒,都会影响我们对浪漫爱情的感受。

一项对浪漫之爱的分析认为激情的吸引力根源于两个因素:1)生理唤醒,如心跳加速,并伴随 2)相信另一个人是引起你唤醒的原因,根据这个观点,情感唤醒是由于出现了另外一个有吸引力的人时,浪漫爱情就会产生或者加强。经典的吊桥实验(在不安全晃动的桥上和稳定的桥上两种情况下,受试者在摇晃的吊桥上想象力更强,更激发对女助手的兴趣)表明了肾上腺素增强了人们的爱情体验,不同类型的高唤醒,包括简单的体力活动和恐惧等情绪,似乎都可以提高我们对伴侣所感受到的吸引力。这点让我想起之前看到一些恋爱秘籍的文章中,男士分享追求女孩的方法,推荐一起去玩过山车等紧张刺激的行为可以提高成功率,这么看是有它的心理学依据的。

相伴之爱:亲密和承诺结合在一起形成,双方努力维持深刻而长期的友谊,这种爱情表现出亲近、沟通、分享以及对爱情关系极大的投入,典型例子是长久而幸福的婚姻,虽然年轻时的激情已逐渐消失。

相伴之爱并不依赖与激情,所以比浪漫之爱更加稳定,它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忠诚的友谊。

愚昧之爱:缺失亲密的激情和承诺,在压倒一切的激情基础上闪婚,但彼此不了解或者喜欢对方

完美之爱:三者都充分,但斯滕伯格认为完美之爱类似于减肥,短期容易做到,很难长期坚持

爱情能持久吗?

人们在结婚后浪漫的爱情会减弱,一般结婚两年后夫妻彼此平均表达出的情爱就比他们刚结婚时减少了一半,婚姻之后第四年是理论最频繁的时间段。

为何浪漫之情难以持久呢?首先,幻想促进了浪漫,洋溢着激情的爱人往往将伴侣理想化,忽略使他们止步不前的不利信息,问题在于幻想会逐渐变弱,所以伴侣开始生活在一起变得越来越现实后浪漫就消退了;其次是新奇为新确立的爱情注入了兴奋和能量,刚坠入爱河时自我扩展,事物都是新鲜的,亲密感增加,激情高亢,确立关系后,新奇感消失,激情逐渐消退,婚姻关系持续越久,激情就变得越少;最后唤醒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消失,伴侣变得熟悉时大脑可能无法产生足够多的多巴胺。

所以浪漫激情的三个因素:幻想、新奇和唤醒都会随岁月流逝而减弱,所以浪漫爱情会日渐消退。不要沮丧,促使人们结婚的爱情和使人们数十年厮守的爱情并不一样,随着我们变老,激情会消退,但亲密和承诺都会增强,能长期维持幸福婚姻的人通常会表达出更多相伴之爱。

如何维持爱情呢?有目的、创造性的防止可能损害满足感的任何厌倦情绪。当爱情变得重复、单调和沉闷时就会止步不前,这样会变得没有情趣、难以让人兴奋或者没有挑战性,厌倦是爱恋和满意的对立面,所以如果不再有新奇,就去创造更多的新奇,不要停止寻找新颖、吸引人的共同娱乐的好方法。

这就是爱情策略,享受激情,但不要把它作为维持爱情关系的基础,培养与爱人之间的友谊,努力保持新鲜感,把握住没一个与配偶共同进行新奇探索的机会。如果对爱人迫切的欲望逐渐演变为平静而深厚的情感,不要奇怪或者失望,这种幸福的结果可能会让你成为幸运的爱人。


八、 压力与紧张

感情创伤、伴侣排斥、嫉妒、说谎和背叛等负面事件的出现,表明我们得不到伴侣的爱慕和尊敬。

根据归属的需要,大多数人非常关注亲密伴侣对自己的看法,我们需要伴侣需要我们,希望他们重视我们的陪伴,希望他们认为与我们的亲密关系弥足珍贵。我们在知觉到自己的关系价值,即他人认为与我们的亲密关系珍贵、重要或亲近的程度——低于我们的期望时就会感到苦恼。

感情创伤

关系贬值,即我们感知到的关系价值减少或者他人对我们的尊重明显下降,带给人的感受尤为可怕,会引起多种痛苦的情绪反应。

伴侣排斥

亲密关系中出现的人际拒绝就是排斥,就是受到身边人的忽视。

排斥者认为他们的排斥行为是一种惩罚伴侣、避免对抗或者在冲突之后平复心绪和低调处理的有效手段,但这样通常使被排斥者体验到愤怒沮丧和伤害,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友善或者有效之举,而认为会损害亲密关系。排斥对人的伤害是深刻而痛苦的,它威胁到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使人感到屈辱。人类似乎对最轻微的社会拒绝都十分敏感。

如果排斥看起来不公平合理,危及人们的自我价值,就可能发生更为敌对的反应。被排斥的人变的愤怒时,会贬低忽视他们的人,变得乖戾暴躁,事实上很多暴力恐怖事件发生之前,施暴者都曾有被人排斥或者示爱被拒的人际经历,比如校园枪击案中的学生携带枪支射杀无辜同学。

嫉妒

包含多种情感,既有悲观失落也有因伴侣具有吸引力而产生的自豪感,界定最恰当的三种情感是:伤害(认为伴侣不重视我们,对彼此关系不够忠诚)、愤怒(伴侣为了别人而抛弃自己)、恐惧(被人抛弃和孤独失落的未来)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感到自身能力不足,则嫉妒会增强,因为每个人适配价值的差异,如果伴侣一方比另一方条件更好,较弱一方适配价值低,居于劣势的伴侣有可能认为其他人更加适合自己爱人,就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他们面临的处境是需要自己的伴侣,却又担心自己不够优秀而无法留住伴侣。

在嫉妒的对象中,两种最令人厌恨,一种就是朋友的竞争,它比陌生人更令人心烦意乱(参见20年春节档电影一出好戏中,男主对朋友与自己前女友谈恋爱十分不满);另一种是伴侣表示留恋以前爱人时也特别令人痛苦。

对男性而言,伴侣爱上他人对其成功繁殖威胁不大,性行为才更重要;对女性而言,伴侣与其他人发生性关系并不是最可怕的,爱上别人才更危险,只要男人能继续供给必要的资源,即使他让其他女人怀孕,她的孩子仍能茁壮成长,但如果男方爱上其他女人,彻底的离开自己,那她孩子的前景就堪忧了。

对于嫉妒,如果你不能让伴侣感到嫉妒,是否会感到失望呢?嫉妒是伴侣希望拥有你,却不确信能保有你而产生的复杂痛苦体验。

欺骗/说谎

谎言一般比事实更简短、更缺乏细节,当说谎者非常在意谎言,编造的情节就比动机不高的更为令人信服,但当他们说出谎言时,动机高的通常行为表现较糟糕、更令人起疑,而不用担心什么、更自发、更放松的说谎者表现更出色。

人在说谎时一般吞吞吐吐,音调较高,犯很多语法错误,发生口误,较少眨眼。

背叛

背叛,即我们信任的人做出讨厌、伤害人的行为,在情理上我们根本预期不到的背信弃义的不断行为。比如揭露伴侣秘密,在伴侣背后说长道短,伤人感情的嘲讽,违背重要的许诺,不支持自己的伴侣,在别处花费太多时间等。

个体差异角度来看,主修社会科学,教育学,商务和人文学科的大学生比主修物理,工程和其他理工科的学生更多的背叛伴侣。

背叛具有两面性,背叛者通常低估背叛的伤害,很容易发现一些减轻罪状的环境因素为自己辩护,而被背叛者很难认同,他们对后果评判更加严重。事实是背叛几乎总是给亲密关系带来负面、有时甚至持久的影响。背叛通常是寻求心理治疗或离婚的夫妻抱怨的焦点所在。

应对背叛,需要1)正视背叛而非否认 2)以积极的眼光解释背叛 3)依靠朋友,寻求支持

宽恕

宽恕是一种针对曾不公平对待你的人,放弃你的报复的决定。

要做到宽恕,需要1)谦卑而真诚的道歉 2)受害者一方的同理心 

宽恕往往能改善亲密关系,如果人们得到宽恕,他们一般会变得更为悔恨,这使他们不太可能重返错误;而宽恕者能享受更多的幸福——即更高的自尊,更少的敌意,更少的苦恼和紧张。


九、冲突

冲突:当个体的愿望或实际行动实际上妨碍或阻止了其他人时就会发生冲突。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两方面原因:1)任何两个人在情绪和偏好上都会不时存在差异,伴侣双方的目标和行为不可避免的出现时断时续的对立。待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要协调的活动和任务种类越广泛——冲突就越可能发生 2)亲密关系中交织着一定的张力,迟早会引起紧张,包括自主性对联系性(按照自己意愿自由行事 vs寻求与他人亲密联系)、开放对封闭(坦率真诚 vs 慎重克制)、稳定对变化(维持亲密关系 vs 新奇兴奋)、聚合对分离(陪朋友还是陪伴侣)——基本可以解释已婚夫妻1/3的打斗和争吵。

冲突的过程

激发事件

配偶争吵top 3:1)如何管理和照料小孩 2)家务分工 3)沟通(人际隔阂和伴侣应答性)

分类:1)批评 2)无理要求(看来不公平的索取) 3)拒绝 4)累计的烦恼(相对轻微的事件不断重复变得恼人,比如对伴侣约会迟到、餐桌旁打嗝等)

归因

任何两个人在互动中都持有不同的视角,这是引起争执的根源,行动者-观察者效应表明伴侣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其他人相比有差异,而自我服务偏差使当事人对自己行为做出更好的评价。

关键取决于双方把问题归因在外部还是内部,善意的归因用有利的眼光看待伴侣,使得冲突得以解决。

在这里要谈到一个观点:一旦我们愤怒了,压制的话很危险,就得发泄出来,否则就受到高血压和持续压力的伤害?首先这是错误的,其次它引起的行为可能实际上带来持续时间更长的更强的压力。因为展示愤怒只会反过来让你的伴侣也变得愤怒,只会加剧而不是平息愤怒,总结就是:当你感到愤怒时就表达出愤怒几乎总是让你感到更愤怒。归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换一种思维,思考伴侣在不想伤害你的情况下为什么要那么做,重新思考可以抑制愤怒;其次就是冷静一下,出去深呼吸。

介入和升级

冲突会让人厌烦和恼怒,引起生理唤醒和紧张,增加心率和血压,粉笔大量应急荷尔蒙如肾上激素,抑制人的免疫功能,致使更容易感染疾病,与近期无冲突的人相比,有冲突的患感冒几率是2.5倍。

逃避的危害

一个加剧冲突的现象是要求/退避模式,一方批评、不断唠叨、提出要求,另一方逃避正面接触、退避、采取守势。这一模式是不对的,因为受到逃避的影响,要求者会更加坚持解决,增加的压力使退避者更加抵触和沉默寡言,会让要求者感到忽视和误解,损害夫妻对亲密关系的满足感。

如何解决

解决方案在沟通章节中说过:1)通过接受责任或作出让步或妥协表明解决的意愿 2)通过复述表明支持对方的观点 3)用第一人称进行自我表露 4)提供赞许和关爱 5)幽默

应对冲突的夫妻类型

多变型:经常发生激烈争论,努力说服和影响彼此,常表现出很高的负面情感,但用智慧来缓解愤怒

确认型:夫妻更有礼貌的争斗,比多变型更加镇定,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更像合作者而非对手,他们的讨论或许很激烈,但它们常常通过表达同理心、理解对方观点来彼此确认

逃避型:很少争吵,回避正面对抗,靠自己的力量来试图解决冲突,或者静观其变,希望时间流逝有助于解决问题。即便真要讨论也非常温和谨慎

在这三种类型中,敌对型(24%)比其他夫妻更加不满意;最普遍的是确认型(25%),他们满意度最高,他们冷静、尊重和富有同理心的处事方式具有优势;逃避型(一个确认型结合另一位多变型或逃避型)也很幸福。激烈的争吵未必会损害亲密关系,尤其在争吵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同理心和尊重的情况下

冲突的益处

受到婚姻困扰却不能畅言的中年妇女比起他们直言不讳的邻居,在未来10年死亡可能性高达4倍。对于冲突造成的困境,冲突本身就是促进亲密关系必不可少的手段。冲突能暴露潜在的问题和矛盾,这样才有可能寻求解决方法。

成功的冲突包括:

1. 自我控制,在保持乐观、掌握愤怒上越努力,就有可能变得越宽容、有创造力,做到三不要:不要退避,不要消极(克制轻视和厌恶),不要陷入负面情感怪圈(停止,冷静)

2. 采用说话者-听话者技术,帮忙夫妻针对有争议性的议题进行平静清楚的沟通,可以指定一个小物体作为发言权标志,这种模式使伴侣有机会表露他们关注的问题和对彼此情感的尊重,而不会陷入自我辩解、猜测和打断的恶性循环。


十、权利和暴力

权利

社交权利是指影响他人行为并抵制他人影响自己的一种能力。

权利建立在对有价值资源控制的基础上,如果我控制了你想拥有事物的使用权,你可能就会心甘情愿的服从我的指令,以便得到你想拥有的事物,那么我就对你拥有权利。

权利的六种类型:包括:1)奖赏权利,对应资源奖赏,能带给他人喜欢的事物 2)强迫权利,对应资源惩罚,作他人不喜之事或剥夺他人所喜之物  3)合理权利,对应资源公平互惠社会责任等,他人认识到你的权威,唯命是从 4)参照权利,对应资源尊重和爱恋,他人认同你,被你吸引,想与你接近  5)专家权利,对应专业知识,你广博的知识令他人仰慕 6)信息权利,对应资源信息,你拥有他们期待的特殊消息(小道消息)

权利表现:1)谈话:打断谈话的人比被打断的人地位高,权力大  2)非语言:权重之人较他人人际距离更大,表现更丰富的面部表情,姿势更不对称,占据更大的空间

暴力

伴侣暴力的种类

1. 情境性伴侣暴力:最常见,一般从失去控制的剧烈冲突中爆发,当伴侣都变得愤怒,都陷入特定争执时产生,只是偶尔发作,通常比较温和,不太可能升级到严重威胁生命的身体攻击。通常它还是交互的,双方都愤怒的冲动的失去控制。

它的影响因素分为三类:1)引起一方或双方不安的激发因素,包括令人嫉妒的事件,过去或刚出现的背叛,真实或臆想的拒绝等 2)使伴侣更有可能体验到暴力冲动的促动因素,包括个体生命早期事件,例如幼时目睹父母之间的暴力,长期接触攻击型媒体如暴力电影;还有伴侣之间互动模式包括沟通技能低下的伴侣;还有环境,比如工作学习的压力,闷热嘈杂等不舒服的环境 3)抑制因素,包括性格层面的自控能力,既有高超解决技能的伴侣,以及承诺,对伴侣的承诺使得暴力更不可能发生,所以配偶比同居伴侣更少发生暴力

2. 亲密恐吓:伴侣一方把暴力作为控制和压迫另一方的工具,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家暴,它比情境性伴侣暴力更频繁,它更可能是单方的,久而久之容易升级,对伴侣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包括多种方式,比如感情虐待(打击自尊、辱骂)、孤立(限制外界接触,控制言谈举止)、恐吓(利用表情动作让她害怕,比如打碎东西,破坏财物,虐待宠物,暴露凶器)、强迫和威胁(威胁做某事来伤害她,比如威胁要离开她,自杀等)、经济虐待(防止上班,是她向他要钱)、使用男性特权(像佣人一样对待她)、利用孩子(使她为孩子内疚,包括探视孩子时骚扰她,威胁带走孩子等)、推脱罪责(轻描淡写虐待行为,且根本不重视她的问题,否认虐待,转移虐待责任等)

影响因素和情境性伴侣暴力类似,亲密恐吓的人大体分为两种:1)笨拙可怜的人,他们采取暴力和伤害威胁只是防止伴侣离开自己的拙劣手段 2)恶毒的人,反社会或者自恋,暴力只是完成心愿的一个工具。

进行亲密恐吓的男性并非一日之间变得残暴,往往目睹了父母之间的暴力冲突,或者自己遭到过性虐待,成长于教导传统性别角色的家庭,对女性相当敌视和仇恨;比其他男性更可能视女性为对手,把女性当做满足和娱乐自己的工具。这种乖戾的态度和无能感结合在一起,使得暴力似乎成为恐吓者为数不多的权利来源之一。他们常常感到智力上不如伴侣,具有低自尊。低收入家庭暴力发生更普遍,平均而言亲密恐吓者并不富有,控制的其他资源很少,所以转向于强迫权利。

3. 暴力抵抗:伴侣有力地针对亲密暴力进行反击,并非所有亲密恐吓都会产生暴力抵抗,所以在三种中最不普遍。

三种暴力行为中男女两性同样有可能发生冲动的情境性伴侣暴力,但亲密恐吓几乎都由男性发起。

暴力的基本原理

进行亲密恐吓的男性似乎赞成男性规则,凭此提升对女性的权威,但很多男性却又感到能力不足,为此感到恐惧,为了支撑起男性的自我概念,试图控制别人,尤其是身体上比他们弱小的人。一个对22位因虐待女伴而被监禁的研究发现,所有男性都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对伴侣不敬的合理反应,都提到伴侣的挑衅才是他们施虐的起因,他们感到男性理应比女性强势并优秀,所以有权利使用暴力来控制和处罚女性。另一方面,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真正的虐待妻子,因为他们伤害时并未感到快乐,也控制了自己施虐的程度。

面对暴力的女性在遭遇亲密攻击时会感到吃惊,会追求原谅并忘记,认为困境是自己咎由自取,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和错误的男人约会,知道他脾气不好为什么还要惹他生气等”,她们会因伴侣的攻击而责备自己,并且由于羞耻幼稚或者无知,对自己的苦难保持沉默。所以亲密恐吓对受害者造成了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伤害,在心理上自尊程度降低,对男性失去信任,甚至患上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面对暴力了,一项研究跟踪了被虐待的妇女两年半,研究结束时1/3仍处在亲密关系,原因是她们认为离开并非最好的选择,包括1)暴力伴侣有时也甜蜜可爱 2)离开代价太高 3)替代伴侣黯淡 4)害怕离开会发生更为严重的暴力

                        

十一、亲密关系的解体和消亡

影响关系破裂的三个因素

第一种因素是吸引力,奖赏提升吸引力,代价减弱吸引力;第二种是替代选择,包括可获得的其他伴侣,但任何能替代现有关系的事物,包括独处或事业上的成功,都可能吸引个体离开现有关系;第三种是障碍,使得个体很难逃脱亲密关系,包括维持婚姻的法律和社会压力、宗教和道德约束、打赢离婚案子和抚养子女的经济负担。

这说明本想分手的不幸伴侣却因为离开代价太大而往往仍然在一起,一项对结婚12年的夫妻调查表明,担心孩子受苦、失去孩子的威胁、宗教规范、对配偶的依赖、对经济困境的恐惧都是离婚重要阻碍。

婚姻失败的三种解释

1. 持续地动力,伴侣把求爱期间就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带入了婚姻

2. 突现的危难,问题始于结婚之后,夫妻陷入婚后日益增加的冲突中

3. 幻灭,伴侣在婚姻开始时对亲密关系有着美好浪漫的看法,这是不切实际的乐观,之后当伴侣之间不再彼此努力维持可爱迷人的形象时,现实就侵蚀了幻想。

这三种解释说明了减少离婚的不同方法,根据持续地动力模型,婚前干预能防止彼此有着矛盾情感的夫妻结婚,避免后续的离婚;突现的危难模型主张夫妻应当防范婚姻缓慢滑坡,出现痛苦不悦和消极否定,鼓励夫妻保持愉快大度关注和友善来避免离婚;幻灭模型提出对自己的爱人和关系的冷静而精确的知觉,预防随后的失望。

持续动力模型可以预测婚姻的满意度,幻灭模型可以最好的预测是否离婚。幻灭的突出特征是,注定要离婚的夫妻在婚姻刚开始时比大多数人更加充满深情。婚姻短暂的夫妻——在6年内离婚的人,与婚姻成功的人相比,在婚姻开始时通常具有较少的爱意和更多的矛盾情感,而在7年以及更长的婚姻后离婚的夫妻在婚姻刚开始时显得特别深情和浪漫,平均来看他们比其他夫妻更加恩爱,因此当蜜月期开始后关爱行为通常下降,将来还会进一步减少。他们结束婚姻时彼此的感情并不比其他夫妻少,但他们体验到了浪漫行为最大的变化(急剧的下降)。这点真的令人感慨,他们依旧拥有很好的感情,但是相对最初下降了太多,所以依旧选择离婚。

总结来看,浪漫爱情变化的大小和速度最好的预测了是否离婚,而夫妻带入婚姻的问题决定了离婚的快慢。

父母离异的孩子

如果儿童能够在离婚后维持与父母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那么他们不太会受到离婚的影响,只要儿童能持续的与父母或祖父母保持有意义、充满爱心的接触,那么离婚家庭的儿童通常要蒙受的糟糕后果在他们身上会极大的消失。另外,离婚家庭的儿童体验到的许多糟糕后果随时间减少,所以记住:如果子女能享受到免于贫困的自由,得到关爱、可靠和持续的养育,免受父母冲突的伤害,他们就能幸福的成长。


                            亲密关系的维持和修复

维持和提升

一、保持忠诚

1. 认知维持机制:不再把自己视为单独个体,而是视为包括自己和伴侣在内的更大整体的一部分,更多地使用我们来取代我,称为认知上的依赖性,这点会引起:1)忠诚的伴侣会以积极错觉看待彼此 2)忠诚的伴侣往往认为他们的亲密关系比大部分人要好,这种感知上的优越性使得亲密关系更可能持续,这点有着“相信相信的力量”的感觉 3)忠诚致使伴侣蔑视那些能把他们从现存亲密关系吸引走的人,这一贬低诱人的替代选择的机制让人们感觉到其他可能的伴侣不如他们现在拥有的伴侣更具吸引力。

2. 行为维持机制:包括1)承诺的人常常愿意为亲密关系做各种个人牺牲,当伴侣的行为表明他们鼓励我们成为我们期望的人时——支持我们学习技能,赞同我们接纳有前途的新角色和责任——我们的亲密关系会得到提升 2)忠诚的爱人倾向于忍受伴侣的一些不严重的苛刻对待而不还击,就是顺应,顺应需要自我控制,然而任何人在紧张分心或者疲劳时自控力减弱,好消息是感受到与家人或朋友的联系能增强自控  3)玩乐,当伴侣能一起参与新奇的,具有挑战性的令人兴奋的活动时,他们通常感到满足,简言之伴侣能一起玩乐就能更长久的在一起。在现实世界中,热衷于徒步旅行,汽车,跳舞或者参加音乐会,演讲和演出的人,比只是呆在家里看电视的人,认为他们的婚姻质量更高。4)忠于伴侣关系的人更有可能宽恕对方

二、保持满足

秘诀:1. 欣赏你的伴侣 2. 表达你的感激 3. 重复上述两步

要有义务的去注意伴侣为你付出的关爱、仁慈和慷慨,要和伴侣分享你欣赏的友善之举,无论巨细

要善于注意到我们的福分,因为当我们这么做,我们的心情和主观幸福感都会提升,当我们向伴侣表达感激时,我们能为他们提供巨大的价值认可和关爱,我们明确的欣赏心态减少了他们帮助我们时感受到的代价,因此很容易承受付出的较小的牺牲,在继续为我们的利益努力时,能得到更多的快乐。

修复关系

婚姻治疗

1. 行为方法:关注夫妻当前的交往,设法用更亲切和慷慨的行动取代任何负面和惩罚性的行为

2. 情绪中心治疗:增进伴侣的依恋安全来改善亲密关系

3. 顿悟导向治疗:帮助人们理解他们在过去关系中建立的个人习惯和臆断,怎样制造出他们与当前伴侣的麻烦,它跟关注已往的事件


最后,很感激在20年春节假期中有时间阅读了这本书,让自己更深刻的了解了亲密关系,也对婚姻可能面临的问题有了心理预期,最重要的是明确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关系,而自己在慢慢婚姻路上有意识的去增加提高婚姻满足感的因素,而尽量避免有损满足感的因素。最后总结了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5个点:

1. 我们不会想到伴侣也会误解自己,故而不像与陌生人相处那样努力检查彼此是否达成共识

2. 当我们对他人敞开心扉,我们希望自己的表露能引起他人明显的兴趣、同情和尊重,希望他人表达出应答性,以证明他们理解和关心我们

3. 羞怯者疏离冷漠的行为并不能博得别人的同情,反而经常予人以沉闷单调、索然无味的印象。可能心里觉得自己很友好,但别人从你的行为上很难察觉到这点

4. 爱情策略就是享受激情,但不要把它作为维持爱情关系的基础,培养与爱人之间的友谊,努力保持新鲜感,把握住没一个与配偶共同进行新奇探索的机会

5. 保持满足感的秘诀:1. 欣赏你的伴侣 2. 表达你的感激 3. 重复上述两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