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不喜欢大城市却又生活在魔都的北方青年。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总会不经意的提到一件事:一个人在外有什么好混的,回老家吧,不行去北京也比上海强。理由,无非就是孝顺和离家近,离家近间接为了孝顺。这下好了,“孝顺”成了我头上的紧箍,似有似无的要我回去,“跪”在父母年前。
孝顺是件好事,可我印象中,对自己老人不太好的人,更容易提起“孝顺”这件事。感叹着某某老头老太的儿女怎么样,女婿媳妇多么好,自己孩子将来能有人家一半就满足了,云云。可是自己家的老人所受的待遇,确实跟某某家的老头老太差距大了些。
关于“孝顺”,我有一些个人的理解,不见得正确,却已经成了我秉持的。
一个朋友曾经送过我一本书,犹太人的智慧之书《塔木德》。这本书里面有太多的小故事,我这样的凡人是记不住几个的。但唯独一个关于鸟的印象特别深:到了该迁徙的时候,鸟们必须要越过一片海,老鸟有三个孩子还不够大,必须由它带着飞过,可是它自己太老了,只能带走一只,它不得不做出选择。当老鸟带着第一只幼鸟刚飞到海面时,它告诉这只幼鸟只能带一个过海的事,便问幼鸟:你会怎样对我?幼鸟说:到了对岸,等我羽翼丰满,我会给你抓虫子,不让你再劳累。老鸟听后,把它丢海里了,然后翻身去接第二只。当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后,第二只幼鸟说:放心吧,我会给你抓虫吃,还会陪在你身边帮你梳理羽毛,让你好好安享晚年。于是,第二只幼鸟也被丢进了海里。如法炮制后,第三只幼鸟这样回答:我无法保证到达对岸后我会怎么对你好,但是我能保证像你爱护我们一样,爱护我自己的孩子。老鸟很满意,便把第三只幼鸟带到了海对岸。到这里似乎这只是个爱的教育的故事,但是我们折射的想想另一半:第三只幼鸟会像老鸟对待它的父母那样,来孝顺老鸟。所以,孝首先是“身教”,不是言传。
下面的话似乎说的不太妥当,可我还是要说: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父母的关爱,这个是一种平衡;当你对父母孝顺,你将收获孝顺,不孝便收获不孝,这也是一种平衡。
当然,我不是提倡因为我们的父母可能不是对他们的上一辈太好,我们也去效仿,而堂而皇之的嫌弃他们。我们应该的,是不论怎样,都尽量做到孝敬父母,哪怕只是为了给自己孩子一个榜样,为了自己的晚年。但是方式,是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不是离得近,也不止是在身边。
所以,力行而少说教。就像前面说的,“劝孝”,好像是为了自己可预见凄凉晚年的担忧而引发的希望通过“孝道”为自己提高安全感的行为。
所以,做好自己,只求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