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食堂供应鱼头,我第一次吃出了鱼头的价值。
解决温饱之前,市面上并不单售鱼头,那样的年景,人并不敏感,一口下去,恨不得满口都是肉。解决温饱后,人的敏感度上来,从吃饱过渡到吃好,出现消费升级,开始琢磨哪个部位更好吃,于是有了鸭头、鸭舌、鸭脖、鸭翅,鸭脚、鸭架,而鸭肉成了缺乏想象空间的边角料,当然全聚德的片鸭肉除外。这是典型的产品分拆,辅以价格歧视,筛选出对商品最敏感而对价格最不敏感的客户,实现销售利益最大化。如果不存在价格歧视,那么剁椒鱼头不会连着肥硕的鱼脖,精排不会连着不三不四的肉骨头,这样的搭售就是搭顺风车,反正你好这一口,我就投其所好,并明目张胆地歧视你,占你的便宜。
一只整鸭完败于大卸八块后的组合,资源重组和产品细分能实现效用最大化,绝味、周黑鸭、煌上煌都是拆解高手。产品分拆售卖的例子还有吉列的刀架与刀片,惠普的打印机与墨盒。所不同的是,吉列和惠普是低价出售刀架和打印机,利用客户物尽其用的美好愿望,将客户锚定,靠快消品刀片和墨盒盈利。长此以往,实物锚定变成心智锚定。而鱼头和鸭脖,不存在我低价售卖你一个餐盘,你为了物尽其用而买我的鱼头或鸭脖。这里锚定的是客户对某个部位的敏感度和口味,在你的口味窗口期关闭前,集中火力,批量供应,绝不担心你吃吐了。人的口味是善变的,但诸如剃须之类的行为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这种行为习惯还有一个形象溢价,就是够酷,秒杀电动剃须刀,就像马背上的牛仔藐视豪车里的绅士。这种形象溢价反过来正向回馈了行为习惯,形成了局部小生态。此外,每天剃须就是一种下意识的刻意练习,当刀片划过面颊留下爽快,你成了吉列的刀客,而吉列在偷笑。
深度学习的一个隐形效用就是提高对生活的敏感度,人变得细致入微,由小见大。当然,另一个显而易见的毛病就是话唠,吃个鱼头哪那么多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