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财食堂记忆

裴新民

民以食为天,美食是每段生活记忆中最难以忘怀的鲜活内容。

今年是中科大建校60周年,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饭勺上的江湖—科大食堂趣记》,勾起了我对母校山西财院食堂的回忆,山财食堂留给我很多美好记忆。算一下,1958年建校,我们在校时她30岁左右,风华正茂,现在已经60岁,长者风范,桃李华盖了。

                                  (1)

据说,我们一位82年毕业的学长,毕业时留校后主动申请管理学校食堂,为改善学校食堂做出了贡献。我们学校食堂的饭菜一直是得到同学们认可表扬的。1984年我们进校时(现在的北校区),教学楼、宿舍、学校大门、操场、图书馆都尚在建设之中,很多方面都被大家吐槽,唯独食堂是大家最满意的地方。

比如,当时绝大部分学校食堂售饭方式还是窗口式的,学生在若干窗口排队,一边交饭菜票,一边通过窗口瞄一下饭菜后匆匆选定饭菜。这样的分发方式效率很低,常常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浪费大家时间。窗口选菜的时间太短,匆忙之中选了自己不喜欢的菜,又会影响食欲和对食堂的评价,还会因此导致饭菜浪费。

山财食堂当时就采用敞开式的,所有凉菜、素菜、荤菜、馒头、米饭、面条,分类依次摆开,摆放在饭堂一侧的一溜桌子上,学生隔着一个栏杆可以直接看到桌子上的各式菜品,这样可以提前选定自己想要的品种,减少临时选择影响的时间。

每个厨师负责左右几种饭菜出售。这样平行多点的买菜方式,可以有效分散人流。买菜的人多,可以先去买主食;荤菜的人多,可以先去买素菜,食堂因此基本不会出现排队久等的现象。仅仅这一点,就可以感觉出我们学校的食堂管理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一些聪明的同学还结成合作伙伴,一人负责买菜,一人负责买主食,买饭的速度会更快。两个人合伙在一起,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同样的费用,可以吃到多一倍的品种花样。阮旻和吴红霞就是这样的搭档,两人合作了四年,应该还有好多同学也都这样合作吧。

食堂的饭菜品种很丰富,口味也照顾东西南北。比如主食有面条、馒头,也有米饭,甚至有东北人喜欢的发糕。荤菜常常有七八样,素菜也有五六个,凉菜常常有二三十种,每份只要几分钱。

当时最贵的菜是红烧排骨,每份三毛,一个星期最多敢吃两次。大部分的菜每份一毛。我最喜欢西红柿烧茄子,至今觉得学校的红烧茄子是最好的。感觉最有欺骗性的菜品是鸡蛋炒包菜,看着表面全是鸡蛋,厨师打起来却全是包菜。

早饭的品种比较简单固定,基本都是小米汤配油条、馒头,咸菜、豆腐乳。很多同学毕业纪念册上记忆最深刻的事,竟然就是小米汤配油条。至今,我都认为小米汤配油条、豆腐乳是绝配,可以发挥这三样食材的最佳风味。

偶尔的油炸馒头也很受欢迎。据阮旻说,她最好这一口,逢有必买。那时候饭量还不小,每天早上都是两个馒头一碗小米粥或玉米糊糊,配上一份咸菜。馒头吃一个半,留半个下第三节课吃。如果第三节课后没有馒头吃,午饭就要多吃一个馒头才能顶回来。

                                  (2)

那时学生食堂有两个,一溜房子,东西两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就餐的食堂,两个食堂的品种稍有差别,这应该是学校有意让食堂形成竞争的一个安排。最西边还有个教工食堂,学生也可以去就餐,但是价格较高,极少有学生去消费。

我的办事效率提升应该是从大学吃饭这件事上开始的。上大学之前在家吃饭总是很慢,一顿饭要花费很长时间,到大学后很快就改变了。

下课时以最快的速度冲出教室,路途中以最快的步伐行走,还不要跑起来,以免失去应有的风度,这是要锻炼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的状态。这个状态可能与体育竞走差不多了,步幅尽量最大,频率尽量最快。

写到这里,我眼前浮现出了李平清妖娆的小步伐,也好像看到了刘少庆匆匆的身影、杨孝安大步向前的身姿。

那时候,吃饭像是在比赛,有意无意总要以最快速度完成。其实,吃完饭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干。早晨吃快些,是因为时间紧迫;中午吃快些,可能是为了多些时间午休;晚上吃完饭,肯定只有外出散步什么的。所以,吃快只是一个习惯,一旦快起来后,没事也会快速进行。

我们也真的比赛过吃饭,看谁最快吃完。当时我们宿舍有安凤海、陈云昌、陈红瑜、贾维成、覃大奉、王玉军,我吃面条最快,

陈云昌是吃米饭最快。与陈云昌比赛吃米饭,每次总是输给他,为此还专门向他讨经验,知道他吃米饭是不用嚼的,在嘴巴内扁压一下就咽下去的。我也尝试过,但是不嚼几下不习惯,最终只好甘拜下风。

                                (3)

那几年是中国经济政策改革的摸索期,1984年初人民日报还在讨论异地贩卖是不是投机倒把犯罪,1987年各地已经开始兴办贸易中心,中国的经济当时在发生着急剧变化。我们在学校直接感受到的是饭菜价格的变化。

食堂的红烧排骨,1984年时一份是三毛钱,1985年变成五毛,到1988年时涨到一块钱。1984年时的红烧排骨,一份是半饭盒,满满全是肉,有些不像烧排骨,倒是像红烧肉;1988年的红烧排骨,真正是排骨,骨头多过肉,大半是汤水。

后来,凉菜都变成按毛计价了,素菜都变成了原来肉菜的价格。1984年刚开始到学校时,每月生活费30元足够了,后来每月50元也难以应付。

1984年时食堂最受欢迎的红烧排骨,男生们抢着买,女生们是轮不到的。现在想想有些汗颜,当时我们男生们似乎有些不够绅士啊。1988年时涨到了一块,吃得起的人变少了,女生们才有机会。记得这时候食堂还增加了两、三元一份的小炒,大家可选择的菜品更多了。

我们刚到校那一年的寒假放假前,学校给我们配发了烟票、酒票,凭票可以平价购买当时的十大名烟、十大名酒。

我用这些票买了几盒“大重九”烟、一瓶汾酒、一瓶绍兴花雕酒带回老家。春节家人聚餐时喝酒,汾酒大家都说好,却不习惯花雕酒,都说花雕酒不好喝。后边几年许多物品不需要凭票供应了,除了粮票再没有发过其他票证。

物价涨了,选择品种多了,有钱可以买得到几乎所有的物品,我们在校前后的八十年代中后期是社会急剧转换的一个时期。

                                (4)

虽然学校食堂的饭菜不错,但是,到了二年级开始,还是有同学开始自己在宿舍做饭。可能一方面是想改变一下口味,另一方面也节约一些开支。

所谓自己做饭,主食还是在食堂买,自己只是炒个菜。炉灶是那种煤油炉,再配个炒锅、案板、菜刀就可以开张了。

我们八四计一班里最早开始自己做饭的是李佳勋、杨仁魁、张奎,他们一个是广西的,两个是四川的,可能对北方的饮食还是有些不习惯。佳勋、仁魁俩个厨艺很好,自己做饭的时间最长,好像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坚持到毕业。

我和王玉军搭伙也做过两个学期。下课后一个负责去食堂买主食,另一个回宿舍炒菜,比在食堂买不会多花费多少时间。为了避免菜品、开支的不同意见,我们商定每人轮流负责一周菜品采购、炒菜的安排方式。每到自己负责时就会仔细安排,争取周末留有余地可以买几瓶啤酒解解馋。

自己炒菜最多的品种是土豆、菜椒、茄子,这些菜容易存放。

一开始炒菜,油不热,王玉军就将菜下到锅里了。我仔细回想一下,母亲炒菜时是油热后用葱花爆锅的。想起这些后,我们就开始改变流程,味道慢慢有了改善。不论炒什么菜,王玉军每次都加些开水进去防止糊锅,他这个习惯慢慢也被我接受了,后来很长时间内我也有这个习惯。

其实自己炒菜也炒不出什么新花样。但是,因为是自己的手艺,吃起来感觉不一样。同样是大白菜,感觉食堂的是水塔塔的,自己炒的是爽口甘甜的。可能心理性的因素影响很大。

                                (5)

当时的商业环境还不兴旺,外出吃饭是不方便的,记得到了87年学校西边的小百货商店旁才开了一个小饭店,那里有个小门可以直接进到商店,走到外边去。方便面要到1988年才出现,晚上自习后肚子饿了怎么办?有需求,头脑灵活的同学就发现了商机。

先是有同学卖起了面包,五毛一个。每天批一箱面包,晚上在同层宿舍出售。这时候是晚上十点左右,很多人都已经饿了,面包很受欢迎,一箱面包一扫而空。跟着他们就增加了采购量,两箱,再到三箱,慢慢发展到在其他楼层设置代理人负责销售。

86年的时候学校招了一个师训班,是原来中专、大专毕业已经参加了工作的,学制两年升为本科,这些学生来源很广泛,也比较成熟。其中有两人是福建的。两个福建同学没有竞争面包生意,而是选择在男生宿舍楼下卖面。

桶里盛着煮好的面条,盆子里装着卤汁,买的人自己拿饭盒,一块钱一份,很受欢迎,每晚都可以卖掉一大桶。大家都说,南方人精明,有生意头脑。

卖面包之一的陈云昌同学,现在已经是“重盐”的总经理。不知道其他几位做生意的学友现在是不是已经成为大款、商业领袖了,有谁了解他们的后续消息吗?

                                (6)

那时候,食堂其实也是礼堂,学校的重大活动都是在食堂进行。每年12月份的歌咏比赛、新年晚会、毕业典礼都是在食堂举办。

五月份运动会,12月歌咏比赛,是当时学校上下半年的两项重大活动。歌咏比赛是集体赛,每个班级都要参加。歌曲是《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等指定的若干首歌曲,每个班可以自行从中选定一两首。在教室每天课后练习两个星期后,在食堂进行正式比赛。每个班轮流上台演唱。男生穿白衬衣、打领带,女生要化妆、穿裙子,大家都郑重其事。

8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毛阿敏的《思念》大火。有天晚上去食堂打饭时,五四青年节晚会节目正在排练,有位同学在台上演唱《思念》,恍若原版,我们几个男生一时呆立不动,感觉台上女生犹如女神降临一般。

我们的毕业典礼也是在食堂举办的。没有现在穿学士服、发放证书的仪式,主要是领导讲话,宣读获得学士证书的名单,会后聚餐。据说不即时发放毕业证是担心有些同学不服从分配。聚餐时供应了啤酒,记得很多人都喝醉了,有人将桌上的盘子仍了一地,老师也没有干预。

                                (7)

从网上知悉,现在的山财有九个食堂,条件比我们当时应该好更多了。现在太原高校圈子里有个顺口溜,“山大的美女,财大的饭,理工大的帅哥满街蹿”,公认财大的饭菜最好。

有在太原工作的同学说,她最近到学校食堂去吃过,现在学校的食堂出售的都是一小碗一小碗精致的小炒,还有麻辣烫、夹肉饼等特色食品。

祝愿母校的各项发展越来越好!

前不久同学聚会,很多人在惦记太原街头的“炒灌肠”,我的感觉并不强烈。我更惦记学校食堂的红烧茄子。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学校那个老食堂去吃一顿,看看红烧茄子的味道是否还一样。

(感谢潘宏智、阮旻、王海燕同学的补充、修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