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阅读书的方式都回绕着以下两种方式来回切换:
1. 看书很快,但吸收不到多少东西,对于娱乐或获取资讯的书或资料来说,也无可厚非,但对于要仔细理解并提升自己能力和思想的书,这种阅读方式相差甚远;
2. 看书虽然能吸收到有用的东西也能很好的理解书中内容,但是速度很慢,慢到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所以效率也不能算高;
最理想的阅读是在保证理解力的前提下,速度也快。当然,上面两种方式距离这种理想状态是还有一段距离的,那么怎么缩短这个距离从而达到理想状态呢?
阅读本身是一项技能,还是后天学习而得的技能,那么既然是技能,肯定也有相应的技巧,学会这些技巧然后再勤加练习,速度和理解力自然都增加了。
那么从哪里可以获得这些技巧来同时提升阅读速度和理解力呢?我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翻译:郝明义,朱衣)1972年版(第一版是1940年版)。从这本书的出版时间和畅销排名就可以看出,第一版距离现在已经80年了,足以有一个人的人生那么长了,如果不少真正值得的好书,不会畅销这么长时间,毕竟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注:这篇文章是这本书的章节笔记(关于阅读层次的章节:2-4,6-12,20)。
思维导图
四个阅读层次:
四个阅读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其中层次之间不是独立的,后面的层次会依赖和用到前面层次的技巧。
基础阅读
阅读的基本条件(四个递进的准备阶段),包括:
1. 身体,智力,语言等,基本上在学前教育或幼稚园阶段就能达到;
2. 会认字,会读简单读物,小学一年级学生阶段;
3. 字汇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有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能从上下文快速得到不熟悉的字眼并根据语境能推出大概意思,小学四年级结束阶段;
4. 能消化阅读经验,观点转化,成熟阶段,初中毕业阶段;
不少读者初中毕业后,阅读技能并没有增加,一直停留在这个等级。
检视阅读
1.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书名页,序,写书的视角,目录页,标题副标题纲要等,根据这些点来确定是不是要读的那种类型的书,值不值得再多花时间来读,也同时为第三层次的分析阅读做准备。
2. 粗浅的阅读,这一部分强调阅读的速度,不同部分用不同速度,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这也是为分析阅读做准备。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这本书的重点,又分为三个阶段:
分析阅读第一个阶段:整理内容大纲,对一本书架构的认识
1. 一定要知道读的是哪一类书,越早越好,最好在读之前;
2. 使用一个句子或几句话叙述整本书的内容(作者想干什么,重点或主题)
3. 将书中重要篇章列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的整体架构
4. 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主要问题,次要问题,问题顺序和回答顺序
分析阅读第二个阶段:诠释内容
1. 找出重要关键字和共通的词义,与作者达成共识
2. 根据书中重要句子找出主旨
3. 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4. 找出作者的解答,确定已经解决、未解决的问题,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
分析阅读第三个阶段:评论
1. 完全了解后才能开始评论
2. 不要争强好胜或盲目反对,理性表达不同意
3. 把不同的观点(知识上的不同意见)当作是有可能解决的问题
不同意时:
4.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5. 证明作者的知识有错误
6.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7.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不够完整
主题阅读
就同一个主题阅读多本书,相当于了解并整理多位作者的观点,把不同时空作者的思想放到同一处摊开来分析,可以理解成这是由多个作者共同参与的一次讨论,而自己不需要预设立场。主要针对的是论说性作品,对于小说、戏剧与诗来说,这种方式很困难。整个过程中,检视阅读技巧被用得最对,也可以借助主题工具书的帮助来协助完成。
主要的步骤如下:
1. 找到相关的章节
2. 创造中立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3. 建立中立主旨,列出并厘清问题
4. 界定主要及次要议题
5. 分析这些议题的讨论
总结
这是超级实用的关于阅读技巧的书,当然学习了这些并不能说阅读技巧就提升了,只有用于实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练习,并孰能生巧,才算是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