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是一个随着父亲和哥哥生活在美国的波兰孩子。他们一家住在远离集镇的波金斯山上,时常脚上沾满泥巴来上学。因为她长长的怪名字和淡蓝色的洗得变了形的旧裙子,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捉弄她。直到有一天,旺达突然声称她家有一百条各种式样,各种材质的漂亮裙子,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嘲笑。根本没有人会相信她,而且大家都把每天拿这件事捉弄她当成“保留节目”。而旺达总是在平静地回应完女孩们的嘲笑捉弄后,独自一个人安静地靠在爬满了常春藤的校舍墙边的太阳地儿里,等待上课铃声。直到有一天,旺达再也没有来学校,她们一家终因受不了嘲笑而搬走了。她给大家留下的她那一百条与众不同的,美丽至极的“裙子”却永远挂在了女孩们的心里,挂在了她们一辈子的记忆里。——一个不被别人“看见”的人,竟可能是最优秀的,灵感和热情让人望尘莫及。而旺达·佩特罗斯基,即使被歧视、冷落、嘲笑甚至孤立,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愿望,没有放弃对美好的向往和追寻。她带走了不愉快的记忆,把包容、友爱和希望留给了她的同学和老师。
旺达的离开让孩子们的心情很不平静,“优秀的女孩”佩琪开始为旺达的出色叹服,也为自己那么多次的对这个沉默的穷女孩的捉弄而歉疚。她和马蒂埃一起去了脏乱不堪的波金斯山上去寻找旺达,可是只看到人去楼空的破败院子和空空的衣柜。而一直在旺达受到捉弄和奚落的时候在内心同情她的马蒂埃,最终也因为自己没能勇敢地站出来给旺达以帮助而愧疚,她只能在心里编织梦,为旺达编织童话,甚至在脑子里编着能够弥补歉疚的电影。但是最终发生的已经发生了,永远也补不回来了。正如著名作家梅子涵在书评中说的那样“我们真是不能做这样歉疚一生的事。”
回想起来,在我们成长或从教以来的记忆中,其实都有,或者曾有过几个像旺达·佩特罗斯基这样的身影,甚至我们自己就曾今是那个小小的旺达。他们因为有这样或那样和大家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名字特别,外貌特殊或者穿着怪异,亦或者学习成绩糟糕甚至是说话口吃或父母残疾而被大多数人冷落,甚至成为嘲笑、戏弄的焦点。他们沉默、安静,甚至卑微,他们总是像旺达一样远离热闹的人群站在远远的墙根里,内心却怀着期望与梦想。而后来他们的梦想和坚守也终究开出了绚烂的花。而我们在忆起当年的时候其实或多或少都会有像马蒂埃类似的情绪在里面,为当初我们没有做得更好;为当初的幸灾乐祸,因为被那样对待的“幸好不是我”。不久前读到一位前辈的教育文章,他说“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读完《一百条裙子》之后,我想说“愿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暖以待。”因为每个生命都有一个无比饱满的小小的内心世界。也都有渴望和梦想。也愿我们能在有机会给予温暖的时候,不再犹豫,不再退缩,不再顾虑重重,不再留下更多的遗憾与歉疚。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我们就是孩子的天,我们甚至可以干预或者说是主宰班上孩子的喜、怒、哀、乐;我们可以决定一个孩子内心是风和日丽还是雨雪交加,那么我们怎样让我们身边的孩子的生命里有更多温暖和幸福的味道呢?我觉得,爱、理解和尊重是我们首先应该具备的素养,也只有充分的爱,充分的理解与尊重,才能如阳光雨露般滋养孩子的心灵,才能萌出幸福的芽,开出幸福的花。 愿我们有缘遇到的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