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在日式的名字中又叫做“睦月”,是亲戚家人和睦团聚的月份。日本人以新历庆祝新年,所以每个生肖年也都是从1月1日开始。
1月的头几天总是热闹又繁忙的,祈愿、团圆、拜访亲友,然后吃着美食、看着电视中轮番滚动的娱乐节目......
最重要的是要”初詣”,东京的明治神宫、浅草寺,京都的伏见稻荷大社,三重的伊势神宫,福冈的太宰府天满宫之类都是人气之地。也可以到家附近的神社去祈福,毕竟离自己近的神,应该算是守护自己这方的“土地神”了吧。
很多人喜欢沿袭老辈子的习惯,从还未跨年的午夜开始就去神社。而现在大多数人都会在元旦早上吃过早饭后再去。不过,元旦期间要么宅在家里被炉里,吃橘子、看电视、优哉游哉,要么拜访下亲戚,所以,在诸事安顿下来后,1月3日之前去一次自己喜欢的神社或寺庙,完成新年的初詣就够了。
通常,礼拜完以后,买御守(护身符),抽签,在绘马上写心愿,买破魔矢辟邪驱恶,买达摩(不倒翁)、招财猫之类。但是在请这些新的护身、开运之物前,要把去年请回家的这些物品都拿回神社烧掉。所以很多人都有固定的神社去在开年时参拜。
日本也有包红包的习俗,叫“年玉”。也是将钱放到小纸包中,给小辈的。不过和我们不同,不讲究要用红色,反倒有很多可爱的设计。而且尺寸很小,纸币即使折了也没关系。
之所以叫“年玉”,是因为最初它是神社供养年神的圆圆的年糕团,然后再将这些供养物分发给来参拜的信众。各自家庭中也会这么做来分给家人亲友。因为日本人相信这些米团子中会有神力寄宿,所以供奉完再吃掉的话,在新一年会有好运。而用钱币来代替,则是到了江户时期以后。
观赏初日的日出也是习惯。在高的地方、或者海边。就是太阳正好升到富士山顶,被叫做钻石富士。
正月期间流行吃御节料理,杂煮(お雑煮),喝屠苏酒(お屠蘇)。
御节料理一般是2-4层的豪华料理,2-3层比较多,4-5层最为正式。由20~30种左右的食材组成。比如黑豆、栗子、青鱼子、腌小鱼、牛蒡、伊达卷、红白鱼糕、鲷鱼、鰤、红虾、蛤蜊、海带卷、筑前煮等,都有美好的寓意。而且都是在过年前准备好,先供养年神,然后再阖家团圆时一起吃。也有说法是正月前几天不开火,所以这些食物都是便于保存的食物。
御节料理作为最正式的节日庆祝料理,总会用漂亮的盒子来装。一层一层的盒子叠加,也象征着幸福的叠加。
而且,吃御节料理和杂煮的时候,都要用两头尖中间粗的“祝筷”来食用,象征着邀请神灵一同享用,是“神人共食”的食物。
说来,这种料理依然起源于平安时期从我国传入的“五节供”的习俗。在1月7日(人日),3月3日(上巳节),5月5日(端午),7月7日(七夕),9月9日(重阳)。感谢自然恩惠、感谢神明庇佑。于是以食物供奉,开设庆祝宴会。而演变至今,只留在1月的正月来享受这种隆重的料理。而且,以前都是宫廷贵族间的习俗,要到江户时期结束时才在平民间普及开,而且最初的名字还是“食积”“蓬莱”这样的名字。
杂煮是元旦早上要吃的食物。食材除了绿油油的蔬菜、还会加入鸡肉、海鲜等。
另外,日本各地有自己当地的口味,汤底会使用白味噌、红味噌、高汤、酱油汤等,加入的年糕也可能是烤过的、或者单纯煮过的,甚至夹着红豆馅的。配菜的品种也会依当地的特产而变。是很有地域风情的一道温暖的食物。
想来大家都记得王安石那句古诗中的“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不喝的屠苏酒,在日本还保留着饮用这种药酒的习惯,虽然相对普及度欠一些。但讲究的人家,还是会在元旦伊始,就从小辈到长辈的顺序来喝一圈这个酒,驱邪、求长寿。而且酒杯、小酒桌、装饰都各有规矩。
元旦这天晚上睡下、1月2日早上醒来时,要回忆初梦,也就是新一年的第一个梦,据说是可以占卜一年的凶吉。最好的梦是七福神乘着宝船而来。一富士二鹰三茄子,富士是日本第一山,象征“无事”,鹰则是聪明又强壮的鸟,象征“高”,茄子在日语中的意思有“成”的意思,寓意心愿之类容易实现。
年末年始,想要在家当沙发土豆也是可以的。1月2日和3日的“箱根駅伝”是日本大学生参赛的马拉松长跑实况转播,从东京出发一直接力跑到箱根,3日再跑回来。除此之外,长寿的综艺节目、新春特别电视剧等,也都在电视中轮番播出,应接不暇。
1月2日也是书写新年抱负的一日,日本人会郑重其事地拿出纸和毛笔,写下对这一年的展望。
新年期间除了宅在家里以外,还有很多游戏活动。比如放风筝、玩陀螺、玩羽子板(用木板来玩羽毛毽)等。
1月2日开始抢福袋(happy bag),是商家们开年迎客并且大力兜售自己商品的时候,如今也有性急的商家宁可少放一天假也要多赚一些钱,从1月1日就开门营业。对于商家来说是“初売り(初贩卖)”,对于买家来说则是“初购物”
不仅百货店有自家的福袋,各个大大小小的品牌、商家也都随之响应。除了会给出比较好的折扣以外(比如大件家电、电子产品类),也会将一大包价格参差不齐的商品打包销售,一些积累下来卖不出去的商品也趁机清了仓。
(不要问我买衣服类福袋时吃了多少亏......)
(PS:2020年因为全球收到新冠的影响,为了避免聚集,商家甚至在2020年年底就开始分散销售次年的新春福袋了)
“花びら餅”,直译看似是“花瓣饼”,其实日语汉字中一般写作“葩餅”,或者正式的名字应该是“菱葩餅”(ひしはなびらもち)。这个季节性的和果子,尤其盛行于京都,属于曾经宫内的食物。但现在日本各地也都能买到。而且是正月的头几天贩售(从1月1日到1月3日-5日左右)。
京都风的“杂煮”是以白味增为汤底,而这个“葩餅”,同样用了咸口的白味增作为的馅料,被叫做和果子中的“杂煮”。白馅上加上一根牛蒡,以代表喜庆的白、粉双色饼皮对折包裹。白色的部分是寻常的年糕(大多会使用“求肥”,在糯米粉中混入糖的甜口年糕),粉色的部分是添加了菱粉的菱饼,或者染色的年糕。基本上粉色年糕会单独夹在白年糕中,但根据各家的不同,使用的配料会多少有点变化。
虽然传统上的正月会一直延续到十五、甚至立春,但是现在,3天是主要的法定假期长度。1月4日(或者假日结束后的工作日)就是复工日。是这一天,大家会到神社拜一拜。比如东京的明治神宫,神田明神,愛宕神社等,都是求事业的人气地。
七草粥
1月7日,食用七草粥,祈求一年的无病无灾。这一天被称为“人之节句”。这个习俗也是来源于我国,我们的初七是“人日”。所以,早上食用当季的生命力旺盛的七草,正好也缓和一下酒足饭饱的肠胃。所谓“七草”,是这个季节的应季绿菜,包括:水芹、荠菜、鼠曲草、繁缕、宝盖草、芜菁、萝卜。熬好白米粥以后再加入这些绿叶菜,撒上适量盐,就是清爽健康的七草粥了。
1月7日之前是摆放“门松”的时期,所以被叫做“松之内”。在这期间,孩子没会玩羽毛毽、放风筝、百人一首歌牌、陀螺等。大人们则会串门拜年。
镜开
1月11日这天,是“镜开”之日。会将从去年末一直供养年神的镜饼(年糕)用小木锤或者手掰开,祝红小豆汤或者杂煮汤食用。如前所说,日本人相信神灵会寄宿于这样的年糕饼中,所以不能用刀来切,而食用后会得到年神的庇护之力。而且,新年的时候吃点硬的东西,能联想到牙齿稳固、进而寓意长寿。
同样以“镜开”为名的,还有给日本酒开盖的仪式。源于武士上阵前为了激昂士气,用木槌敲开酒桶,畅饮一杯,祈愿必胜。沿袭至今,就变成了在新年,以及一些庆祝活动(比如结婚典礼)中的仪式之一了。
镜开之后,也象征着正月活动进入了尾声。1月15日虽被叫做“小正月”,但如今重视这一天的人不太多。而且因为随着新历,这一天并不一定是满月之日。对于讲究传统的人来说,这天早上一般会喝红小豆粥,用小豆的驱魔辟邪的寓意,为新年的祈愿画个句号。过完这天,年就算过完了。
曾经摆满了文具店和便利店的新年和生肖类明信片(日语中叫:年贺状),也随着开奖之后变得不再应景。
以前,1月15日(小正月)前被叫做“松之内”,现在缩短至1月7日了。从1月8日开始就是“正月事始め”,大家也都慢慢回归寻常忙碌又崭新的生活。
总觉得,我们过春节,都是一派喜庆、吉祥的气氛:镶金的红色,鞭炮的图案,张灯结彩的热闹......这些是我对红红火火的“年”的印象。
而相比之下,日本的“年”味显得凄寂一些,起码对我来说如此。绿色长青的松树、白鹤的图案,“红白”为主的色调...是啊,虽然红色热烈温暖,但干净纯洁的白色却在这个时候添加了一点点冷的气氛吧。
1月的国民假日是“成人之日”,虽然是属于20岁的年轻人,让他们为自己“成人”而庆祝。但确也是国民的休息日。
这天出门的话,会看到身着传统服饰的年轻人走在街头,实为亮眼。
不过,年虽然过完了,一月也依然寒冷,但可爱温馨的气氛其实一直在延续。是的,这时还是草莓粉色和红色开始遍布商场和高档宾馆的时候。除了农园开始提供采摘草莓活动,一些大宾馆(比如希尔顿之类)或者一些大的餐厅会推出草莓自助。各种以草莓为主的甜品和餐饮被塞满了桌子。看着就愉悦又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