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看了一些关于善良教养的文章,所以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善良和教养;善良和教养往往都是分不太开的,一个善良有教养的人和别人相处起来总是让人感到舒适,一个善良有教养的人无形之中总会显得高贵,让人尊敬,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行为大多时候都是在意识之后,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哪些行为是善良的有教养的,我们才会有之后的一些善良行为,也就是说,认知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善良教养;当然善良教养也是有格局的,你是只对身边的人善良,还是对陌生人一样的善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格局,格局不一样,善良的纯度也就不一样了,教养的层次也就不一样了。
当我接触到的思想越来越多了,当我见过的事越来越多了,我慢慢开始学会了包容,许多时候是会有点偏激,但我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在不断的改善中,当我再次遇到问题时,我有时也会微微一笑,然后要做的事就是开始分析问题的原因,只有当我很明确的知道问题在哪时?我才能更好的应对,当然大多时候我都是对别人的分析,对事的分析,站在一个很客观的立场上,因为平时我已经花了许多时间去分析自己了,然后再对照自己,以前的我只要别人的意见与我相左,我是坚决不同意的,死磕到底的,现在的我也会有点不悦,但更多的还是高兴,因为现在的我倒挺喜欢收集别人的观念,特别是那些我从没听过,又有趣生动的观念,虽然我多少总是有点想去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但我已经慢慢发现这样做确实不是最佳选择,既说服不了别人,还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但人总有好为人师的一面,所以现在的我尽量不主动的去将自己的观念输送给别人,而是通过文字和被动回答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现在的我觉得,给别人选择的权利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我有个朋友小李,他就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总喜欢指出别人缺点的人,刚开始的时候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稍有些熟悉就喜欢去对别人指指点点,后来与许多人都产生了矛盾,人际关系一度糟糕的很,他为什么总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呢?因为他觉得是朋友就要指出他们的缺点好让他们改正,他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后来由于长期的与他人有矛盾,所以他开始去看些书籍,开始思考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局面,后来他得出结论是因为他没有把人际关系区别对待,所以后来他不再对那些关系一般的人指指点点了,转而开始只对身边亲密的人指指点点,因为他觉得,他们关系那么好,他不去帮他们,其他人更不会去帮助他们了,人就是这样,越是亲密的人,越是在乎,越想去对他们的生活插上一脚,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总是很担心我们的生活,总想我们的生活过的好些,但事实总是适得其反,过度的关心就是一种束缚,所以他糟糕的人际关系一点也没有改善,反而使人际关系更加恶劣,因为越是亲密的人接触的越多,越希望互相能够支持,关心,理解,所以一些亲密的人也开始渐行渐远了,这时他开始再次思索原因,并去看一些书籍,他开始明白如果想去指出别人的缺点,不能采取太过于直接的方式,因为那样实在太伤害他人的自尊,而是采取委婉点的办法去表达出来,后来发现其实这样做的效果也是甚微,这时他再次思考,同时也走过了许多路,见过了许多人,观察那些人际关系良好的人,他终于明白没有太大的必要去指出别人的问题,他清晰的认识到其实许多人很明白自己的问题,只是不愿改或一时难以改正,当我们去指出他们的问题时,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他们并不领情,也不会去做出任何改变的,一个人若想改变,没有人能直接的帮他,只有自己觉醒的人才能帮自己,正如那句话所说:“装睡的人你叫不醒”,但是当他渐渐长大后,他看到许多人依然活在迷茫和困惑中,所以他还是想做点什么,但之前做的许多都没有效果,所以他再次将自己的认知升级了,如果想去帮助别人,他自己必须得是个有力量的人,让人尊敬,让人心生崇拜,才能提高个人影响力,才能让改变更容易些,才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幸福些,当然这些改变也只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漫长过程;可以从小李不断变化的思维过程中不难看出,他心地是善良的,他想去帮助别人,虽然有时也是逞一时之快,但从本质上来说,他的心地还是善良的,不过他的认知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前面他的善良,别人并不认可,还给别人一种自私,争强好胜的印象,到了后来他的善良并不太明显,但事实上确实帮助了别人,今后我想他也一定会成为一个他人所需要的人,所以一个人的善良与其认知是有很大关系的,只有不断的去见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才能真正的将自己的善良和教养发挥在实处。
坦白的说,许多人在不触碰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们还是很乐意去展现自己善良有教养的一面的,毕竟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活在别人的赞赏中,但是许多人会因为不同程度的个人利益就会显得不那么有教养,不那么善良了,通过过往的一些经历,我明白了这个世界有其残酷的一面,因为许多人必须得出卖自己的善良和教养才能让自己生存下来,许多人说:“我都生存不了了,你就不要跟我谈你那些所谓的善良和教养了,更不要跟我谈你那些兴趣和理想了。”这句话体现了一部分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就是这样,唯生存论,唯有生存才是王道,其他都是扯蛋,说句实在话,他们这些为了生存,不得已出卖善良和教养的人,还有些情有可原,不过也只是三分怜悯,七分可恨,倒有些人打着生存的旗号,赤裸裸的出卖自己的善良和教养,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还恬不知耻的对你们大肆宣扬,并企图将你们拉到与他们同一水平线上,不是我无法理解他们的想法,而是他们的价值观我实在无法苟同, 为什么他们会无畏且无惧的出卖自己的善良和教养呢?说到底,还是他们的格局不够,他们只看到了个人层面的东西,因为他们只想获得的是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至于别人的幸福,跟他们没有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如果有必要,他们很大程度上会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们几乎不会考虑要不要为一个地区的人们,一个国家的人们,世界的人们谋幸福,所以善良对于他们来说仅限于自己,偶尔慷慨出来的善良也只是有目地的塑造形象而已,或许有些过于丑化,但事实大抵如此;当你浪费一度电的时候,你考虑的是自己的支付问题,还是国家的电力问题,当你随地扔垃圾时,你考虑的是自由的个体,还是你作为城市形象建设者的一份子,当你在地铁上让座给孕妇的时候,你考虑的是孕妇会舒服些,还是这件事对传统美德的正面导向作用,当国家发生战乱的时候,你考虑的是小家的安危,还是国家的安危,这些都是一个人的格局所决定的,当然我并不是要求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应该这么有格局的做出行为,但我们至少要将这些有格局的行为了然于心,当个人善良与其他更宽广的善良发生矛盾时,我们所做出的善良行为才不会显得如此狭隘,心中有大爱,哪里都会有爱。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走向更高的阶级,因为我们知道,当我们到达更高的阶级时,我们会更幸福,但前提是,你必须明白我们到达更高的阶级为什么就会更幸福这个问题!否则,你根本就到达不了更高的阶级。
绝大部分情况下,人的认知影响人的行为,只有将认知充实的更宽广了,我们的善良才会更显而易见,只有将认知格局提高了,我们的善良才更有价值。
善良的认知和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的高贵,你可以不那么高贵,但你一定会明白别人的高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