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风雨兼程才能磨砺出孩子们的钢筋铁骨
---对在集体中成长的几点问题的思考
鲁志民
当孩子正式进入学校开始接受正式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家长们都会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孩子开始要进入一个以班级体为单位的陌生集体环境去学习生活。而在这个环境中孩子所有面对的挑战和困境要远比书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更多更复杂。我经常遇到很多焦虑的家长都在忧心忡忡的担忧自己的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不能跟其他同学处理好正常的人际关系,甚至还在担忧谈虎色变的遇到所谓“霸凌”等等。那么我就结合多年的实践来简单的跟大家聊聊我对于在集体中成长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收获。
不用强迫孩子必须在集体中游刃有余的学习生活。
很多家长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积极的融入集体生活中,尤其是孩子所在的班集体。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孤立、被边缘化,成为那种孤僻的孩子。因此很多家长就很主动的给孩子讲很多如何在集体中生活、如何快速融入集体生活的一些技巧……甚至还有的家长会强迫孩子必须参加一些孩子并不太喜欢的集体活动。其实,家长们尤其是刚入学的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们真的不用太着急孩子不会融入所在的集体生活。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脾气秉性,尤其是在班级集体刚刚开始组建的时候更是不用着急。我们都在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和个性等等。那么我们就应该接受孩子进入一个新组建的班级集体生活的时候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会很开心一下子有了这么多的新伙伴;还有些孩子可能反而会比较谨慎的接受自己所面临的集体生活。因此,每一个孩子的反应其实都不奇怪。我们经常看到一年级刚刚开学的时候总有个别孩子哭喊着不想上学,甚至还有到了二三年级也是很排斥学校生活的孩子。这样的情况总是搞得家长们狼狈不堪,那么我觉得我们做家长的不必一定要必须强迫孩子快速的融入班级集体。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反倒是应该跟老师一起配合让孩子慢慢的放松下来,只有一个孩子对于集体生活不在恐惧的时候才是他真正的喜欢上学校的时候。
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选择,不用强迫每一个孩子都必须相同。比如对于喜欢安静的孩子就不要勉强他们一定要成为集体中的小明星,对于外向的孩子也不要一味的强求他们成为乖乖仔。只要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遵守集体的规则,自己很舒心就好了。
家长对于集体意识的认知是影响孩子在集体中成长的关键
虽然家长们在孩子上学后都认为集体生活会促进孩子的进步,但是在如何认识“集体”这个问题上却会经常出现非常大的差异;而这样的认知差异实际上会影响着孩子在集体中真正的生存和成长的心智健康程度。
最普遍的就是现在被经常挂在教育鸡汤文中的“平等”意识。很多家长们在孩子出生以后会学习很多有关育儿和教育的书籍以及文章,尤其对于“平等”这样的话题说法非常乐于接受,认为只有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在集体中出现所谓的有违平等的情况就会变得很焦虑甚至是做出很多不合情理的举动。
孩子成长的环境当然是需要平等的对待,尤其是在人格和尊严上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现代的学校教育早已经将这一意识融入到教育教学的体系中。从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课程体系的设置规则和方法上就力图在同一地区尽可能的平等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但是此平等非彼“平等”,有少部分的家长关注的‘平等’实际上是孩子是否得到了集体生活中的优待。作为家长当然希望我们的孩子在班集体或者所在的任何的集体中都能获得更多成长的机会和舞台,但是这里面实际上也需要孩子自己去认可这里面的机会和舞台。我经常见到有的展示机会家长比孩子更积极,比如上台演讲或者去参加竞技比赛的时候家长都是喜欢孩子能够多参加好锻炼一下;或者有的社团招新的时候也是家长们积极主动的就给报了名。这样的情况都是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喜欢孩子通过集体的各种活动来提升孩子的心智水平和勇敢以及荣誉感等等这些方面。不过我也见过有的孩子确实是觉得自己真的不喜欢这样的场合或者环境而自愿放弃这样的机会,这时候真不能怪孩子或者集体不珍惜这样的机会。毕竟是孩子自己去参加这样的活动,也只有孩子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
家长的对于集体利益的认知实际上会影响孩子在集体中的健康成长。比如如果家长认为集体的利益不值得学生去维护,我们只关心我们自己的孩子能得到什么?这样的认知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孩子在集体中的成长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和做法。而如果家长认为集体的利益应该高于每一个个体的利益,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在集体中有特殊权利的话也同样会影响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和做法。因此,家长们的认知实际上是决定着孩子在集体中的行为模式的。
令人抓狂的集体生活中的个体冲突带给孩子的成长
我经常听见家长们说“这孩子啥时候才能让我省点心呢……”,这时候不用问基本上是又惹祸了,不是在出了意外受伤就是跟同学发生冲突甚至是违法集体纪律被叫了家长……我特别理解家长们的心情,尤其是现代社会各种压力都聚焦在了做家长的中年人身上的时代更是如此。
比如说通常所见的就是孩子们在班级中发生冲突,无论谁打架了或者是被打了都是令人很头疼烦恼的事情。更有甚者如果处理的不好还会把相关的家长们也牵扯进来引起更多的矛盾。所以就有很多家长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别跟别的孩子发生冲突。实际上当孩子开始进入一个集体中的时候与别的同龄人发生人际联系进而产生各种关系的时候就意味着冲突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未成年人对于人际冲突和矛盾的接受与学习也是他们必须要经历的一个成长内容。换句话说,一个孩子的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遇到人际关系冲突和矛盾的过程。这是不可能避免或者回避的问题,假定如很多家长希望的那样孩子在整个学校学习期间没有遇到与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的冲突和矛盾,那么我们会担忧这孩子的成长是个不健全的过程。因为在班级集体的生活学习就会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冲突,而在这样的人际冲突与困难的接受和解决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个孩子心智健康成长的过程。学会如何正确积极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冲突和矛盾也是我们的孩子的必修课。
当然,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冲突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比如,在班级集体中总会遇到各种荣誉的评比与评价。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学生都会有获得荣誉的愿望,那么在班级集体中这样的荣誉总会面临荣誉的数量比参与评比的学生人数多的情况。那么这时候一个同学A的品学兼优的表现获得荣誉是正常的事情,而另一个同学B假定因为表现略差一点而没有获得该项荣誉的时候就会在两个同学之间产生人际关系的冲突。但是只要标准清楚合理,那么这样的人际关系冲突不会有不良的影响。
我要多说几句消极的影响方面。在班集体中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速度和效果会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并不一致,因此每个孩子的情况的复杂性就大大的增加了。比如,在低年级有的孩子会经常性的丢东西,而有的孩子就会不注意的拿回家很多同学的铅笔橡皮之类的。这时候冲突就会出现,当然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很清楚和接受孩子会这样,所以问题很容易解决,不会发生更多的严重冲突。但是因为孩子是不成熟的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更严重的冲突就不会那么容易化解了。比如,在集体中的打架这样冲突。现在的孩子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环境中是受到各种优待的,有的甚至是过度的优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对于与同学交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是很容易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当冲突发生的时候就可能发生互不相容的情况,也就是通常说的打架。没有发生身体伤害的这样的冲突一般情况家长们觉得都不是啥大事,但是如果孩子身体受了伤很多家长就会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了,这时候老师也是非常头疼的。就我观察到的更多的情况是孩子们彼此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在学习如何建立跟他人的平衡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对于低年龄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们不会跟其他同学发生正常的关系,也就是暂时还不具备有效的人际关系能力。因此动手是属于经常性的行为,当然这里面不排除有极少数的孩子因为多次在人际关系冲突中因为动手而暂时获益进而发展到会比较强横的情况。但是因为当一个孩子开始进入学校后就会接受各种社会规则的学习以及练习,那么实际上这样的孩子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是很容易被矫正过来的。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确实在很多学校都可能会存在成长失衡的孩子,就是通常所说的可能这个孩子需要一些专业的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介入治疗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人际冲突确实会让学校和身处其中的家长们和孩子都很头疼。这时确实需要专业介入的时候还是希望相关孩子和家长能够积极的寻求专家的帮助,因为科学应对确实是一个最佳的方案。尤其是千万不要回避孩子存在的问题,因为诸多的文献都已经表明积极的接受专业帮助甚至是严重的时候接受治疗都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的表现。从教多年这样的案例实际上遇到的极少,更多的孩子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反而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导致孩子的内心的精神秩序出现了偏差,然后攻击性变强或者是易怒等等;通过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变和教育手段的调整都会慢慢的变化最后变回到正常的情况。
家长们尽量不要参与到孩子在集体中的冲突和矛盾中。
我想这一原则其实很容易被家长们理解,但是却很不容易被接受。因为现代教育环境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叠加导致老师实际上很难可以每一次都能够将学生发生的冲突与家长剥离开。而家长如果过多的介入到学生冲突的解决过程中反而会引起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在学校班级集体生活中老师的实际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学生都要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当老师在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和处理在学校这一环境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的时候如果家长以自己的角度和利益诉求强行介入的话确实会引起更多的不确定的矛盾。因此,作为一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还是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去用教育的手段去处理成长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
结语
孩子开始进入学校这样的集体生活环境的那一天就意味着他开始了社会化的进程,而人类社会之所以可以存在就是因为人具有社会化的意识和能力。而学习社会化的能力也是我们的孩子必然的一门课程,当然这一门课程不是独立存在于某一门课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孩子生活学习的每一天中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发生的联系之中。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任老师。我们如何对待孩子在学校集体中遇到的人际冲突和矛盾决定着孩子如何去学习这些问题和矛盾。而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都是真实的存在,我们不能刻意而有选择的去选择我们喜欢的冲突然后回避我们不喜欢的冲突和矛盾。每一件事情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真实的存在,而我们应该让每一件事情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助推剂而不是绊脚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痛点,也是孩子最需要的生长点”!
愿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包括上面说的人际关系的冲突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在将来才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
�����^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