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曾经发过一条微博说:年轻的时候,喜欢证明给别人看,证明过后才知道最厉害的其实是不慌张。
不慌张。说的很好。
以前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现在,忽然之间就明白了。
明白胆怯,懂的慌张。
刘同发这条微博的时候我还在学校,那时候高二。
很青春的年纪。
当想到什么事情,遇到什么事情,想做就做,不畏惧困难,也不害怕就丢人。也不管成功或者失败。
记忆深处的小胆怯还是在每周一演讲的时候,站在学校舞台上的演讲。记得,舞台上的太阳很晒,喇叭的回声也很重(我不知道是不是舞台都这样),有点晕眩的感觉。但是,我的小胆怯却不是来自于舞台上的学校领导和舞台下面的老师同学。
而是自己。
因为这一次演讲时我自己争取过来的,也是我自己写的稿。
普通话并不是很好,稿也不是很好。演讲稿一直在知道老师的修修改改之中才完成的。我知道这一切都不够好,但是这一次机会错过就没有了,所以我还是不慌不忙的准备着。
即使再勇敢,我还是在意自己的评价,介意老师同学们的看法。所以,并没有因为胆怯而退缩,努力平静的站上舞台。告诉自己,不慌张。
我自我调节很好,也很快。这应该跟我在生活中的角色有关,生活的环境也有关系。
我是家里的老大,但是上面有着堂哥堂姐的庇护,所有有着做姐姐的坚强,也有着做妹妹的柔软。我家里小时候相对于同伴生活更加好一点,所以也很容易满足和开心。
有点大大咧咧,也有点小神经。
这时的的我,是不慌张的。
后来,慢慢长大。发现有些东西得不到,所以假装不想要。我知道,这时候的内心的慌张的。再后来,面对一些东西,即使知道无法改变的还是努力争取。这时候,内心的慌张少了,也平静了许多。
再到现在,偶尔还是会表现出来了慌张。与比自己优秀厉害的人交谈,进入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环境,遇上让自己表现的无知的东西……不管多么逞强,多忙独立的平静,还是会不知不觉之中的表现出来慌张。
而且近期以来,越发明显。
即使假装平静下来,告诉自己,很好。
但还是那么明显。
沉在心底的自卑和不安,还是慢慢的显现出来了。因为有想法有所求,自己永远没有那么的豁达。
但依然努力着不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