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思维导图,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第一次看同事用软件画的思维导图,让人眼前一亮,鼠标轻点间,一份总结计划就出来了;再后来,又看到很多人手绘的思维导图,图文并茂更觉得惊艳,自己却不敢亲自动手尝试,脑补一下自己的绘画水平,别说给别人看,自己都嫌弃,想想偶尔用用软件就挺好了。
使用思维导图,因为工作关系。从事培训工作,很多同事习惯用思维导图做项目方案、写课程大纲,对我而言也仅此而已,未曾深究,却始终心存疑惑:画个图和我手写有什么区别?思维导图的作用到底在哪?它怎么就激发思维了?手绘和软件又有什么区别?它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神奇吗?怎么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2019年11月,非常有幸走进了“沈红亮”老师的《思有成竹——博赞思维导图管理师认证班》,不仅让我心中的疑问得到解答,更让我对思维导图有了更系统更深层的理解,开启了一段精彩的思维突破之旅!
前置课程系统了解理论基础
作为一名讲师,参加过很多认证课,很多课程也都有前置课堂,然而沈老师的前置课堂却是让我听的最舒服的。
1. 内容聚焦。前置课就两天晚上,却都是学习必须知道的干货。第一天对思维导图必备的概念、应用、绘制准备做了讲解,配以经典案例,让我对思维导图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第二天针对绘制的规则、步骤、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为正式上课做足准备。这样的安排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能让起点不一的学员在上课的时候尽可能站着同一起点。
2. 时长30分钟符合成人需求。线上课程没有约束,全靠自觉,要保持专注真是不容易,30分钟刚刚好,哪怕当时有事,再回听也不会觉得太长而放弃。不得不说,我刚要走神的时候重点内容都讲完了,所以真的是干货啊。
3. 输出倒逼输入。尽管是前置课程,却妥妥的留了作业,用导图画出课程内容。回过头看,其实内容精炼,结构清晰,很好画,但当时听完课为了不丢人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后来才发现它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是否美观,而是强迫自己思考记录,加深了记忆力。
整体来看,前置课程开始就在我的大脑里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理论体系,为正式上课奠定了基础。
考核点评反复纠偏收获要点
两天课程现在想来真是一点不轻松,沈老师好像讲课了,又好像没讲,但重点是课程结束时我是真会了,尤其是手绘导图让我信心大增,这完全得益于一步一练反复考核点评的课程节奏。
1. 上课先考试。还记得前置课程讲什么了吗?导图绘制的规则步骤是什么?一上课先考考。“拼图”游戏算是让我现了原形,但我忘了没关系,总会有人记得,而当别人说出答案,我就又记了一遍。而类似的考试几乎贯穿的整个课堂,学点咱们就考考,想忘了都难。
2.点评即纠偏。如果你以为前置课程的导图只是让你加深记忆就错了,它还能让你看到自己对导图的理解偏差,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而我也是在互相点评中明白了差距,也看到了自己的误区所在,让我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明确方向。
3.解惑有收获。两天的学习全然解答了我曾经的疑问,也让我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更加清晰:
a. 思维导图不是随便画的,中心词、图形、色彩、线条等都有其特殊要求和意义,无论是绘制还是阅读时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有方法有技巧,正确的使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用,而这是一个不断强化训练的过程。
b. 思维导图主要有两大作用:激发创意、整理思路。因此涉及这两方面的内容都可以使用,比如工作中问题解决、策划活动、头脑风暴、谈判、创新等等。
c.思维导图让学习事半功倍。对我来说,我的工作需要大量阅读,但读书时总有一种体会就是想要看完一本书太难了,看完记住就更难了。思维导图的“文章笔记4644法则”,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法则也强烈推荐学子们来学习使用。
d. 不要为画而绘。手绘导图很漂亮,但切忌关注点跑偏,盲目追求美观,而忽略思维,所有图形和色彩的运用都是为思维服务的。个人学习的感悟是前期学习阶段,如果允许,可以多使用手绘,帮助强化思维,毕竟想要画的美观,就需要逼迫自己思考清晰再落笔。实际使用过程中,手绘还是软件个人觉得全凭自身需求。就算你永远不去画,思维导图也值得学习。
最后,我想说,课程虽然结束了,但人们对思维训练的学习之旅却依然在前行,只要你愿意去尝试,愿意去动手,思维导图入门其实一点都不难,哪怕你说我不需要画思维导图,但其实学学它的思维方式,也会让你受益匪浅。很庆幸自己没有犯懒放弃学习,很荣幸遇见沈红亮老师和她的《思有成竹——博赞思维导图管理师认证班》,收获了这样一个终身受益的思维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