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章 体用明了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章,老子用了六个问句,前三个在讲道体,后三个问句在讲道用,最终总结起来把核心总归到"玄德"二字。这一章的主题叫做体用明了,所谓体是指道的本体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体现以及我们如何去寻找它。道的本体无形无相,我们怎么把它用出来,用出来又是什么痕迹,这样有体有用,有内有外,所展现出来的就是玄德。
所谓玄德,我们由道所化生出来的德行,它像天地滋养万物一样,一直在做,但是人如果不用心去体悟 ,就永远体悟不到。道德经一直在讲,人,圣人和天一直都是融为一体的,但是当我们自身没有感悟到,我们没有进入那个玄牝之门的时候,我们和天地是割裂开来的,我们是我们,天地是天地,圣人是圣人。但当我们开始逐渐去悟道时,我们和天地是一体的,天地有玄德,我们也有玄德。这一章从道体到道用,再到玄德,一步一步的分析,最终通过这章的内容,让我们找到学习提升方法,增加自己道体的明了,以及对道用的领悟,最终提升自己的玄德。
接下来看这六个问句,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前三个问句就是在讲我们的道体。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后三个问句是在讲我们的道用。
首先第一个,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什么是营?什么是魄?营,灵魂,很虚无,是我们承载的主体,也就是我们的灵魂; 我们每个人有肉体,有精神,营指的是魂,营魄抱一,指魂魄抱一,魂是静的,魄是动的。魂是指我们平常情感发出来; 魄力,我们平常说魄力,儒家讲智仁勇,魄力,但有时喜怒哀乐。载营魄抱一,是指发出来时是从本性发出的" 像智,仁,勇,慈这些我们是从本性当中发出来,从魂当中发出来,而喜怒哀乐是从我们的妄心当中发出来,是被外界所挑拨的,那样的话,营和魄就分离了。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是指我们的精神能不能够内守,精神内守从而魂魄内守,不被外界的邪风邪气所侵扰侵占,我们的魂魄内守不被外界的邪,比如别人欺你,辱你,诱惑你........,都不会被它干扰,这就叫做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从这里学习到一个提升方法,精神内守,如果看到一个外面的引诱,或者让你不爽快的东西,你要看看自己的魂与魄能不能够拧在一起,能不能够抱一,能抱一叫无离,不能抱一,离开了,怎么办?赶紧拉回来,这样拉回来后,魂魄常常不离,动静如一。
第二句,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气,人的一呼一吸之间气息就存在,但这个气息并不是恒长的。人的气息如果受到情志的扰动就会产生变化,当我们生气时,气息会加速,我们惊恐时,呼吸会拉长; 如果我们平常有思虑时,呼吸会变得比较低沉。总之,人的气息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后天之气是被妄心所扰动,先天之气是循着筋络自然运行的。如果一个人的气息不被后天所扰动,那么他就像婴儿一般是不被扰动的,而这个像婴儿一般不被扰动,不是呼吸的功夫,很多人认为养生上要练呼吸吐纳是呼吸的功夫,实则不然,呼吸不是用肺来呼吸的,而是用心来呼吸的,肺只是一个呼吸的器官。我们的一呼一吸能否像婴儿一样,却是看我们的心有没有被扰动。专气致柔,专,克制,气,练气,这就是学道的功夫,我们能让自己的精神内守,
从而气息调服,真气存之,让气柔得像婴儿一样,此时像婴儿般存真气运行,我们的妄心就基本上不动了。
第三句,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当我们慢慢能做到精神内守了,也能做到真气存之了。我们自己的内心当中,就能生出很多的智慧,妄心一般也不去扰动了,但是这时候还有一点,载营魄和专气致柔,这就是修行的法。载营魄,去关注自己的营魄、精神有没有发散,关注自己的气息有没有调柔,从而心静下来,能生智慧。涤除玄览,意思是把这一点也去掉,这一点方法也去掉时,道体回归真正的清静,叫"能无雌乎?"
三句话,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让我们知道魂与魄要能够浑然一体,我们的力量要从自己的本性中发出来,而不是被那个妄心给挑拨出去。第二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从呼吸上去体察自己有没有被妄心扰动。第三,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要看自己能不能够自然的进入道体,看修行功夫的纯熟,这三个就是修炼我们的道体。
后面三句讲的是道用。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爱民治国,当然是用大智慧去治国。大智慧就是不用智慧,大智慧就是回归道体,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回归道体。
能无知乎?看一个引导众人修行的人能不能够把道用好,而不是用自己的小聪明小智慧去把百姓拉过来拉过去像操纵一个棋盘一样,能够真正的循乎道去做,这样去治国,有智而不用,道体光明,智慧是非常大的,但此时能够做到让百姓回归道,而不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做,这就是"能无知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天门,天机。圣人治世时,他动用很多的智慧,解决很多问题。用智是指应机而生智。所谓应机而生智,关键是事情来了,应机去做,而不主动刻意去做什么事情。天门开阖,天机运行,开阖,开关。天机运行是指我们的道体道心,事情来了,天门开,事情走了,天门关,天门开阖,能无雌乎?何为雌?雌者,生。天门开合间,有没有自己生一个什么念头出来。如果能做到没有的话,就是应机而行。
第三,明白四达,能无为乎?智慧的人做事情,明白四达,智慧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智包天地。当学道之人做到如此,他能真正的无为吗?
假如智包天地,而又真的做到精神内守,和光内照,到达无为之境,此时这个人就是照道之极,合乎天地的玄德,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生养了万物又让万物去含生的运行叫生之畜之。然而生却不去占有,做了却不居功恃傲,去长养别人却不去主宰别人,这就是天地对万物的态度,天地对于万物对于我们确实是这样去做的,长养了我们,生育了我们却从来不主宰我们,也不恃功自傲,这就是玄德。
人学圣人,圣人学天,学什么?学道体,学道用,最终看玄德能否产生。玄德产生之后再对照天地,看一看阳光,看一看雨露,看一看万物的生长,我们是否也发出了这种力量,去长养万物而不有,不恃,不宰,那么我们的玄德就体现出来了。
总结: 学习第十章是我们学习道德经的一个转折点,如果说之前还是在讲理的话,那么这一章,道体的三问,道用的三问,让我们开始有修行的方向了。
道体三问,载营魄抱一,魂魄能不能不离?能不能从内心当中发出智仁勇,喜怒哀乐是外在的扰动,把它给隔离开来,由外在的喜怒哀乐隔离,回到终点。第二句,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我们的气息把它调柔调顺,平时或坐或卧或行或走都可以看着自己的呼吸,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让自己的呼吸慢慢地看着它看着它,而不被情志有所扰动。日积月累调柔调柔,像婴儿一般。第三,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这些方法做得很纯熟之后,慢慢的去除,去除之后,道体还能自现,像明镜一般。如此,道体就显现了。
道用三问,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治国时,工作时,能不能做到不主动用所谓的智慧,而不是合乎天道的教别人如何合乎天道。天门开阖,你需要做事情时,天机运行,能不能够不夹杂的生出什么东西来。当你智慧明白通达后,能不能够做到无为。以无心为止,最后用玄德来印证自己第十章体悟,指引我们真真切切修行的方法与印证,道在悟,在修,在证,要知行合一,才不枉圣贤大道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