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认清一个事实,越是想要得到的事物,就越得不到。
回顾以往的人生岁月,这句话简直是对我精辟到不能再精辟的人生总结,基本每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情,都可以用它概括。可是不如愿经历惯了,会让人变得不敢再轻易付出努力了吧,我想到。
播放起金玟岐cover李宗盛的《山丘》,很喜欢她唱这首歌的感觉。
有些感慨,喜欢别人总比喜欢自己来的容易吧。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越过山丘 才发现无人等候
喋喋不休 再也唤不回了温柔”
有种一切还未开始便已结束的疲乏感。
下面是提问环节:
- 为什么会去喜欢她呢?
emmm觉得她很重要,是自己不能错过的人吗,或者说,一聊钟情?但是喜欢这种感觉可能并不能带来想象中的积极的色彩:自己一直牵挂着她的消息,焦虑地等待她的回信,想从各方各面了解她,很困扰,一个人被微信彻彻底底地异化。(或许牵挂他人,总比有人担心自己容易使心灵满足)
可这算是真正的喜欢一个人吗,至少不是一种成熟的方式呀,消磨自我,又未能真正去珍惜,去感恩她的存在,我只不过是自以为是罢了。
对方可能根本不需要你,不在乎你的感受,没兴趣去了解你,也没精力去回复你,可能我就是一个凭空出现的多余的人,在对方的生活中只不过轻如鸿毛。
这是罪有应得吧,我这样的人,对于大部分社交活动缺乏兴趣的人,一定会在最关心的人面前暴露出软弱的自我,然后尝到应得的痛苦,无关于对方是谁,这样的事情早晚会发生,必然的过错一定也导致必然的错过,又是一语成谶。
(阳光真好呀,不知道loo那边是不是也这样,想着她会做些什么呢,可能出去吃个饭,或者宅家里看视频么,不知为何,这样从容地去想象别人的生活能给我一种莫名的慰藉。)
继续写吧。
- 就算喜欢,自己又能为她做些什么呢?
可能是自我意识比一般人要强烈的缘故,我在看待事情时总会优先思考可能出现的最差情况。
一个人与另一人相识,最坏的结果,又能有多糟糕呢:比如我单相思两个月然后得知对方有一直喜欢的人,或者对方拒绝回复任何消息不想和我产生任何交集,再或者等以后见面了才发现对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感觉... 悲观的可能性很多很多,或者说,从一开始就几乎不可能达成心愿,事情总是在预料不到的方向产生偏差,我对此能够从容地面对甚至看淡吗?
不能。所以还是会伤心:因为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去强求,顺其自然,然后默默地等待,哎,没有决断的魄力。
“人们对自己在任何材料中的延伸会立即产生迷恋。” 今天读到麦克卢汉的这句话,觉得简直是一句真理!
对泥的喜欢,也是看到自己在另一种材质下的延伸与形变吧,自己仿佛进入到了拥有全新密度全新体感的世界,就连听歌都会注意到那些对情感有细腻描绘的歌词。不过也可能是自己变傻了,毕竟世界上大部分的蠢事都是恋爱中的人做出来的,这也是真理。
她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女孩,有着自己努力的方向与动力,有着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自足的心态,也有着和其他女生一样对于目标的困扰。感觉说出这些话,代表自己根本不了解她呀,自己并不能给予什么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改变,只希望能有所默契地待在一起,相互支持与包容。
哎,果真是变傻了。高中的时候有过全校讲评作文范文的讲座,然后一位学姐在《山楂树之恋》的观后感中写道,“恋爱就是甜甜的痒,痒痒的甜。”当时想到,哇,怎么会有这么做作的句子!人的一厢情愿,又怎能比得过世事难料,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往。
- 什么是真实的情感?
任何心情都是有保鲜期限的罢,每一个经历过感情波折的人都会如是说道。可能自己只是被她的温柔与光芒所吸引,所不由自主,而不是真正的喜欢或是珍惜。这样的问题很难回答。人类个体的存在,是由连续的记忆片段与情感片段所组成的,任何一种心情或是事物,必然存在其出现的意义或者暗示,所以这是珍重的。
就好比生活有怎样的意义,本来就存在于人们对于这个问题思考的深度之中。
一年后,甚至两个月后,那时的我可能对于现在的自己所作所为啼笑是非:又是一件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我只是对于意义的斤斤计较感到疲倦了——默默地祝福另外一个孩子,是不是也是对于支离破碎的生活的另一种救赎呢。
如同去年那般,我想起当时写下的文字,
“当人越认识自己,越不需要他人。”
“相信自然会有好的事情流到别人身上,尽管自己没有机会得知。”
以及注定的冷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