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5日至2016年10月8日,在广州市越秀区东方文德广场展出了达芬奇这一生的成就。如若你以为他只是画家,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首,说他是天才真不为过。
瞧,这位天才的毕生成就——
天文学:否定地球中心说,认为月亮本身不发光;
物理学: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
气象学:发现了大气折射现象;
数学:最早使用加减符号;
医学:被认为是近代解剖学始祖;
音乐:擅长演奏里拉琴,即小提琴的前身;
地理学与质学:最早描述了水土流失的现象,著有《论地理》;
军事和机械工程学:发明了潜水艇、直升机、手榴弹……
……
以上只是列举每个学科中的一二,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有趣的东西吧!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达芬奇发明的一个叫“镜室”的装置,比今天的试衣间还要有趣许多。看看镜室的描述——
“你试过站在两块平行的镜子之间,观察自己不断重复的倒影,倒影越远则越细小吗?第一个影像跟你的大小相同,第二个影像则由对面的镜子投射,因此较为细小;这现象不断重复至无限远。这是一间以八面平镜构成的房间,假如你站在里面,你可以无限次看到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
这是多么地奇特呀!
打开镜室走进去,8面镜子将自己包围起来。无论是向左转身还是向右转身,都会感觉到有无数个自己在看着自己,全方位360度无死角之体验。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万花筒,转动它的时候里面的小花会“开出”各种形状,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选图是达芬奇在其他领域的造诣,接下来要说说他最让人熟知的成就吧——世界顶级画家。
温柔慈爱的圣母,纯洁善良的小天使。
最后的晚餐,十二个门徒表情各异生动形象。
达到顶峰的一直被世人所称颂的《蒙娜丽莎》。
站在“她”面前,无论你是往她的左边走动还是往她的右边走动,她的眼睛好像会一直跟着你,却又不直接注视你。如果你有幸去法国卢浮宫看到真迹,这样试着做做看。
法国工程师帕斯卡尔·柯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多光谱高清相机,运用紫外线和红外线拍摄取得高画质影像,发现在《蒙娜丽莎》这幅画最外层的颜料里面,还藏着3幅“初稿”图。
“初稿”图是按照先后顺序层层叠加,每一幅都有线条或颜色的改动,直至达到今日的完美效果。第一幅是肖像草稿,第二幅是佩戴珍珠发饰的肖像画,第三幅是丽莎·盖拉尔迪尼肖像画,最后一幅才是今日的《蒙娜丽莎》。
达芬奇从1503年到1506年创作至今,这幅画作已经历经500年,现今我们看到的是一幅黯淡无光、褪色的女性肖像,黄色转暗的部分,原本应是棕色和绿色。
帕斯卡尔用他那独一无二的相机在卢浮宫花了三个小时,为此名作拍下了13幅2亿4千万像素,极为精确的“全裸照(即在离开框架无任何保护膜的状态下拍摄)”,然后向研究《蒙娜丽莎》的专家咨询,整个过程花了2年多的时间,还原了《蒙娜丽莎》的真实色彩。
根据光谱辨认出来的颜料,这幅影像如刚画完那样美丽动人:天青色的天空是以一种叫青金石的名贵石矿和白铅绘成;白皙绯红的脸庞是以朱红色水银颜料混合黄丹和白铅画成;袖子则以白铅、黄丹以及清漆融合而成;朦胧的远山,绿色的森林……
除此之外,《蒙娜丽莎》背后的风景也值得考究,背后的风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蒙娜丽莎胸部位置的“人造”部分,左边是道路,右边为河流和桥梁;第二层是蒙娜丽莎的颈部位置,有一汪深湖和森林,色泽风格鲜明;第三层是从画的顶部看,你会发现色彩愈加刺目的风景,多石的山峦在雾里若隐若现。
达芬奇将山峦绘成了蓝色,一开始这会让人费解,但实际上,他的众多画作包括《岩间圣母》中,山峦均为蓝色。达芬奇在其著作《绘画论》中提到:“任何远景通过均匀密度的大气后,如山脉,在你眼中将看到的是蓝色。”
达芬奇是位伟大的发明家、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和雕刻家中最著名的一位,更是解剖学家的先祖,在地质学、天文学和水利学领域也有广泛的涉猎。他拥有其他艺术家所不具备的工程师与科学家的天赋,他的好奇心仿佛永无止境,并善于运用科学观察来丰富他在绘画、音乐和雕刻上的创作。
正是他的完美主义,总是事无巨细地追求尽善尽美,所以才会留给后人伟大的兼具深度与广度的作品。
�
Summer
2016/12/04
注:文中部分专业语句摘自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