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看《乔布斯传--神一样的男人》。
虽然书名俗了一点,虽然这本书好像为了凑字数,有些内容反复讲。
虽然听说很多人看了乔布斯的传记后,都对他的人品没有好印象。
虽然这是我第二次看乔布斯的传记(第一本是《史蒂夫·乔布斯传》那本是全面的写乔布斯工作,生活和情感,而这本重点是讲工作)。。。但我依然不舍得跳过任何的细节,有些内容还反复看,所以它算是我今年看得最久的一本书了。
为什么我会这么喜欢这本书呢?
可能是因为自己是个苹果用户,也可能是因为自己也是设计产品,也可能是对品牌操作的学习吧。以至看到后面,经常会幻想着如果我在乔布斯身边工作,会被骂成怎么样~~~会狗屎也不如吗?
今天听到一位老师说,乔布斯之所以一直嫌弃别人的作品跟狗屎一样,是因为他的审美已高出一般人很多了。
特别是看到他生病住院,病殃殃地样子还要不配合治疗,原因是因为氧气罩,指夹等医疗用具设计得太丑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想着他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就是一个可爱的怪老头吧。
所以看到最后他被带回天国了,还是哭得不行。
产品设计 —— 至繁归于至简
“在做设计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让产品的特性一目了然”
可能由于自己本身是在做产品设计吧,所以对于这方面看得更细致一些。
乔布斯对于产品的专注坚持以及完美化,是无人能及。听说是因为在乔布斯小的时候,他的养父就一直会对他说:“尽管这些地方人们看不到,但是同样也很重要”
这一点,乔布斯也在自己后来工作中,在追求完美上表现的十分明显。他注重细节,每一个细节。任何一个会让产品更好的想法,也许在其他公司面前会被忽略放弃,但是他不会允许。就像他会为了系统窗口的颜色以及形状弧度一遍又一遍要求修改,以至于后来设计师都快崩溃,直接制作了一个软件可以随意修改颜色等功能让乔布斯亲自调节出自己想要的方案,而乔布斯这么严苛的原因也就是为了让用户用的时候看起来最舒服。一次次的不断追求细节之下,才有了今天苹果各种突破性又让人惊艳的作品。
虽然他凡事要求完美,但却又不是繁琐的,而是及至的简单。简单到一两岁的小孩拿起IPHONE,IPAD……就知道哪是相册哪是游戏。。。
想想自己设计产品时,总想多加一些新工艺还是新图案,觉得这样才能让客人觉得“有设计感”“买得值”却不知,最后的结果是“颜色太多”“太复杂了”“太俗了”。。。不止成本的上涨,最坏的结果是还可能变成了滞销品,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有时我们总是想着,让物品好看,卖得好,却常忘了,客人体会好不好。
品牌包装——一个标识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和身份
一个标识就代表着一家公司的形象和身份,标识设计得越好,自己的起点就越高
当乔布斯被赶出苹果后,自己重新创立了NeXT公司,刚成立时乔布斯就从他紧张的金库里,花了巨资设计LOGO,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正常人的思维应该就是多大的头戴多大的帽子吧,而且,把钱花在产品开发上不是更好吗?
但是,乔布斯是这样解释的:一个标识就代表着一家公司的形象和身份,标识设计得越好,自己的起点就越高。
在他看来,一家公司就和一本书一样,你可以根据一本书的封面去评价它,也可以根据一家公司的标识去评价它。
这句话我觉得放在人的身上也同样适用的,正如那句有名的句子:你的形像价值百万。
同样人们也可以根据你的衣着去评价你的为人(这里不是说非得穿名牌,而是指是否干净是否得体)
这点,确实也给我了不小的冲击。因为作为一个自然系人,一直秉持的态度就是:怎么舒适怎么来。
所以,为了以后可以发展更大天地,可以先从形象做起,从小我做起。
创新思维 ——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对于乔布斯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的思维定势,才能真正的开始创新。
那要如何战胜自己的思维定势呢?就是“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本来乔布斯认为人只要过了三十岁之后就会变得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容我哭一下)。
但结果他自己却用事实证明30岁以后依然可以创意无限,比如42岁后重回苹果,凭着惊人的创造力,开发出iMac,iPod,iPhone,Ipad等等。。。
就像他说的,那些没有卡在固定思维模式的人,是天生具有强烈好奇心,永远都拥有一颗孩子般的心来对待这个世界的人,可是这样的人非常少。
是的,只有一直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又是潜在的创造力,它总是通过惊奇、疑问等心理活动,诱导人们有选择地、主动频繁地接
触使人产生新奇感的客观事物,进而激励人们寻求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在认识过程中,好奇心可以使人们孜孜不倦地对特定的事物进行长时间和深入的观察,使
认识不断深化,直到把握事物的本质。一个人好奇心越强烈,其成就往往也越大。
写在最后
其实这本书给我的体会,还不止这三点的,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或不想剧透的原因,或者是我懒得打字了。。。所以我就写到这里了~~如果觉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
己找书来看哈,也许给你的体会又是不一样的。
最后的最后,我想放一个乔布斯最经典演讲: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来结束这次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