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不知道自何时开始,每一个暑假,我都会跟家人们一起出省旅游,游览不同的、美不胜收的风光,前年是湖南,去年是广西,而今年则是我心心念念很久的云南。
决定今年去云南旅游,其实也有些误打误撞的运气成分,其中坎坷还是略过不说了,总之,我们在云南度过了十分充实、疲惫但有趣的八天,见证了许多美丽壮观的山河海景,也见证了云南各地少数民族的古朴文化。
不同于以往按时间写下来的“流水账”,这次游记,我希望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可供分享的重点,分享给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希望我可以尽己所能,让你们也同样体会到那份专属于云南的、专属于少数民族的风情吧。
01 - 玉龙雪山:神秘与浩瀚,尽收眼底
与所有神秘壮观的景色一样,玉龙雪山也有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玉龙雪山下生存的民族是纳西族,而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则是玉龙雪山的化身,玉龙雪山与在它旁边的哈巴雪山,在未化成雪山时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传,有一位凶恶的魔王来到纳西族的居住地,限制纳西族人的淘金活动。玉龙、哈巴两兄弟为了保护纳西族人免受魔王侵扰,便合力将其降服。在战斗时,哈巴弟弟由于体力不支,一不留神被魔王砍下头颅,而玉龙哥哥则与其大战三天三夜,一连砍缺了十三把宝剑才将其赶走。后来,兄弟两人为了提防魔王再来作恶,便日夜不眠不休地守卫着纳西族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哈巴雪山与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的景色,在这个凄美的故事的烘托下,增添了更为神秘的一笔。
在游览玉龙雪山时,有一点非常遗憾的是,通往雪山山顶的大索道处于检修期,所以,我们没有机会登上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山处,一睹山顶雪景。
不同于家乡连续大半年的湿热,玉龙雪山,或者是说整个云南省 ,春华、秋实、夏蝉、冬雪,四季分明,气候规律且舒适。夹带着水雾的细风,吹落了挂在杉树树叶上的水珠,一滴一滴地掉下石板路上,有些则掉进青翠的草坪。小溪流水,鸟儿鸣叫,最好的游览方式,莫过于什么也不做,就这样,在视野开阔的地方眺望远方,在视野狭窄的地方细致观察,看那些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观察到的景象。
02 - 泸沽湖:宁静致远,与尘世隔绝
泸沽湖周边的常住居民,是少数民族中的摩梭族人。
泸沽湖的定位,在摩梭族人心中是怎样的呢?大概是与我们的母亲河相当吧,泸沽湖水清澈到可以不经沸煮,直接饮用。“泸沽湖的水就跟你们外面喝的农夫山泉一样。同行的摩梭族导游告诉我们,
在泸沽湖的岸边,或是湖中的小岛边上,漂浮着很多白色的花朵,有些连着细长的绿色花茎,有些则只是孤零零的几片花瓣。我们通常用“水性杨花”这个词来形容在感情上不专一的女人,而恰巧的是,这些纯白色的花朵,也叫做水性杨花。它们是摩梭族人餐桌上的家常菜,同时,它们也是检验水质高低与否的重要指标,全云南只泸沽湖一湖的水质,足够清澈地供给水性杨花生长。
喝一口湖水,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我们,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个心理上的小小挑战。手指微弯,手掌作勺状,轻轻地舀上那冰凉透彻的湖水,一口饮尽。透凉的感觉随着吞咽充斥着口腔与喉咙,随之而来的是丝丝的甜味,像是在喝一杯回甘醇和的普洱茶。
不管晴天阴天,泸沽湖的湖面总是很平静,像是一张贴在远处的墙纸,阴时蒙上细纱,晴时则把细纱摘下。我见过许多湖泊,它们各有不同,而不多的相同点则是它们都像是女子,有些小家碧玉,有些秀外慧中,有些钟灵毓秀……泸沽湖给我的感觉,不是国色天香的美貌,而是简单又珍贵的“我懂你”。
03 - 虎跳峡:跨越千百年的雄伟
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隔着一条大名鼎鼎的江河——金沙江。从唐古拉山飞奔而下,一川江水笔直奔流,磨平了沿途的石头,唯独在虎跳峡中间的那块大石碰壁,只能分流而下。相传,古时有一头猛虎,来回奔走在两大雪山上觅食,而虎跳峡则是其必经之路,如果要过去另外一座雪山,那么它必须要跳过石头。
千百年的时光就如滔滔江水,一下子便从这头流到那头,猛虎已死,而这块大石与虎跳峡仍存,现在,每一天都会有人类来一睹虎跳峡,及其背后的故事。
与猛虎不同,人们不仅仅是看,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无穷的力量转化为电力,福泽人类自身。在人类的眼中,这是一件莫大的、值得歌颂的大事,而身为人类的我们很难得知,大自然会不会也为我们的行为而喝彩。
04 - 时轮坛城:藏传佛教圣土,感受宗教魅力与虔诚
香格里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心中的日月“与”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一进入到香格里拉市区,只要细心观察,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气息:中-藏-英三语的招牌、纯白高耸的佛塔以及一句句表示吉祥如意的”扎西德勒“……”在香格里拉生活的人们全民信佛,有许多忌讳,所以大家仔细听听要注意的地方哈……“在讲述一些忌讳的同时,导游A也跟我们分享了很多有意思的习俗与故事。
在身为游客的我们眼里,时轮坛城是一座高大的建筑,尽管与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无法比较,但胜在有由宗教气息赋予的宏伟与威严。
谈到宗教,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宗教是古时领导人为了奴役下层而创造的工具,是制约思考的思想桎梏,是虚无缥缈的,但至今,世界上仍然有许多人信仰宗教,不知道这个现象会不会让身为无神论者的你我疑惑呢?
不管怎样,在当今宗教信仰自由的社会上,信仰宗教与否并没有对错之分,保持对另一方的尊重是怎样也没有错的。怀着这样的心情与觉悟参观时轮坛城,我想,如果真的有神佛存在,它们也不会因此而降罪于我们的。
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差别,一部分在于信仰的自由,宗教没有强迫,没有平白无故的诅咒,更多的是鼓励人们行善事,做善人,这样的思想,也许就是宗教得以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05 - 大理古城:体验古时与现代相结合的社区式生活
大理是一座环洱海而建的城市,所以,一说起大理,可能我们会第一时间想到洱海,而不是大理古城。在大理人看来,洱海是大理的根,而大理古城则是世代大理人兴建与生活的地方。与过度商业化的丽江古城不同,大理古城在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南诏国、大理国建筑样式的同时,与现代的知名店铺等结合在一起、衣食住行一应俱全,不出古城就可以满足古城人的生活需求。
走出大理古城的中心地带,游客变得逐渐稀少了起来,街道上多了许多古城原住民的影子,生活的气息总是很奇妙,能让人们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生活中那份怡然自得与悠闲。
由于行程的紧凑,我没有机会把整座大理古城都游览一遍,但很珍贵的是,我感受到了外出旅游的人们极力寻找的宁静与放松。很高兴在大理古城里可以找到熟悉的星巴克,捧上一杯专属于夏日的冷萃,坐在三楼的露台上,看飘过的白云、路过的人们,吹温和的凉风、晒晒暖而不热的阳光,喝上一口解瘾的咖啡,与一同前行的表弟闲聊……
一切都那么安静,那么美好。
06 - 洱海:每个人心中的那片湖
洱海形状狭长,高空俯瞰像人耳,所以名为洱海。
不同于泸沽湖的游览方式,我们需要坐上有十多米高的大游轮来,顺着游轮的行进来游览洱海。随着游轮的行进,眼前的景色也开始变换了起来,但不变的是远处的苍山与底下的洱海。可惜,游览的时候天公不作美,一阵风雨一阵阴云,没有阳光的照射,使得洱海的景色暗淡了一些,但隔着细雨薄雾去品味,也能体会到 一种独特的滋味。
洱海的优美景色得益于大理人对洱海的爱护。“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洱海。”这句令人感触良多的标语被印刷在大理各处,游轮上也不例外。洱海确实有着像眼睛一般的澄澈与明亮,风云变化间,洱海的景色像是人的情绪变化,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大理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情与魅力,通过一次印象深刻的洱海旅行就可以感受到。
美丽的洱海给我的印象是一位好客的女子。
在大理定居的人们,大多数是少数民族中的白族人。与许多少数民族人一样,白族人保留着淳朴、真诚的待客之道。前往洱海游轮的我们,都受到了白族人们的热情招待,其中的白族三道茶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待客的最高礼仪,白族人会给每一位客人送上三杯热茶,分别为苦茶、甜茶与回味茶。饮用三道茶的顺序也颇有讲究,分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寓意人生起落。喝了三道茶,便代表着我们收到了白族人对我们的美好祝愿与他们教给我们的人生哲理。
确实,人生就是如此,讲究先苦后甜,体会到这个道理后,才能品味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回甘。
最后
云南像是另外一个世界,很多人所向往的宁静生活在这里存在,但鲜少有人会放弃自己繁忙的生活节奏,来真正地进入到这个向往的世界里头。
是这个世界还不够理想和完美吗?抑或是担心自己适应不了比起城市来说不方便的生活呢?
这些会有,但并不占主要因素。
真正阻碍我们步伐的因素,我想,更多的是归属感。
这里虽然美不胜收,宁静致远,但究其根本,这里没有我们所符合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在尝到游览美景甜头的同时,我需要忍受不习惯的云南菜与高原反应,尽管我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不适,但长期受其侵扰无疑是一件令人烦躁的事情。
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没有遥遥无期的房贷期限、没有每周996的工作压力、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多出来的,是每日悠闲自得、享受自然的“贫穷”生活。
带我们游玩的本地道友们都很羡慕广东的富裕与开放,而我们却向往着这里清闲的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那句“得不到的从来矜贵”吧。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