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起来宝宝最容易得的病就是感冒了,六岁以下孩子平均每年感冒可多达6-8次,上幼儿园的宝宝感冒次数会多些。天气转暖,宝宝的户外活动时间逐渐增多,可是早凉午暖,稍不留心,宝宝打了个喷嚏,鼻涕开始淌,可能又要感冒了!感冒虽然很普通和常见,但在实际的治疗中仍存在许多误区。有些误区甚至存在致命危险。
误区一:频繁跑医院
孩子一感冒,一家人围着团团转,带着孩子频繁跑医院,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一天跑数家医院的不在少数。其实,感冒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从发病到康复有一个自然的过程和规律,任你用再贵的、再高档的药也不可能在一两天内痊愈。
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有些不良的医院为了不为人知的目的开的很多抗病毒的药不但副作用大,而且基本没用。因为一种抗病毒药只能对一种感冒病毒有作用,但是感冒病毒变异的特别快,所以此类的抗病毒药的作用一般基本等于零),必须等孩子自身产生足以对付病毒的抗体,这至少需要一周左右时间。况且,感冒极其平常,任一家医院,任一个儿科医生乃至社区的医生,都会治疗,何须跑那么多医院。
频繁跑医院的另一个后果是交叉感染:医院是各种感染病人聚集的地方,也是病毒、致病菌和耐药菌的“聚集地”,经常带孩子往医院跑,很可能会发生交叉感染,增添新的病菌,而孩子病上加病后果有的时候是非常严重的。(这个我是有血的教训的,曾经也被医生批评过,什么病都有一个过程的,不要一二天没效果就往医院跑)
误区二:急于求成
小儿感冒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和咳嗽。当孩子一旦出现发热或咳嗽,家长都十分焦虑,很多家长都会急于让孩子服药。发热和咳嗽其实是人体对于感染后的防御性反应,人体通过发热可以调动免疫系统,增加防御能力。有人做过研究,发热可以增加血中白细胞的吞噬病毒和细菌的能力,有利于更快地清除体内病菌或病毒。人为的退热并不会对机体带来更多的益处,相反,还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的风险。(关于小儿发热用药的方法我会在另外的文章中详细说明)
误区三:滥用抗菌素
感冒几乎都是病毒感染引起,使用抗菌素并无效。而造成抗菌素滥用可能有诸多因素,主要的原因可能与大众对感冒的性质和滥用抗菌素的危害认识不足,医生的治疗不规范,和家长的盲目要求等都有关系。滥用抗菌素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助长了病菌的繁殖,会加重病情。当然,在感冒后期,有部分孩子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适当选用一些抗菌素是需要的。
误区四:捂被子发汗后好得快?
发热时捂被子,并不利于孩子身体的散热,会使高热的孩子火上加油,体温会烧得更高,超过40度高温时孩子很容易诱发热性惊厥。所以,处理孩子的发热时用捂被子发汗的办法,是极其荒谬的。
误区五:滥打点滴
小儿感冒时家长常常带孩子去门诊或医院打点滴,但不严重的感冒其实不需要补液治疗,只有在感冒伴有严重的腹泻或者高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感冒出现肠胃不适,大量呕吐腹泻不能进食的情况才需要打点滴补充体内水喝电解质并维持身体的基础代谢。而且输液不是最安全的,从显微环境下可看到有很多异物进入血液(譬如针头穿刺吊瓶时产生的异物)。静脉输液有时候还会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最后,至今没有任何医学实验证明静脉输液比吃药好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