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思维方式,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有人可能会说,我也不想给自己设限啊,可限制确实存在,我能怎么办?
只有两个字:突破!!
不给自己设限,是一种需要刻意学习的思维方式。
人生那么长,只要努力,还就真的有无数可能。
怕就怕把自己困在一方小天地,打死也不尝试走出。
一、成长型思维
之前我提过“成长型思维”,就基本可以解决自我设限的思维死胡同。
小飞老师的口头禅是:机会永远在下一次!
不是做不到,只是暂时做不到。
很多小宝宝,又自尊又玻璃心,而且脾气非常急躁。
他们垒不起一块积木,就能因为挫败而愤怒。
会说话的宝宝通常还在要加一句:太难了,我做不到,我不会......
这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宝宝因为做不到这个,生气了啊?没关系,来跟我一起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做到。我们要找解决办法,这次不会,多做几次就会了对不对?不生气的。”
责怪于自己无能,会一直无能。
唯有付出行动,才能快速成长。
二、杠杆思维
杠杆思维一:善于借助工具
当孩子怎么都够不到桌子上的东西时,你是不是可以提醒孩子借助凳子?棍子?
其实这种思维,在工作上也很实用。
举例:如果你是组长,需要统计全组员的绩效,但数据繁琐复杂,每次都要花半天时间,你会怎么做?
是不是可以找产品经理,去沟通能不能研发出一个统计绩效的小程序?
这种瞬间解决自身不可达问题的思维方式,就是杠杆思维最普遍的运用。
杠杆思维二:善于借助他人
借助工具,是很有局限性的。
而借助他人,就能量无极限了,我上面举的工地工人发财的过程,其实就是一路借助他人的过程。
别人,往往有你没有的优势,和你不知道的信息。
你自己闭门造车,冥思苦想,也没有任何突破的事,别人稍微一指点,再帮你推荐几个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育儿上,就是教给孩子求助和向他人学习。
其实每个人都有局限,而杠杆思维,能最大限度地消灭局限。
哪有人天生能力卓群,什么难题都难不倒呢?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家庭把遗传基因送给后代,家庭又是儿童的最初环境。
在家庭中,每位家长都应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重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同父母亲朝夕相处,那么家庭氛围、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长的自身修养将给孩子的个性品质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性格是人在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习惯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性格发展又有着阶段性。大体分为四个阶段:“5至11岁左右为性格形成期;12至17岁左右是性格的定塑期;18至55岁为性格成热期;56岁以上为性格更年期或老年期。”
在孩子的性格形成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位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采取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1
独立是孩子最重要的特征
那么怎么去培养孩子呢,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独立了。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个性初步形成是从学前期开始的,正如有国外学者指出:“学前期是个性最初开始实际地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初步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还极易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是家庭中的影响。
孩子从有行为能力的那一刻开始,就必须鼓励和引导孩子学习独立性,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理自立的好习惯。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自己成了孩子的CEO,常常会管理孩子的一切琐事,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孩子变得十分顺从于家长,而这种顺产恰恰造就了孩子软弱的性格特征。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在家庭中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来帮我解决一下这个问题。让孩子有主见,并且动手去解决一个问题,去分析这个问题要怎么去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不依靠父母的能力。
2
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就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工作。在你们的每一瞬间,其实都在教育着儿童,甚至在你们不在家里的时候,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
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性格。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感情丰富、自信心强、更富有表现力。
所以,父母要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
其次,要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活动,要保留孩子合理要求的选择权。
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价值观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它能优化社会风气与生活情趣,能有效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
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好的价值观,是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去做好的一件事。
3
给予孩子更多的主动权
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会本能地想要保护孩子。所以,父母就会直接忽略孩子的感受与想法,自己去帮助孩子处理困难。孩子就会变得很被动。
父母们要知道,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父母若是一味的将孩子置于被动地位,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父母们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主动权,让他们学会自我成长,自我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心。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经常对孩子说:自己做决定。培养孩子的主见,并且在一旁给予建议和选择性的教育。
在每个人的人生之初,他都是作为一个对外界一无所知、基本生存能力极低的生物个体离开母体来到世间的。
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无知的生命个体,在之后的生活中逐步学会走路、说话,初识人间烟火,渐渐懂得了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社会规范,并参与到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不断认识社会。
所以说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的摇篮,在教育这个由浅人深的过程中,对于任何人来说,最浅显、最基础的教育都是通过家庭、特别是通过父母来完成的。如果没有家庭教育所传授的那些基本知识作基础,人是很难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
如此看来,家庭教育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教会孩子基本技能和生活知识、社会规范。不能让孩子由着性子来,也不能溺爱孩子。
在让孩子独立的基础上,让孩子拥有更多的主动性,在培养孩子的这个过程中,坚持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培养起优秀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