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都不知道何时与绘本结下了不解之缘,就如前世的情人,今生的遇见。冥冥中就会让你为了它,舍近求远,与它相知相见。家在深圳,选择了微微绘本学院近期一档培训厦门站。仿佛等一等的时间,成了消费不起的奢华。五一第一次扔下了与家人相聚的日子,选择了远方。一个人,一件行李,就那样坚定的跨出了家门,准备迈进一个很久都想拥有的绘本之家。
第一天
小伙伴们真多,大部分都是厦门的朋友。也有如我一样远道而来的伙伴,如新疆的杨杨就是其中一位。伙伴们好不拘束,一大早来到乐之森,就开始了各种友好的打招呼。
乐之森的老师们尤其热情,接待来日不同地方的伙伴们,可谓是面面俱到。
活动开始了,我们期待着。
自我介绍开场
相互认识来自不同城市的伙伴们。参加此次活动的伙伴们大概14人。在男班班(李建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成了三组,分别给自己的组取了响当当的组名,并为自己的组设计了口号和精彩的展示。我们组员的伙伴们在我的提议下,命名为豌豆组合。
一、绘本与其他儿童读物的区别
优雅的韩老师用思维导图引入今日的课题,让我们初步让我们理解读图的重要性,如何快速从图中获得重要信息。
自我思考:
上过不少英文绘本课,还真没有仔细问过自己什么是绘本?绘本到底是什么?为何又成了图画书?
为了弄得明明白白,查询大量的资料,整理如下,方便自己反复斟酌。
定义:绘本(picture book),是外来语,即图画书,该词语取自日语中图画书的叫法,汉字写法就是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写给孩子的,带插图的书或者说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联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而完全没有文字。不过也有许多的绘本是图、文字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营造出整个绘本的感觉出来。
绘本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图书里的画面或文字,让孩子们熟知生活中的一些点点滴滴,让孩子们通过图画认知社会,喜爱发现绘本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从而使孩子们在书中成长,达到绘本所要表达的效果。
所以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化智能,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卡通:画面虽精美,但是形式失去了活动的魅力,画面的情节已经被肢解难以表达原著的内容。书中的图画只是引起对卡通情节的符号。
二、绘本的七大细节:
绘本还要看这些?我惊愕的发现,我之前看绘本是多么的粗枝大叶呀。
自我反思:原来绘本的解读有那么多的元素,看线条,看色彩,看人在环境中的位置等等。不同的色彩表达人物不同的心情,线条的大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为了满足我的求知欲,我又开始了在网知识点大搜捕。
三、怎么样才能真正看懂图画书?
(一)从图文获取信息。
1.看图:
(1)线条:
单图线条--从线条的粗细曲直来比导线不同的气势,或刚硬、锐利、或温柔婉约,不规则的线条让画面具有流动感,不完整的间断线条呈现不稳定的动感,产生动画的效果。
直线一般传递平静安定的氛围;弧线常常代表柔和、律动;而尖锐的线条则代表不安、紧张、生硬等。
上扬的线条时代表的就是兴奋和喜悦,当出现下垂的线一般会带给你沮丧的情绪。锯齿线条代表的是情绪波动大,波浪线则代表的是一种相对缓和的情绪。
跨页水平线:平直水平线传递出放松与平静的情境氛围,随兴的弧线传递自在、随意的感受,偏斜的水平线常是失去平衡或内在不安的暗示。
跨页直立线通常暗藏着动力,或是代表不屈服的意志,或是传达了支撑的力量,同时也有拓展画面长度的视觉效应;若直线倾斜,则呈现出不平衡的情绪张力,甚至意味着冲突与不安的情绪。
(2)造型:创作者通过不同的造型与姿态,传递人物的性格及生命状态。
圆形传递出亲和、柔软、轻松、拙趣与圆满的感受,而方形或棱角造型,常常传达出严肃、刚毅的意味,也可以表达角色之间张扬舞爪的紧张关系。
郝广才的《好绘本如何好》中则进一步阐述为什么创作者常用圆形:绘本主要是为孩子做的,可爱是角色造型的最高要求。圆是另一个特色,比如米老鼠,头是圆的,耳朵是圆的,眼睛、身体、手、脚都是圆的。
构图:创作者的画面布局,包括主角、配角与各种物体在画面的位置、动线、视角、运镜、比例等,借以营造空间场景,表现整体局势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位置:人物是面对面,容易产生志同道合的联想,如果背对背,则有背道而驰或分道扬镳的暗示。
动线:从左往右,则暗示前进,如果从右往左,则意味着往回走,通过动线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有助于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视角:平角、仰角、俯角,通过不同视角的变化,可以揣摩作者的意图。比如通过俯视主角,呈现主角什么都没有的卑微,通过仰视主角,可以呈现众人对主角的敬仰,暗示众人的情绪转折。
运镜:远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常用于场景的全览,以营造情境氛围;中景则用以交代角色,并带出角色的互动关系;近景常用于人物对话,一般能呈现膝盖或腰部以上的部分;特写则强调某个局部的重点呈现,是希望吸引读者跟随者创作者的布局线索,解读作者的意图。
比例:通过大小比例的不同,可产生角色卑弱与豪迈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势,以表达主、配角的关系,或是表现两者地位的差异与情势的强弱。
特殊构图:一些特殊设计,比如只出现某个人物的手或是身体,可能是创作者有意在传达若干信息。
(3)颜色:色相、明度、彩度。
很多颜色在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比如粉色,我们常常把它与温馨和兴奋联系起来,黑色则有一种神秘或阴森的感觉。明度也一样,明亮的画面常让读者产生热烈、快乐、开朗的感受,而阴暗的画面则呈现暗淡、神秘、抑郁、阴沉的心情或晦涩不明的氛围。彩度,画面彩度高,颜色鲜艳,容易产生感情饱满、浓烈的联想,而低彩度则呈现较柔和或沉淀的色感,传达柔和、沉稳的感受。
(4)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方式。比如灯塔,常常代表光明,是守护者。林美琴在学习延长线中提出问题:在阅读绘本时,有哪些象征可以呼应内容的发展,辅助你接收到作者暗示的信息?你可以试试看哦。
(5)细节:有点像侦探,从绘本中发现蛛丝马迹,郝广才说,这是寻找与发现的乐趣。
2、看文:是绘本中另一种信息来源,起传真引线的作用:描景、叙事、论理、抒情。
(二)从图文信息进行推论:
一个页面包含多种图像元素,而每种元素又有多种意义表现的可能,可产生不同的意向表征,比如在颜色上,红色也许是警戒,也许是热情,这就要整合众多线索,推论出合理的解释,并结合文字,真正读懂绘本的含义。
(三)联结和整合:
从图文信息进行推论是从单一页面而言的,接着就要整合整本书的线索,来串联起整体的信息,从而掌握全书的脉络。
1、形式与表现:
(1)开本:书的规格大小,有大开本、小开本。有竖开本、横开本、特殊开本。
(2)封面:封面常常传达很丰富的信息,可以让孩子先看封面和书名,猜测绘本的内容,观察封面的图像细节,看看有没有内文的线索。
(3)蝴蝶页:链接封面和内文的衬纸,在内文后面,还有一张与封底黏结一起。经常是白色纸或单色纸,还有的绘本会把内文信息也放在这里。
(4)书名页:有书名、作者等信息,有时也会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5)内文:主要注意版面设计和页面设计。这一点个人感觉还是郝广才说的比较透彻,整个故事的画面怎样安排,图与图之间的连贯,如何转折,如何制造高潮和韵律等等。编辑和插画师一起在草图上讨论布局、细节、气氛,如何达到戏剧性的起伏?如何安排画面的呼应?文字和图画如何取得和谐?
(6)封底:有的创作者会把封底和封面结合在一起,打开会有小小的惊喜呢。
2、叙事结构:时间、层递、镜头和同中有异。最常见的是时间顺序,通过起因、经过、冲突或高潮到结果,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层递是以数目的渐增或渐减发展前后页的连贯性。镜头叙事是通过镜头不同视点的变化,穿梭于不同时空,铺陈内容。同中有异就是通过不同页面的不同物体或是不同细节,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3、节奏的运用:
(1)重复句型:常见,满足幼儿对重复的需求,产生节奏的趣味。
(2)重复段落:有两拍,有三拍或四拍的节奏,慢慢凸显出主题。
(3)对比:通过页面的形式对比,比如大小、胖瘦、快慢、阴暗、现实与想象等,展开书中内容。
(4)演绎主题:有些绘本是以演绎为主,页面不连贯,但都是围绕同一主题来叙事。可以让小朋友画出网状结构图,来说说整本书的内容。
(5)回扣主题:与演绎主题不同,先不点题,而是通过每一页的线索,一步步引入入胜,最后才归纳,揭示主题。
(6)特殊文体:通过便条、信件等特殊形式,一来一往,发展故事。
四、发展意义:
通过上述的方法,掌握绘本的主题与意义,然后就是观照自身的经验与知识背景,唤起情感与思维来响应与印证,进行检验、评估与批判,发展阅读对于自身的意义。
自我思考:看图书的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封面和封底开始讲故事封面,是图画书的脸。好的封面,是一本图画书的灵魂,一眼就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让人产生一种想把它拿在手里,好好看一看的冲动。
除了吸引我们的好奇心,帮助我们推测故事,封面还可以把这本书的创作者和出版者介绍给我们。出版者名字写在封面的最底下,一定要看。因为一家优秀的出版社,就是一本好图画书的保证。
看封底,封面看一遍、两遍都行,但是封底至少要看两遍。看故事之前,先看一遍。看完故事之后,再看一遍。因为有极个别调皮的作者,会把故事的结尾画在封底上。
第二步:藏在环衬里的秘密。精装图画书一般都有环衬,平装书有的根本就没有环衬,翻开封面,直接就是扉页了。
只有当环衬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你才可以想都不想地一下子翻过去。要是环衬有颜色,请你至少花上10秒钟,看看它是什么颜色。作者选择的颜色,一定最贴近故事的主题和氛围。
要是环衬上有图案,那就要耐着性子好好看一看了,它们一定与书中的故事有某种联系。
记住,打开一本图画书,不要着急往后翻,后面的故事是逃不掉的。请先看前环衬,读完故事,再看后环衬,看看它们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有时,前环衬和后环衬遥相呼应,一个作为故事的开头,一个作为故事的结尾,要是漏看一个,就会说出完全相反的结局。
第三步:文字和图画怎样讲故事图画书不只是图画讲故事,文字也讲故事。图和问共同讲述一个故事。
如果只看图画,那只是唤醒了故事的一半生命。同样,只看文字不看图画,也只是唤醒了图画书的一半生命。
一本图画书至少会包括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有时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有时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不是同一个故事。当它们讲述同一个故事时,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有点像一对亲密的恋人,它们手拉手,互相补充,一起努力把故事讲好。
当第三个故事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不是同一个故事的时候,文字和他画的关系有点像一对即将分手的恋人,乍看上去,它们还在手拉手地讲一个故事,但实际上已经同步不同调,在各说各话了。
第四步:是什么力量推动翻页。
图画书是翻页的艺术,是按照书页的顺序来连续地表现整个故事的,为了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后翻页,创作者在文字和图画里都做了巧妙的设计。好的图画书,边边角角都渗透着作者的精心设计和安排,需要读者反复研读,用心体会。
第五步:反复多看几遍。
想真正读懂一本图画书,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反反复复地细读文本(包括文字和图画),至少要读到十遍以上。
图画书把太多的东西都悄悄隐藏起来了,留待你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只要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许多你第一遍看时没有发现的东西。
第六步:要看版面设计。
图画书从头到尾都充满了迷人而卓越的版面设计,是一门平面设计的艺术。作为没有学过平面设计的常人来说,怎么看得懂呢?那就是对着图画书的页面版式不停的问。
为什么它的画面一页比一页大,突然来了个跨页大画面呢?为什么它的文字不排在图画里,要排在图画外呢?……只要能把问题问出来,你再带着问题把书看一遍,就一定可以知道平面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了。
第七步:一起讨论。
图画书可以讨论的话题很多,最难的莫过于这本图画书的背后告诉了我们什么。有的图画书的主题、思想、观点藏在一个你看不见的地方,要用思考力才能把它们找出来。
接着韩老师讲了如何对绘本的精读,受益颇多。一上午下来,脑袋瓜子真有点装不下的感觉。
下午林老师专场
林老师用专业的声音演绎了不同的绘本《小迪和流泪的橘子》《亲爱的小鱼》《向日葵》《蹦》《喂...哎...》《这是什么》《往上看》等等有代表性的绘本,同时让大家朗读感动自己的绘本。
在《山中》,让我们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在林老师不同的声音演绎下,让我们全身心的享受着自然之美,彷佛放空了自己。
一起听《不要哭得太伤心》感人至深的祖孙深情,故事中的小男孩,在爷爷充满温情的回忆中,学会了告别,接纳了死亡。让整场的老师们哭得稀里哗啦,但我们更多的获得的是生命的力量,死亡并非是的分离,反而是彼此生命更深刻的联接。
《亲爱的小鱼》听完,大家眼泪花花。在感叹声音之美的同时,也不得不惊叹绘本的力量。
最后林老师给大家归纳了不同的声音如何演绎不同的作品。
Day2
上午
干货满满,韩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如何设计读书会的方案,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不同年龄段课程设计的目标,针对不同年龄段推荐了一些适合的书籍,活动前后都要注意些什么都让学员们一目了然。接着我们分组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了教案,并分组进行了演练。针对表现很棒的组,还颁发了奖品哟。
下午绘本戏剧
通过小伙伴们的让我认真的准备,不同的组合都设计出了不同的课程方案。
经过大家的思维碰撞,创造出了各组满意的作品。韩老师林老师一一点评,指出不足之处,虽然我们组没有最终获得一等奖,但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我们收获很多技巧。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打嗝的斑马》最终获得最佳表演奖。
Day3
时间过得太快了,最后一天,就是检验我们学习成果的时候了。每个学员设计一场读书会。
设计过很多教案的我,突然感觉自己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自认为OK,最难的是设计好了还得按时演练。我拿到的是一本认知书,《千变万化的手》。要考虑年龄特征,活动的合理性。面对3—4岁的宝宝如何把绘本讲给孩子们听,如何让他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是个满挑战的活儿。每个学员只有10分钟,怎么样让考官很快get到你的idea,设计得感觉完美,但在暖场环节时间控制不好,导致没有进行几张绘本,时间就到了。针对孩子们贪玩的天性,考虑得也不足,原以为用玩具引入话题,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有兴趣,结果本末倒置让孩子们注意力有些分散......
学习的路还老长老长,用一个绘本中的一句话说,so far ,far far away from the moon .
剩下的21天那就脚踏实地,放空自己。不断操练,相信自己可以从零到1。加油。
由于买了6:00的火车返深,参加完一半分享会就提前离开,几次想抢夺话筒,表达对这一群伙伴们的感激,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等待。满遗憾,爱就是要大胆说出来,不是吗?本可以来一个个拥抱。
分享会上,伙伴们说着各自的心里话。眼里都闪着泪花。我很怕这样的场面,是不是每个绘本妈妈都有一颗“”长不大”的童心,柔软,晶莹剔透。我悄然跟着擦拭泪水.......司机催促,小雨,我雨中踱步,一到火车站,等待中急切的写下了一段看似不起眼的文字,寄予我内心的感动,也算是对此次学习之旅对自己的交代。
此次学习,收获的不是绘本本身,而是绘本之外的力量,有勇气、有奉献、有包容、认可还有无私的爱。
感谢小伙伴,也感谢自己听到了自己的声音。走出来的天空远远比我想象的要蓝。是小伙伴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她们让我知道还有一份这样的事业,可以永远追随,哪怕没有回报。
后续
文笔有限,时间有限,没办法把每一个感动的瞬间都流淌在我的笔尖,那就让温暖点滴如院里的夏花,芬芳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