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沐沐发出的写作话题,我想到的便是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老人。
步行去大润发购物,出来就不想走路了,路边站了好一会儿,还是打不到车,正好旁边停着辆三轮,便上前问道:“走嘛?”
“当然走!”车主的回答干脆利落,路灯下,依稀可见这是个敦实的中年人,平头,圆脸,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很有精气神。他开的价钱虽比白天略高,但此刻天色已晚,也还算合理,我也便上了车。
车夫把车踩得稳稳的,带着我在晚归的车流中穿行,他个子不高,车蹬踩下去时,身子便不由自主左右摇摆,像一条欢快的鱼儿甩着尾巴。许是怕我担心,他趁着张望路况,貌似不经意地说:“我踩三轮很多年了。”亮晃晃的路灯下,他的白发银光闪闪,如同暗夜里的繁星点点,年纪竟着实不小了。
“你要踩到几点结束?”我忍不住探问。镇上的三轮车有两种,白天是黄雨棚,晚上是红雨棚。“红雨棚”六点才能出摊,一般车主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早些年镇上经济繁荣,流动人口众多,夜生活丰富,晚上大街上“红雨棚”随处可见,可这几年经济滑坡,“红雨棚”也好像少了。
“做完你的生意我就回家了,明天还要上班呢!”老人的回答又让我吃了一惊,“我白天在厂里做,晚上五点下班,随便吃点,六点就出来拉活儿。”他熟练穿过一个路口,自顾自继续说着。这样一个老人,竟然白天黑夜连轴转,干着两份体力活!
“看您年纪也不小了,这么做也太辛苦了!”我忍不住感叹。
“不做不行啊,我买了房子了。”老人叹了一口气,道出了苦衷。我们这个苏南小镇,这两年房价蹭蹭蹭直往上窜,普通工薪买套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个踩三轮的老师傅竟然做到了,真是不简单啊。
听了我的夸赞,老人又叹了一口气:“我孙女要读书,没有办法。”外来人口的孩子想进入本地学校,需要积分入学,而买房是最便捷最硬气的方法,可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投入,于外地打工者而言,谈何容易?
许是心里憋了太多东西,一路上,老人絮絮叨叨,跟我拉开了话匣子:他很早就出来闯荡了,没有文化,但吃苦耐劳,多年积攒,正准备回老家翻修房子,终老田园。可儿子媳妇不愿回去,想让孙女儿进入本地学校就学,买房便成了唯一的出路。老夫妻倆一狠心,掏空了所有的积蓄,儿子再四处借了点钱,才买了一套房,80多平,连带装修一百多万啊,老人又彻底回到了“解放前”。
“本来我的日子蛮好过的。”老人话语里有着无法言说的苦涩和无奈,“不过我孙女已经报名了!”只有说到孙女,他的声音里才多了一丝亮色,这才是他的希望和盼头。“那你也该歇歇了,反正房子也买了,你的责任也尽到了。”我忍不住劝道。“我的底子全空了,再说,儿子还借着债呢,我总要帮着一把。”老人很坚决地摇了摇头,把车踩得更快了。
很快,他把我送到了目的地。我问:“付现金还是微信?”他有点不好意思,肩膀一抬,擦了擦额角的汗说:“你给我现金吧,我老太婆不会用微信,我得给她买菜用。”我赶紧递上十元钱,并连连摆手,让他不要找零,因为路远。他竟然愣了一会,才说:“那就谢谢你了。”
老人掉头,又身子一左一右摇摆着走了,路灯下,这个身影瘦小而孤独,但却毫不迟疑地弓背向前,坚实如山。他的身后,我久久伫立,鼻子却莫名发酸,白天八九个小时苦力之后,晚上还要踩三四个小时三轮,收入好时,晚上也只有六七十块,寒冬腊月,冻了几个小时,还可能颗粒无收,这就是父亲,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一位已不年轻却还想着帮衬孩子的老父亲。都说父爱如山,沉重坚实,从他担任父亲这个角色的那天起,他的世界里便全都是这个家,扛着一切,扛得如此心安理得,把老迈愁苦藏于心底,把强硬强大留给了子女——我们的父辈何尝不又是如此!
这一刻,我很想念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