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总有千百种人,料不到你遇到谁,更料不到谁喜欢你。
喜欢你的人不会对你出言不逊,不喜欢你的人说你长短你拦不住。更何况有时喜欢你的人也会背后说你长短,不喜欢你的人也对你笑脸相迎。
所以,不加思考的在乎别人的语言,无疑是把自己置于一个悬崖边上,一不留神,坠入谷底非死即伤。
某某在网上发一篇文章,有人就斤斤计较来说他应该怎么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说他人品差劲价值观有问题怎样怎样。当真直面此情境,他本人也觉得十分无语加无奈,文章本身并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很精彩,可是总有人越事而对作者本人毫无根据的妄加评论,有心想要分辨几句,对方还极为清高的来一句:我也是好心提醒,不回,谢谢。
有人说你要明白世界上总有20%的人不论你做什么,他们都不会喜欢你,他们不但不喜欢你他们还坚定的来打击你,辱骂你。名人效应会放大这个群体的数量,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个人数其实会缩减至三四个人。甚至就那么一个人,在你的身边,你也会发现,你的心情会被这样的人搅乱。
他们管不住自己的眼睛,更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喜欢没事有事喷人几句,打发自己的空虚。
而网络的普及化,使得一个词语“喷子”进入我们的眼帘,“喷子”们活跃异常,混的风生水起。有的人就猜测这些网络上的喷子在现实世界中是怎样的人?有兴趣的可以思考和调查,此处暂且不表。
但是,不论是在网络中,还是在现实中,“喷人”者大概也有三种类型,一是喷而不知,二是有意喷之,三是以喷为乐。
大抵喷人者,都喜欢当别人的诤友,觉得自己是“良药苦口利于病”,为了对方好,所以才说话难听点。另有它者,大约是拿了彼方钱财喷乙方,万劫不复最好不过,这类在娱乐圈出现的事件在常人生活中暂且不表。
回到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有些人自带“喷而不知”“喷人为乐”的特性,到处散播自己所谓“耿直的”“不经大脑的”言论,甲姑娘高兴地买了一件衣服,她说,“这件你穿上怎么像大妈”。哥们乙辛辛苦苦攒钱买了一辆车,他说:“你这车是低配啊,外形也太难看了。”街边摆地摊的姑娘吃着男朋友送的爱心便当,她过来说,“你男朋友真没本事啊,还让你出来摆摊”。心情大好你拍了一组照片分享在自己朋友圈,有人非得过来留言:“腿拉太长了,你明明只有一米五。”……
是的,但凡你生活在这个世界,我相信你一定经受过这样或者那样的让你翻白眼的言论。
那个时候你多么想说一句:“干卿屁事”,可是打了这四个字后,你又怕得罪这个所谓的朋友。
到底是不习惯喷回去。
有时候你以为这些呛人的言语是玩笑,有时候你以为这些是对你的批判和建议,但是你听着听着却常常冷不丁一个寒战,六月的天放佛是个冰窟窿。
是的,这些不是“玩笑”、“批判”和“建议”。
“玩笑”是使人感到好玩发笑,如果是拿对方这个人开玩笑,必须注意分寸,失了分寸的玩笑就是把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管这个人开不开的起玩笑,这都是不提倡的行为。
“批判”,这个词语常与哲学挂钩。当然我们普通人也懂得用批判的视角看问题,表明自己不是没有思想的,不是照搬全收的。然而,在朋友之间,生活之常中,有些人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法官”,对别人横加批判,把别人置于正义和道德的法庭之上,谁赋予他们的权力?
“建议”的存在是为了让你改良和进步,本意该如此,可是这些让你翻白眼的言论,并没有抱着让你“进步”的觉悟,而恰恰相反,生怕你因为这件事情进步。
也就是说,不要以为别人说你的不当言语是真的为了你好,不要想方设法的去原谅和接纳别人给你的指责和判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些使你翻白眼的言语随风而逝,能放就放,能忘就忘。
真正为了你好的言语就是能给你带去快乐的语言。
更何况这个世间不需要那么多良苦用心,也不需要那么多替你着想,更不需要那么多为了你好。
所谓的 “良药苦口利于病”,请千万找准病因,不要乱行医,会死人。
所谓的“替你着想”,不过是愉悦了自己后一不留神强加于人的施舍。
所谓的“为了你好”,到头了都只是感动了自己,满足了自己偏执的想法。
朋友之间,能赞美且赞美;想提建议,中肯的提建议;探讨一个问题,对事不对人。
最想说的是,对成人而言,他的行为、观点、思想已然定型,除非我们自己转变,否则旁人指教再多也无用,所以,收起好心和恶语,踏踏实实过日子。
世间已多风风雨雨,闲言碎语、恶言恶语、流言蜚语,都去见鬼吧。
最重要的口诀是,我们不要成为制造源,并尽量远离制造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