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一些企业家身上感悟到很多,他们的认知和行动力是我望尘莫及的。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平常心”、“延迟满足感”、“理性”、“克服惰性”、“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是我在下一个阶段重新定义自己的若干关键词。如果我不能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我相信自己无法支撑起未来7年乃至更长期的规划和目标。尽管我希望通过中长期规划、制订的各类原则来做支撑,但这些东西都是骨架,肉体和血液是一些基本品质。
这些词语是张一鸣、段永平、黄峥、左晖等人经常挂在嘴上的词语和表述。这些词语的含义我在公众号一篇反思中已经详细描述过了:
平常心是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就干好什么(做事、成事),少一些耗费精力却无益于行动的杂念;是顺其自然的坦然心态;是沉浸当下事,珍惜眼前人;是不过分懊悔过去,也不过分纠结未来;是无论失败成功,心中波澜不惊。
很多人的自信来自于他的平常心,这个令人羡慕。一脸焦虑的人可能已经否定了当下的力量。
不管这个时代有多么焦虑,不管有多少人在助长焦虑,从来没有一步登天,事情都要一件一件来,要有一颗做事、成事的平常心。
而我从来就没有平常心,这是我的一个重要反思。第一,我做事不够专注,无法把当下事做到极致,杂念太多,过分忧虑未来,却毫无意义。第二,我时常表现得没有耐心,容易焦虑、急躁。第三,我比较容易受微不足道的失败或者成功的影响,虽然我是一个在逆境中弹性非常强的人。
在过去的2-3年中,曾经我引以为豪的自我管理体系趋于瓦解,这令我感到痛心。在锻炼、阅读、作息、饮食、习惯养成等方面,尽管我每周都严厉批判和考核,但往往我很难做的周全,最终导致精力、时间错配,无以为继。如此,我如何去做更有难度,更需要我全身心投入的各项工作呢?如果要改变这一切令人失望的局面,我必须在底层的认知上做出突破,否则我无法真正实现下一个阶段的目标。这是我想说的“克服惰性”。
有时候担心思考太多导致杂念太多,行动力不足;可如果不思考,整日浑浑噩噩,成长又从何处来呢?所以我坚持写公众号,希望通过文字反思、总结和成长,而非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博得他人关注。但公众号和朋友圈已经堕落为一个“职场”,商业气息浓重,你和所有人的互动都变得小心翼翼,你的表达也谨小慎微,公众号也逃不过这个宿命。尽管我始终保持一个小而美的用户数,但有些话还是不想说,怕太多人知道,我并不想宣扬自己什么思想,只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留下些许思考而已。我是在文字上表达欲十分强烈的人,十分羡慕美团王兴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不担心他人怎么看,也不担心说错话被封账号。今天重新拾起简书,的确没多少人看简书。
此外,段永平说过“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对”,黄峥表示赞同;而前几天因病离世的左晖先生也说“做难而正确的事”,我一直想不明白这句话,尽管我理解字面的意思。我一直在想,什么属于我的“正确的事”,我一直都在思考未来该怎么走。我想要很多,想要世俗的成功,也想要诗和远方,虽然我不知道它们意味着什么,但我通过聊天、通过观察、通过阅读已经感受到了这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必然会达成,而第二个阶段或早或晚。
匆匆数十年,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凡凡甚至是平庸,我们最后都会消失在历史的废墟中,没人记得你,没人想起你,甚至没人能为后人而活,人是最渺小的。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我还是选择前者,我享受从无到有的过程,结果可能毫无意义。“借假修真”,我也不知道终极的“真”是什么,但我知道眼前的一切可能都是“假”,尤其是那些挫败我的困难,令我煎熬的岁月,几年后,这些事件只会是美好。
今天我28岁,可我仍然保留着一种战士精神。即便什么都没做好,一无所有,但我想要改变现状,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希望从迭代当前的底层认知开始,我希望从健康的自我管理开始。未来,我会将简书作为炮击自己的阵地,作为自我批判和复盘的战场。
未来7年,我会认真修炼内功,践行那些朴素的常识:
“平常心”、“延迟满足感”、“理性”、“克服惰性”、“做难而正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