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关注沟通方面的书,一是工作需要,二是自己在这方面是短板。沟通对于参加工作的成年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有些人本身擅长表达,加之所处的环境或工作需要,沟通能力很强,这项技能给自身带来的收获往往很大。对于我们这类天生性格不是很外向,话语比较少的人来说,要想尽快在沟通方面提高,必须主动去学习去实践。所以现在的演讲课程非常吃香,而熊猫书院也将沟通类书本排在了前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语言和通俗的例子和大家分享《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本身熊猫书院的书就是以精简之后的卡片形式展现,加上我自己的简化,可能只表达出最主要的观点,如果感兴趣的还是要看原著。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沟通呢,沟通能力代表着一个人通过沟通,在某种程度达成个人目标,并且理想上能维持或者增进关系的能力。(在我看来,沟通高手必定是高情商的人,因为沟通本身就是通过情商塑造自我形象的过程)。沟通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了解这三个因素,是任何有效沟通的前提。
一是知觉。这个世界存在一种知觉差异,就是“世界所是”与“我们所知”之间的差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主要原因来自于生理、文化背景、社会角色、职业等各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自觉地掺杂了自己的观点,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比如“你到底为什么生气?”、“快说实话”,这种方式很容易激起对方的防卫心理,谁说我生气了?凭什么说我在说谎?
这让我联系到了《非暴力沟通》一书中的观点,慎做“评论者”,在生活中人们经常说话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比如“你看她生活不检点,所以到现在都找不到男人娶她”,我们不是当事人,不明白当事人所有的经历,这样的“贴标签”式的评论是很不负责任的。我们可以说“她读书的时候谈了很多男朋友”,不要妄加评论,描述事实即可。
回到书中,作者教我们一个公式:描述行为+列出你能想到的至少两种可能+请求对方作出诠释。例如:你刚才关门很大声,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不满,还是说你只是比较匆忙。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吗?这种沟通方式是以真诚的相互了解为目的的,除了可以澄清暧昧的信息,还可以通过维护对方的颜面来减弱对方的防卫或攻击心理。
二是同理心。意味着我们要把自己设想成他人,去切身感知他人的观点和情感,进而去真诚地关心他人(注意,不是同情心)。我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从个人经验去看待他人,甚至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真理,同理心让我们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站在多方立场考虑问题。作者通过枕头法思维教我们增强同理心:我对你错——你对我错——双方都对也都错——这个议题不重要——所有观点皆有道理。
三是情绪。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叫做“情绪智商”,学习建设性地表达情绪,不但有利于身心,还可以增进人际关系。首先要能辨认自己的情绪,清晰诚实地对待自己当下的心情,让自己知道,在恼怒什么。其次是用口语化的表达精准地阐明自己的情绪,比如“当你讲到你的工作时,我觉得很无聊”,而不是在你的朋友跟你聊天时来一句“我觉得很无聊”。最后,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分享感觉也很重要。
在情绪管理上,我们还要避免“自我内言”,也就是根据某件事情自己引发的思考,比如你无意中听到别人聊天时正在谈你的名字,你可能会想,他是不是在说我坏话。我们要避免产生一些由完美主义、对他人赞同的极度渴望、对不良情况的侥幸心理、对因果关系的强行链接、对生活失去信心以及对灾难预期的过度担心等情况导致的负面的自我内言,以更具逻辑的情境分析取代任何非语言思考。
(未结束,下次分享本书下半部分。感兴趣的记得转发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