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关于这个冲动,自我分析了一下,最先浮现在脑海里的念头就是想被看见,而这个想被看见的的后面其实是在追求着我的价值感---想在自我的心灵成长方面得到更多的肯定。也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感染力的人,能向更多的人传播我的老师--林文采博士的课程,因为在我心里,此生要学习成长,要参加成长课程的话,林老师的课是值得且必需的!
对于我来说,正在做的这个事情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尽管我学习了,成长了,我的低价值感还是会存在:我会担心文笔不够好,会被评论,会出丑。既然有这么多的担心和顾虑,那就不要做好了。不做就不会犯错--这样的想法限制了曾经的我,让我把自己越藏越深。今天,是林老师给了我力量,我内在的向上向善的动力给了我力量,促使我在今天做了这个决定---写出来,把自己表达出来!我也相信即使没人看或者被评论,至少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会支持我,而这也是我最想向他们表达的,我们彼此之间的爱也是我的勇气的源泉。
谢谢一直以来陪在我身边的,不离不弃的家人和挚友们,谢谢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我!我会为了我自己和我爱的人努力成长!
这篇文章我想先从林老师的《心理营养》书中的第二部分"我最重要"以及第三部分"安全感",第五部分"模范"都提及的"重要他人"写起。
"重要他人"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孩子在心理,人格形成即社会化的过程中对孩子有决定性影响的人。这个人是由孩子自己来挑选的。他在世界上的第一个重要他人一定就是他的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不能够自己带孩子,那这个孩子可能就要去选择另外一个重要他人,可能是祖父母,外公外婆,老师或者其他长辈。
"在你生命中我最重要"一当孩子能收到这样的心理营养的时候,他就会觉得他的生命本身是非常有价值的。
4个月到3岁的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就是重要他人即他的妈妈给他的"安全感"。
孩子从6岁开始就会一直不断的去寻找一个榜样来作为他模仿的对象,那孩子要模仿的对象一般来说就是他的重要他人,即他的父母。
理论部分说完,接下来就是揭伤疤的时候了:
"重要他人"对我来说是穷其前半生寻找的"人",因为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姐姐就很少陪在我身边,所以说我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心理营养少之又少,每当说起这个议题,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两个画面:
。 我孤伶伶的被寄养在乡下老人家里,破旧的黄泥屋,没有电,语言不通,没有玩伴,屋前的小溪是唯一能带给我片刻欢乐的事物。当我姐把攒下来的零花钱作为路费,趁周末从寄宿学校来乡下看我时,相见的那一刻我一声不吭的抱住我姐的腿,没有表情也不哭;倒是我姐看到我被蚊子叮得满身是包而心疼不已一这是我姐经常和我说起的事情。现在的我其实是没有印象的,但是我每次从她的描述中都深深的感到了孤单以及姐姐对我的疼爱,我姐姐始终扮演着我的另一个妈妈的角色。
另一个画面就是我6岁的时候,不记得是因为什么事情,傍晚的时候我独自穿街走巷回家,天色越来越暗,当时我一边害怕一边强忍着眼泪,告诉自己:不能哭出来,不然会被坏人知道我没有大人陪,会很危险,一定要走回家!回家的最后一段路是一条很长的爬坡路,没有灯光,人烟稀少,那个瘦小的小女孩拼尽自己的勇气和力量走在黑暗的路上的画面也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当我写完这两个画面的时候,我清楚的看到孤单感始终存在于我心里。我突然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热闹,倒是在热闹的人群中我却无法融入;我也很害怕分离,却又适应分离,因为分离对我来说是常态。
就像一颗种子需要土壤、阳光、空气、水一样,我的生命力也渴望"接纳,重视,安全感,肯定,模范"这五大心理营养。于是我不断的在我遇见的人中选择我的"重要他人"来汲取营养,可是并不够⋯我的整个生命力都在对我说"不够!我还要!要更多!"
高二的时候,我觉得我找到了,我恋爱了。
他很勤奋刻苦,作为艺术生的他专业能力很强,有抱负一这是我的榜样。
他喜欢我,在他眼里我很特别,就连我的缺点他也觉得是可爱的一这是我需要的接纳和肯定。
我们约会,放学后经常呆在一起,他偶尔会送我礼物,他也会督促我的学习,最重要的是他让我感觉到他是需要我的,我是有价值的一这是我需要的重视。
可是,我仍然没有安全感,害怕分离。
在我的观念中完全接受不了异地恋,因为我的父母给我示范了两地分居不好的种种表现,所以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他却落榜的时候,我无比的的害怕和无助,以致做了一个所有人都很诧异的决定:我留下来和他一起复读!这件事对我的父亲打击非常大,他百思不得其解。大学生这个身份是他梦寐以求的,我怎能这么轻易说不去就不去?这也是他永远也没有办法解开的谜题。我母亲说他之后患上癌症也是因为积郁成疾。
是的,我开始了我的复读之旅,我也如愿的和恋人在一起了。可是就在我即将第二次高考前夕我的父亲却病倒了,一切发生得那么快,快得连他都没来得及看我迈入大学的门槛,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 我仍然不愿去回忆这整个过程的细节,直到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我都不愿意承认父亲的病发大部分的原因在我。我脑海中最清晰的画面是:当我坐在灵车车头,手里捧着父亲的遗像回家时,与刚放学回家的恋人打了一个照面,当时我的脑子是一片空白的。
对于我而言,那个画面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它提醒我犯了一个如此巨大的错误,造成了整个家的创伤,我执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为了爱而牺牲一切的悲剧式人物。
但是,与此同时,我把它写下来,说明我开始正视并原谅以前的自己,那个如此渴望关注、重视、陪伴、渴望爱的小女孩,她不过是在自救,只是代价太惨痛⋯⋯
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我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我的过往和经历和别人如此不同?没上林老师的课前这两个问题于我而言就是对别人的羡慕以及带着自卑和自责;而在林老师的课堂里成长之后这两个问题则是自我探究一想深入的了解自己,想做回真正的自己,想表达出自己。
创伤的揭露是自我认识的第一步一就是我终于敢去面对了。接下来的疗愈之路仍需要时间去完成。
现在的我越发感受到以前的苦难和挫折慢慢的正在转化成我的财富,因为痛过,所以不会再在我女儿身上重蹈覆辙;因为痛过,所以也感受了成长的艰辛;因为痛过,更能体验到穿越痛苦后得到的快乐感觉是如此美妙。
林老师在亲密课上说"世界上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就是好的亲密关系"一这是我内心一直向往的,我期待当我走在成长之路时的某一天某一刻,我突然就发觉我已自然的身在其中。
文中的"心理营养"理论出自林文采博士著《心理营养》一书及林文采课堂中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