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0钻天盛宣怀•上---水电煤铁金交通
小武点了点头,笑道:“原来作为上海巨富的李家,除了从事沙船业的以外,也还是有着盛宣怀的影子。看来盛老大才是当之无愧的‘上海滩老大’---超过历史上其它一切的上海首富和准首富!”
八角笑道:“上海滩四大豪门,都是后裔人口众多、家族历史丰富,每一家都可以写下一本厚厚的书。所以除非有特殊爱好,也没必要去都弄清楚。不过,其中最具典型色彩的、还是要属排名第一的盛氏家族---值得多说几句。”
小武精神又是一振,道:“那么请你给说说。”
八角捋须缓缓道:“盛宣怀原籍是常州武进人,也是所谓‘钻天洞庭’的遗存和变化典型。顺便再解释一下,‘钻天洞庭’指的是太湖流域的传统商帮,与徽商、晋商一样具有辉煌的历史。”
“太湖流域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但那是指平地、水乡而言的。至于太湖周围实际上也有不少丘陵和山地(例如太湖72峰),而山地物产不如平原上富庶,故百姓多愿以经商为生。”
“其中尤以苏州的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为典型。两山之人在明清之际什么生意都钻得进去、做得成功,往往还结交官府。故而以两座洞庭山为代表的整个太湖商帮、就被统称为‘钻天洞庭’。”
小武缓缓点头,道:“原来如此。”
八角又笑道:“到了近代,‘钻天洞庭’并不十分有名,但并不是其变弱了,实际上完全相反---太湖商人率先开始了转化---同‘洋务运动’相结合,开始按照近现代的商务模式来运转,而不是像传统民间商人那样结帮带货了。”
“因而也可以认为这个旧商帮解散了,或者说是进化了、变成了领风气之先的近代工商业者。所以虽然不再提‘钻天洞庭’了,但是也可以认为、民国时期执掌中国经济命脉的‘江浙财团’、‘上海富豪’等等,就是‘钻天洞庭’进化、变身后的产物。”
“而且太湖流域这种领先全国一步的转化,令开始‘西化’、‘现代化’的长三角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也同徽商、晋商等传统商帮势力拉开了差距。”
小武这才恍然,点头道:“原来是这么个演化的过程!”
八角捋须微笑道:“至于盛宣怀,此人也是出自官宦家庭,但是未能在科举中折桂,于是投奔到与父亲有旧的李鸿章那里当幕僚。很快,李鸿章就发现他在商务方面极有天赋,能力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合肥李家本也有不少敛财高手)。”
“不同于北洋大臣李鸿章、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朝廷大员、对于‘洋务运动’的‘提倡’和‘支持’,盛宣怀则是撸开袖子、直接开干!而且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盘’,把两者结合得非常好!”
“于是很快,盛宣怀成为‘洋务运动’中真正的中坚支柱,甚至强到可以协调北洋和南洋之间的政治矛盾---当张之洞的汉阳铁厂陷入窘境之时,他代表李鸿章前来帮助民族工业起死回生、‘扭亏为盈’---从而一举改变了汉臣首脑之间的对立状况。”
小武点了点头,吸气道:“果然政治矛盾是可以用利益交换来解决的。”
八角呵呵一笑,又道:“而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盛宣怀也率先掌握了西方公司的现代化运作方式,在经济方面实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或许洋人也不必再去殖民地当买办或找买办,因为盛宣怀已经成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买办。”
“这‘买办’一词,通常指的是帮助西方在华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商,在广东和上海亦称为‘大班’。前面说过的上海洋首富哈同、还有沙逊,就被很多人称为‘大班’。”
“然而随着时代进化,‘洋买办’逐渐变成了‘本土买办’。其业务功能也从以货品贸易为主,逐渐转向以招商、金融、投资为主。当洋人还没有意识到、殖民地买办会发生进化之时,盛宣怀等人率先展示了中国买办的不同。”
小武紧皱眉头,道:“是不是说,在大英帝国遍及世界的众多殖民地里,虽然哪里都需要‘买办’,但是别处的‘买办’只能搞些简单的、掠夺性的商品贸易,而只有‘中国买办’将业务范围引导去了不同的、更广阔的方向?”
八角呵呵一笑,捋须道:“盛宣怀的看家本领,就是‘官督商办、抵押借款’这八个字。细数一下,这里头内涵很深:首先,洋人的目的无非是挣钱。如果不用直接做贸易、就能挣到钱,不必辛苦和冒风险,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说,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低价买来装船,运去欧洲销售;或者将欧美产品低价倾销到中国,似乎都能挣到钱。然而这些贸易并不新鲜,还有别国可能参与竞争,并且可能损伤长期市场、造成‘涸泽而渔’现象。但如果西方国家或银行直接将钱出借给‘中国买办’,然后具体的事儿都不管、只是坐收利息岂不是最舒服?”
小武恍然大悟道:“在中国土地上各种业务的具体操作,都让中国买办去干,洋人‘躺着’享红利,岂不美哉?而且可以规避乱七八糟的风险!”
八角含笑点头道:“再进一步说,如果洋人发现投资于其它项目,比传统贸易项目更加挣钱,而且不必自己承担风险,Why not(为什么不)?”
“这就是第二点、向外借款。只要让洋人明白,把钱借给‘中国买办’,让对方投资于中国的实业,比简单的贸易更挣钱---双方就不是简单的‘殖民’关系了,变成了‘半殖民半伙伴’关系---‘中国买办’大可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支持,实现对民族工业的启动和发展。”
小武大悟道:“原来中国买办对中国的近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就是通过他们,西方的资金和技术流入了中国!”
八角点头微笑道:“再者,盛宣怀从一开始就有官方身份,也不是纯粹对外的买办。因而他能以官府特许的方式,召集中国商人集资投向某个产业;而中国商人一向是给官府面子的,何况盛氏办事的成功率比较高。”
“从这一点来看,虽然晚清的盛宣怀、胡雪岩、张謇,被称为三大‘红顶商人’,但盛宣怀的实力还要超过后两者之和。原因是在官、商两者之间很难掌握平衡,胡雪岩是‘官弱商强’、张謇是‘商弱官强’,而盛宣怀是‘官商俱强’!”
小武缓缓点头,道:“有道理……”
八角呵呵一笑道:“当把产业建立到一定的基础以后,又可以之抵押融资(多数是向外资银行),然后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新一轮的扩大投资。”
“如此不断地循环扩张,直至形成了巨型规模,则民族工业就起来了。盛宣怀就是这么做的,而且他抵押的不光是已有产业,还有官府的背书!”
小武的嘴巴变成了“O”型,道:“原来是这样,我一直奇怪,盛宣怀参与的行业怎么那么多?原来滚动前进是一种惯性,做顺了就会一直做下去!”
八角大笑道:“所以,盛宣怀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办---他发现了‘洋务’中的深层次奥秘,将传统的贸易和殖民行为完全改换成了另一个样子,变成以金融为导向、以‘资本运作’和‘科技联动’为手段的实业振兴路线图!”
“如你所知,盛宣怀参与了许多实际产业;具体来说,可用‘水’、‘电’、‘煤’、‘铁’、‘金’、‘交通’这七个字来概括。不同于中小商人,盛氏专注的对象多半是国计民生中最基础的产业,而且都是大投资、大利润的大买卖!”
小武喃喃道:“水、电、煤、铁、金、交通?”
八角点了点头,微笑捋须道:“首先说说‘水’。1872年盛宣怀主办了轮船招商局。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甚至直到今天,轮船招商局的‘遗产’仍在---招商局集团和招商银行等等依然为中国人所熟悉。”
小武惊道:“招商银行!是发我工资的银行呀,原来跟盛宣怀有关!”
八角嘿嘿一乐,道:“最初,盛宣怀只是说服了李鸿章,以经营商船的利润资助兵船为由,办起了轮船招商局---目标是为了赚钱。”
“但是此举对中国的内河航运的市场影响极大,导致数年后长江各大码头‘招商局船只林立,怡和(英资洋行)、太古(美资洋行)企图独霸江上航运的气势被压了下去’。”
小武忖道:“这赚钱之法是贷款购买外国轮船,然后经营内河航运?同外国公司经营的航运业务相竞争?”
八角微微点头,笑道:“而且此举配合了上海江南造船厂的成长,让中国造船专家有了用武之地---在以徐寿为首的船舶工程师持续努力下,中国自产的第一艘木制汽船兵轮‘恬吉’号(使用了进口发动机)、第一艘铁甲汽船兵轮‘金瓯号’相继下水。”
“因为有招商局在,轮船不愁没买家和运营商,便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通道。迭代发展到1918年,造船厂甚至交付给美国买家4艘万吨海轮。”
小武连连点头,惊叹道:“没想到,江南造船厂竟有这样的技术实力!”
八角捋须微笑道:“说起江南造船厂,本来只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附带产物……”
“最初在上海,有一个美国人开办的虹口铁厂;因为接了清朝订单、铸造了几门大炮,结果反而被欧洲人联手封杀,生意无法继续。于是老板决定将铁厂卖给中国,然后拿钱走人。”
小武笑道:“欧美相争,中国捡漏?”
八角嘿嘿笑道:“然而,满清政府拒绝了10万两银子的‘斩葱头’报价,因此美国厂主陷入了困境。”
“此时恰好有几位留过洋的中国海关官员因故被开除。为了能继续为公和为私效力,他们一起凑钱赎罪、谈妥以4万两银子的价格盘下了这座工厂。由于可制造先进武器,一些朝廷大员也在背后大力支持,并将该厂改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小武点了点头,忖道:“机器制造局?好像听说过一些。”
八角笑道:“这家厂的内涵很不简单,涉及到了几乎全品类的钢铁制品,包含了各种先进机械、技术和工艺。一开始,朝廷最看重的是制造开花大炮以及新型枪支,于是这方面得到了不少发展。”
“毫无疑问,江南制造局的第一主业是兵工业。但是由于在上海出产的枪支弹药规格完全高于其它地区---目标是向国外先进的军械看齐---于是有了一系列副作用。”
“例如钢铁材料全靠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国内有些地方虽然已开始炼铁---例如武汉,但是不会炼钢。所以作为中国机械的领头羊,制造局只能自行引进高炉---因而‘被迫’出产了中国第一炉钢---自产钢材是为了支持军械的需要。”
小武恍然道:“制造局所需要的东西,大约国内都没地方买去。所以要么靠进口、要么自行研发。这就导致了它不能是一个简单的工厂,因为国内没有供应商配套,所以什么都得自己搞!”
八角点头道:“正是如此。但是国内其它兵工厂生产出来的土枪,子弹口径又和江南制造局出产的不同。武器通用性差,更加导致成本高昂。洋军火工程师对兵器无法形成‘国标’而大惑不解,但这是出于各地的本位主义、很难改变,最终也只有武汉兵工厂将子弹口径调至与江南制造局相同。”
“另外还有一个人浮于事的问题。不是说江南制造局没有高技术,恰恰相反、制造局中高手如林---但正因为都知道这里占据了技术制高点,很多方面可轻易实现垄断,所以很容易混饭吃---很多高官的家属、亲朋便请托而来,在江南制造局里占位子、混日子、吃干饷---这变向提高了产品的成本。”
小武恍然道:“明白了。制造局掌握了很多当时很领先的技术,但因无法铺开规模、加上吃饭不干事的人也不少,所以无法用廉价倾销来独吞市场---要是放在如今,它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科技寡头。”
八角呵呵笑道:“成本高是江南制造局的死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成本高、越是订单少;越是订单少,则越无法通过大生产和迭代改进来降低成本,因而成本就更高。”
“很多进口的技术产品,不是制造局不能生产和替代,而是它越生产越亏---完全是被当时的体制给拖累了。所以,制造局空有政治意义和科技意义,却少有经济意义和市场意义。”
小武‘哦’了一声,道:“所以中国军队还是必须得用土枪、土炮!尽管中国也具有制造世界先进的枪械的能力!”
八角捋须笑道:“所以说,制造局的枪械业务问题无解。不过后来,有识之士意识到制造局也有造船的能力,便鼓动其中的一些部门单立出来,成立了‘江南船坞’---从此制造局开辟出了第二条主线,即后来独立的‘江南造船厂’。”
“然而制造局的老毛病仍在---尽管江南造船厂的确造出了许多大船、好船,但是真正顶尖的军舰由于销量不大、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出现了‘造船不如租船、租船不如买船’的逻辑谬论---此论断直到建国以后,还在影响中国的产业战略!”
“事实上如果可以裁汰冗员、杜绝腐败,中国很早就可以实现高级船舰国产化了!”
小武点了点头,叹息道:“原来,清末已经具有了国产高级大海船的能力!估计最多只要进口一些发动机就行了!然而由于当时的体制原因,真正先进的技术力量都被埋没了。”
八角点头微笑道:“由于江南造船厂的内部管理陷入僵局,甚至连盛宣怀本人也曾经被引入来接手总经理一职---毕竟他也是船厂最大的客户。”
“然而盛氏发现船厂的内部腐败已是无可救药,便也动了歪心思---从账上套走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再另找了一个人(李春)来‘顶缸’、哄骗其接手了总经理一职。”
“有趣的是,原以为将成为替罪羊的李春先下手为强,将亏空责任归给几位前任(包括盛宣怀);然后借避免破产清盘的名义,大刀阔斧地裁人并施行改革。不出一两年,江南造船厂竟起死回生、‘扭亏为盈’了!看到李春让船厂盈利一百多万两银子,盛宣怀不禁大呼后悔!”
小武哈哈大笑道:“盛宣怀也有算计不过别人的时候呀?但依我看,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业务太多,也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江南造船厂里面。”
八角点了点头,道:“若不是盛宣怀放弃了造船厂业务---他后来尝试过夺回造船厂,但没有成功;不然,江南造船厂很可能会同轮船招商局相合并,形成造船、航运一条龙的水上托拉斯!”
小武点头惊叹道:“那么,有水的地方就都被他垄断了!所有的江河湖海岂不是都要姓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