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写到:“移情之爱也许比日常生活中被称为正常的爱少了些自由,但它更清楚地显示了它对婴儿期模式的依赖……”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不同形式大大小小的离别:有主动的,有被迫无奈的;有的分分合合,最终还是分开了,也有仓促地来不及说再见的;有感伤的,也有略带喜悦的;有亲人之间的,也有恋人或朋友之间的……
假如本来就是陌路人,擦肩而过,也就谈不上离别,因为还没有进入对方的世界。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曾经被彼此强烈地吸引,最后却惨烈地分开了?
(1)不良的沟通方式,比如消极攻击
一方压抑了很多不满,怨恨,愤怒,嫉妒等情绪,但是很难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而分手(离开对方)就是最好的攻击(至少在幻想层面上攻击了对方)。
之所以说是消极攻击,因为相比于积极攻击显示的力量感和坚决性,消极攻击是压抑、回避、退缩和虚弱的,它的实质可能是自恋暴怒。
消极攻击对于建立健康真实的关系没有帮助,对自己的成长也没有好处。因为用这种隐形的方式表达攻击,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生气,或者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对方更加只能猜测,很难了解你或者安慰你,长此以往隔阂会越来越深,最终分手。
不如觉察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可能对方的反应跟自己原来预想的不一样。
(2)害怕重复体验小时候的痛苦,尽早撤离
坠入爱河是一件甜蜜的事情,大多数人会在对方面前变成小孩子一样。当彼此关系越来越近的时候,真实的自己在对方面前一览无余。对于安全型依恋的人来说这是非常自然的一个过程,而对于不安全依恋的人来说此时可能是最脆弱敏感的,早年的关系模式被激活,害怕对方抛弃自己。与其经历被抛弃时的崩溃体验,不如找个理由先抛弃对方,比如对方哪里不好,配不上自己,觉得对方不喜欢自己等,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就不会觉得内疚了。
也有的人不清楚自己内心的恐惧是什么,受困于一些现实层面的原因而跟对方分手,看起来无懈可击,但是也可能他/她觉得真实的原因让自己羞于启齿,害怕对方知道自己的依赖和对失去的恐惧,不如假装自己不需要对方(不能依赖一个人跟小时候的创伤性体验有关)。这么做的好处是保护了自己,但同时也限制了自己。
(3)以为换个人换个环境问题就解决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好的尝试,确实会带来一些变化和成长,但是依恋关系的最核心部分仍然需要看清楚才能得到疗愈和成长,才能在新的关系中有新的体验。
假如两个人没有磨合成功,分手是一件必然的事情。磨合的过程必然会经历理想化的破灭,而这或多或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的人为了避免痛苦,宁愿用幻想来代替现实生活。比如有位男士时不时眼前会蹦出自己初恋对象的模样。但他很清楚这不是真人,也不想联系对方,因为现实世界的她对他没有感情,但脑子里看到的她对自己是有爱的。
而不分手的就是那些经历了磨合或考验后关系更加真实稳定了,或者是像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一样,虽然咨询结束了,但是来访者把咨询师内化了,获得了成长。
所以,真实的关系发生在激情褪去之后,发生在良好的沟通之上,也发生在两个真实的自我之间。
如果您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太满意,或对恋爱婚姻有什么困惑,欢迎来交流。